“礫卵石淤積” 會弄死三峽工程?

來源: 發表新新主題 2011-05-27 21:50:5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44 bytes)

 

 

“泥沙淤積”已弄死了三門峽,現在更猛的“礫卵石淤積”會不會弄死三峽工程?

 

震撼啊!

 

為什麽不做前車之鑒?如黃萬裏的預言不幸而言中,那說明common sense or lack of it的震撼效應:


 

 

黃萬裏先生對三門峽的預言已經是一個例子;在三峽工程上,黃萬裏先生反對的更激烈,因為在長江上建壩後果比三門峽更嚴重。長江三峽工程與黃河三門峽水庫一個巨大區別是,淤積三門峽的是懸浮在水裏的小顆粒的泥沙,可以設法用水衝出水庫,而長江除了泥沙外,還有沿河床移動的礫卵石,按黃萬裏先生的估計,重慶以上長江礫卵石夾底沙的年輸移量約有一億噸,修壩蓄水後這些礫卵石一粒都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後就會堵塞重慶港。



三峽公司的工程師卻不承認這一點。2003年潘家錚接受盧躍剛采訪時對黃萬裏先生的估計嗤之以鼻,認為黃萬裏先生既沒有把觀點發表在什麽負責任的論文裏,又沒有什麽可靠的觀測或者實驗可以佐證,似乎黃先生這個在學術上最有份量的反對者隻是在胡鬧。事實上,黃萬裏先生關於長江礫卵石輸移量的見解都發表在《水力發電學報》上(1993年,1995年),而且他還“曾步行六次勘察岷江、烏江、涪江、嘉陵江,行程三千公裏”;他對三峽礫卵石淤積的意見是專業且不容忽視的,相反,潘家錚的傲慢和虛偽則表露無遺。



三峽大壩在經曆數次實驗性蓄水後終於在今年(2010年)10月26日蓄水至175米,所以黃萬裏關於三峽大壩的預言也許將很快可以得到驗證:如果黃萬裏等專家關於三峽泥沙的觀點是對的,那麽當水庫蓄水到175米時,庫區回水將上達重慶,若遇到大洪水,河水攜帶的泥沙能把重慶淤積變成死港,而且嘉陵江也會因為淤積而抬高水位從而使重慶處於水災的威脅之中。



擔心三峽大壩會被礫卵石迅速淤死,這從八十年代水電部門極力推動三峽大壩上馬開始就已經屢屢由專家提出,但卻幾乎完全被官方輕視或者忽略,主要表現形式是國家組織的正式的工程論證都一再把黃萬裏這樣的專家排斥在外。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因為工程爭議太大,所以政府先後組織了兩次論證,第一次在1983年,由國家計委牽頭,最後定的方案是蓄水150米的低壩方案,第二次是水電部組織的論證,前後曆時兩年多,得出的方案是蓄水175米的高壩方案;1992年最終拿到人大通過的是第二次論證的方案,而在這兩次論證過程中,黃萬裏的觀點都沒有得到尊重和重視。



其實,對於工程應該如何論證黃萬裏先生也自有非常專業的觀點。黃萬裏先生在1993年《對長江三峽礫卵石輸移量的討論》文章裏提到,攔河修壩是否可行,首要的問題是對工程環境作分析,其次才是工程本身的可行性(包括經濟、技術、社會、軍事等)分析。具體在三峽大壩的可行性問題上,首先需要分析長江宜昌以上河床演變機理,從而推斷在長江建三峽大壩是否會發生礫卵石淤積庫區,如若無法事先弄清楚礫卵石問題,則三峽大壩斷不可修,也毋需再作後續的工程可行性(包括經濟、技術、社會、軍事等)分析。

 


所以,長江礫卵石的輸移量和庫區是否很快淤積才是三峽工程應否上馬的最關鍵問題。也正是出於對泥沙淤積的憂慮,從九十年代三峽工程開始動工,已經木已成舟之後,在無法停止工程建設的情況下,一批老專家轉而求其次,多次上書要求按低壩方案建壩,或者至少把水位定在低水位(150、160米)。1998年,陸欽侃、徐洽時等一批水利專家寫信給江澤民與李鵬,要求把水位定在160米,把省下的錢用於上遊工程(李鵬以不耐煩的口氣在日記裏提到了這件事情);到2004年6月,三峽已經蓄水到135米後,陸欽侃又一次聯合300多名專家上書緊急建議,“三峽蓄水到156米後,一定要先停下來,不要貿然蓄水至175米,否則可能會發生很多問題,包括上遊洪災和重慶港淤積”。

 



若隻從官方披露的信息看,泥沙問題一片光明。2007年底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三峽辦主任汪嘯風表示,庫區泥沙來量下降,水庫排沙比高於設計預計值,特別是2006年和2003年,原預測入庫泥沙量為每年5億噸,實測僅2億噸,說明來沙量減少,而排沙功能已達到設計要求。潘家錚則保證“三峽水庫是淤不滿的”,“三峽水庫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三門峽水庫。”似乎確認三峽水庫淤積問題已經解決,三峽完全可以快速提前蓄水至172米或175米。

 


可是,正如四川社科院專家魯家果所分析的,“2003年水量偏枯,2006年是枯水年,四川、重慶大旱,水庫又正在蓄水,如以這二年觀測數據來推斷今後入庫泥沙量,難免以偏概全。隻有經過一、二次較大洪水,我們才能較確切地判斷河床推移質卵礫石及底砂對庫尾淤積的嚴重程度。”另外一些專家,比如老地理學家金紹綢認為:如果蓄水至175米,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再次出現的話,庫尾將淤積數億噸泥沙和卵石,中國最重要的內陸港口重慶港將成為死港;還有國務院三峽工程泥沙專家組成員榮天富,也曾明確說過,三峽蓄水175米以後,由於泥沙淤積,重慶的九龍坡港和朝天門碼頭都會出現斷航。2006年2月,地質專家範曉作了一次三峽之旅,發現長江左岸一條支流樂天溪口已經被泥砂淤高成一大片灘地,溪流幾乎被堵死,淤積的泥沙有20米厚,而“在重慶主城區匯入長江的嘉陵江,就是一個放大的樂天溪”。

 



重慶政府對三峽蓄水後港區匯淤積顯然也是有認識的,所以才在2003年開始動工建設寸灘港。而且2004年三峽大壩蓄水一周年時,南方周末記者赴三峽調查時,重慶市交通委計劃處副處長李昌均還曾對記者表示,“重慶港區淤積正逐步變成現實,重慶港區肯定是會淤掉的”。

 



對此,三峽總公司也並非全無意識,根據南方周末記者劉鑒強2004年的報道,“前任總經理陸佑楣曾對重慶方麵說過,如果實在不行,三峽總公司可以出幾個億,把重慶的九龍坡港口搬到條件更好的寸灘;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副總經理曹廣晶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但是,三峽公司主要打的算盤還是多蓄水,多發電,用發電收入來補助重慶挖淤。越快蓄水到175米就能越快獲取更多的收入。這隻要簡單算一筆經濟賬就很清楚。三峽大壩每多蓄6立方米就可以多發一度電,當蓄水位從156米升到175米時,水庫總庫容從234億立方米增加到393億立方米,可以多發26.5億度電,按三峽電力平均0.25元的售價計算,三峽開發總公司就可以多獲利6.6億元左右:而且按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畢亞雄的說法,“水庫的水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不斷置換,重複利用。三峽利用完這些水,還可供緊接的葛洲壩電廠使用。因此,實際增發電量還遠大於這個數。”

 



這也是為什麽盡管有陸欽侃、李銳等老專家不斷呼籲低水位蓄水,實際發生的情況依然與他們的願望完全相反;三峽大壩一直都處在加速蓄水的狀態,原來的計劃是2003年135米蓄水後四年,即2007年蓄水到156米,然後根據對庫尾泥沙淤積實際測量結果以及移民的具體進度確定175米蓄水的時間,初步暫定為6年的觀測時間,也就是在2013年蓄水至175米。事實上,2006年10月份,三峽大壩就已經提前一年完成了156米位蓄水;隨後三峽開發總公司又在2008年初宣布,今年要完成第四期移民,並實現蓄水至172米或者175米,2010年10月,大壩蓄水至175米,比原計劃整整提前3年!

 



一旦三峽工程完成蓄水175米,那麽三峽工程的反對派在泥沙問題上就完全失敗了,剩下的隻能由時間來證明他們的判斷是否會像三門峽水庫時不幸言中。如果確實不幸言中,黃萬裏先生已經在數年前去世,不用親眼目睹災難後果,但所有的中國人都會看到一個巨大的災難,長江斷航、重慶被淹、四川洪水….

 

 


所有跟帖: 

黃河 “三門峽大壩”: 曆史難以回頭 (ZT) -發表新新主題- 給 發表新新主題 發送悄悄話 (9145 bytes) () 05/27/2011 postreply 21:54:43

騰訊今日話題“不能過度神化黃萬裏” -一棵大樹- 給 一棵大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8/2011 postreply 08:34:23

上遊淤積,下遊衝刷;要讓自然重新找到新的平衡狀態,可能需要幾百年。 -xiaohu- 給 xiaohu 發送悄悄話 (197 bytes) () 05/27/2011 postreply 22:54:29

大部門所謂學科,專家都頂不住一個普通理工科教育的人 -天上張公子- 給 天上張公子 發送悄悄話 (301 bytes) () 05/27/2011 postreply 23:05:15

國內的院士,90%都是類似潘家錚,張光鬥之類的紅色垃圾。。。 -webhog- 給 webho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7/2011 postreply 23:30: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