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冤案平反的曲折曆程 楚青

粟裕冤案平反的曲折曆程

楚 青

一、粟裕本人申述始末

1979年10月9日,粟裕寫了申訴報告,(1979年8 月22日,粟裕應中共中央葉劍英副主席之邀去煙台。8月22日至26日,粟裕多次拜訪葉副主席。有一天粟個人前去拜望葉副主席,回來後特別高興地告訴我說,葉副主席很關心粟,葉副主席說:“關於你1958年的問題,也該解決一下了。這件事我向小平同誌說過,他也點了頭。你給中央寫個報告吧。” 粟裕即表達了自己也迫切希望申述的心情。遵葉副主席指示,粟裕返京後寫了這份申訴報告。)上報中共中央華國鋒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陳雲副主席。回想當年情景至今曆曆在目,痛心不已。1958年開軍委擴大會批鬥粟裕,當時我全然不知,照常到商業部上班,早出晚歸。他和我都經常加班,為了互不幹擾,我們分住套間內外室,入睡和起身大家都輕手輕腳習以為常,我完全沒有注意粟裕近期的起居變化。那天早晨,我正準備上班去,粟突然從內室開門出來,麵容憔悴,神情憂鬱地低聲對我說:“我出了事你今天可不可以請個假幫我個忙。我頭痛極了,腦袋都快炸開了。”原來軍委正在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本來的主題是討論當前局勢、國防工作和今後的建軍方針,實際進行中卻以“反教條主義”錯誤地批評了劉伯承等主持部隊軍事訓練和院校工作的幾位同誌。後來突然轉批粟裕,無端地對他百般指責,他被迫作了違心檢討,並進行了少量的實事求是的解釋,不料由此卻招來更加猛烈的批判,種種誣陷不實之詞紛至遝來,一頂頂駭人的帽子強加於他,上綱為“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他已在內室自我封閉有足足七天了,血壓也上升至低壓110高壓240。他邊把一堆會議材料全部簡報交給我,邊沉痛地說:“你看看這些,幫我寫個檢討吧,我自己下不了手。隻要能夠通的過,怎麽寫都可以。”我看了這些材料,太吃驚了,又擔心不違心檢討要被打成敵我矛盾,隻得不顧實際代他寫了一份檢討,把強加給他的罪名統統兜了下來。用這個稿子在大會上檢討總算過了關。回家後他冷冷地說:“還是你有辦法,寫出的檢討讓我過了關!”我看出他內心極為痛苦。以後,他多次因實在控製不住內心痛苦,大聲責備我:“你為什麽把我寫成這樣!簡直不成樣子!”我心裏覺得委屈,也痛苦地說:“不是你說的怎麽寫都可以,隻要過關就行嘛!”他默默無語,我們相對而泣。現在好了。如果中央受理申述,平反這樁冤案,二十多年一直壓在他心頭的沉重負擔將從此甩掉,他的餘生可能過得幸福一些。我的心也熱了起來。

補記:“四人幫”垮台後,中共中央陳雲副主席曾當麵指示粟裕,在適當的時候,在黨的會議上,把1958年這件事說一下。 1979年10月16日,葉副主席對粟裕的申訴報告作了批示,並批送華主席、小平、先念、陳雲、克誠、耿飆、國清、楊勇同誌。陳雲、克誠兩位因病未閱,其餘六位均圈閱。葉副主席的批示曾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負責人馮文彬同誌遵葉副主席指示送交粟裕看過,隨後送總政辦理。粟裕指示我按原件抄一份留存。批件如下: “華主席、小平、先念、陳雲、克誠、耿飆、國清、楊勇同誌:粟裕同誌送來關於彭德懷同誌利用五八年軍委擴大會議批判他的申訴報告一件,前不久肖克同誌看我時,也曾提到有關那次會議反教條主義的事。我認為五八年召開軍委擴大會議,檢查總結建國以來的軍事工作是必要的。至於那次會議的錯誤,我建議總政組織力量,認真地研究,向軍委提出實事求是的報告,以便在適當的時候,妥善處理。當否,請酌。 葉劍英 10月16日” 在得悉葉副主席批示後,粟曾兩次向總政韋國清主任詢問辦理情況,未得到明確答複。

今年(1980年)春節是 2月16日,在元旦至春節期間,我陪同粟裕同誌拜望聶榮臻副主席,在室內隻有我們三人時,粟向聶副主席匯報了自己向中央寫了申訴報告和葉副主席已批示總政辦理的情況,請聶副主席為這件事說說話。聶副主席說:“這件事應該解決。那個時候說話上綱都是很高的。但總政寫的報告我還沒有看到,等送到我這裏,我會說話的。” 1980年2月16日,粟裕還拜望了徐向前元帥,並向徐帥報告了自己寫申訴報告的事。徐帥也說這件事應該解決。朱楹秘書當天隨往。 1980年3月初,粟裕將去年10月9日向中央的申訴報告抄了兩份,一份送交肖勁光同誌,一份送交肖克同誌,並各附一短信,告以據悉葉副主席對申訴已批示總政處理。

葉副主席批示至今已五個多月,粟裕仍未見有關部門落實解決自己的冤案,不免心情急切。聽說陳雲同誌最近在京,3月10日前後分別給陳、葉兩位副主席又寫了信,信稿如下:一、致陳副主席信去年10月間,我曾向中央寫了一份關於彭德懷同誌利用1958 年軍委擴大會議對我進行批判問題的申訴報告,當時您身體不好,這個報告您可能沒有見到,現將原件複抄一份呈上,請審閱。您對我這件事是關心的。“四人幫”垮台後,您還當麵指示我在適當的時候在黨的會議上將這個問題說一下。在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我向中央寫了這份書麵申訴報告。我懇請您在不影響健康的情況下予以批示,促使我的冤案能早日得到解決,使我放下壓在身上二十多年的沉重包袱,在有生之年能夠心情舒暢地貢獻出全部精力,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微薄的貢獻。

二、葉副主席信您老人家好!我不得不又一次打擾您老人家,去年10月9日我向中央寫了關於彭德懷同誌利用1958 年軍委擴大會議對我進行批判問題的申訴報告,至今已經五個月了。在此期間我歡慶又有許多冤案得到了處理,同時也痛苦地想到我的問題至今還沒有得到解決。聽說您對我的報告作了批示,我非常感謝您老人家對我的一貫的關懷。為了使我的問題能早日獲得公正、合理的解決,我再次懇請您老人家能為我的問題再說一次話。請原諒我再次打擾您。 1980年3月26日,葉副主席辦公室王文理秘書給粟裕的秘書朱楹打電話講了以下內容:“葉副主席昨天交代,讓把以下情況告訴粟裕同誌:去年10月9日粟裕同誌給中央寫信申訴五八年受批判的問題,葉副主席於10月16日作了批示。(王秘書將該批示複述了一遍)今年3月15日肖勁光同誌把粟裕同誌給陳雲同誌的信轉來葉辦,陳雲同誌因病未看。我們了解一下情況,在該件上注了一下:此事葉副主席去年10月16日已批示總政辦理,據總政說,報告已寫好,不久可上報。”粟當時在南京,朱楹同誌即電話告之郭樹元同誌轉報粟裕同誌。對給陳雲同誌的信,後來中央辦公廳馮文彬同誌又傳話說:第一次報告已有批示,又電話查詢過情況,這次信就不再批了。

3月28日上午,粟裕從南京打電話給朱楹,要朱向總政領導報告以下內容:“去年 10月我向中央上報了關於彭德懷同誌利用1958 年軍委擴大會議對我進行批判的申述報告,我要求總政在總政作出結論上報前,將有關我的結論部分同我見麵。” 朱楹當即將電話記錄抄送韋主任的秘書江波同誌,請江秘書呈韋主任。 1980年6月12日,粟裕在上海由朱楹秘書隨同前往拜望正到上海的胡耀邦總書記。時趙紫陽同誌與耀邦同誌住在一起,一同見了麵。他們三人進入內室,粟向胡總書記報告了自己申述的問題。耀邦同誌說:這件事要解決一下,要找個機會在中央的會議上議一下。 1980年7月6日,粟裕自上海返京,隨後發作腰椎錯位住入301醫院。15日,粟交代秘書朱楹向總政韋主任處詢問3月28日電話後的情況。韋主任的江波秘書回答說:“5月13日總政黨委討論一次,感到1958 年軍委擴大會議涉及到很多事和人,對會議本身如何評價應慎重,應由中央來作,對批評錯了的同誌應給予平反。當時就責成總政組織部和軍紀委對批評錯了的同誌起草平反決定。現決定已草出,尚未討論。這件事黃玉昆副主任抓得比較多。後甘渭漢副主任來也抓了,具體工作是組織部張伯祥副部長辦的。決定討論後上報前要送粟裕同誌看的。”

7月6日粟去承德休息考察,8月8日返京。因這件事至今未得結果,粟找甘副主任(他還是軍紀委書記)請他催辦。甘說你放心,我一定催辦。後甘副主任到301醫院看望粟時又說,此事張伯祥同誌在辦,決定初稿已寫出,總政黨委還沒有安排時間討論,定當催辦。8月17日上午,甘渭漢同誌告訴粟裕,這件事進行得不順利。總政黨委討論後認為,這件事涉及對軍委擴大會議的評價問題,要等中央討論後再定。這使殷切期待看到平反決定的粟裕既大失所望又大惑不解。粟深受刺激於次日晨誘發心髒病並臥床不起。此後,平反的事有如石沉大海無人再提,他自己已無力過問,我也不敢向他再提此事,怕他再受刺激。

二、楚青向中央寫信的前前後後 

1981年2月1日,粟裕發作腦溢血,此後頻繁發作腦血栓。他的病情已不可能繼續過問申訴的事了。我異常痛苦,既不忍心讓他背著沉重的包袱離去,又覺得自己無能為力。能否由我出麵替他向黨申訴,同時為免刺痛他而暫不告訴他呢?我內心反複鬥爭著。 1982年9月,黨的第十二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陳丕顯同誌出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12月16日,我考慮再三,鼓起勇氣向陳書記寫了一封信,內容如下:陳書記:您好!現將粟裕同誌1979年10月9日給中央的申訴報告送上,我還追記了報告上送後的一些進展情況,一並呈上請您參閱。這件事是長期壓在粟裕同誌身上的包袱,極大地損害了他的身心健康。三中全會後曾設想解決問題的條件是成熟的,但自1980年8月他因病不能催問後,事情竟如石沉大海。對於這件事,我從不敢過問。本來寄希望於他病體的恢複,不幸經一年較好的恢複而於上月又再次發生腦血栓。醫生會診,病情發展不容樂觀。近周來思維狀況又見衰退。由他自己出麵申訴事實上是不可能了。我是相信中央、軍委會為他作出公正結論的,我也堅信他幾十年的革命鬥爭實踐已足夠為自己作出正確的評價。但是,作為親人、同誌,總是希望讓他在尚能正常思維的有生之年,能夠見到黨的政策的落實;而實在不忍心讓他終於背著沉重的包袱去見馬克思。這不是太不公道了嗎?為此我晝夜不安,憂心如焚。我也曾想以自己的名義替他向中央申述,但是想到自己人微言輕,未見得能有結果,徒然耽誤時間。您曾長期同粟裕同誌一道工作,是了解他的。我考慮再三,覺得還是把以上情況和自己的急切心情向您反映,懇請您將我的呼籲轉報耀邦同誌和尚昆同誌,如能報告鄧主席和幾位老帥,更是祈盼之至。我要求考慮到他的病情實況,把他的問題同對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的全麵評價分開處理,先行為他作出平反決定,撤消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對他的錯誤批判。我認為這是符合中央領導同誌圈閱的,葉副主席1979年10月16日批示精神的。原總政有關領導如此對待象他這樣一個老同誌的平反問題是實在令人難以理解的。

想到您全局重任在身,百事待辦,而我又來打擾您,心情很不安,但確實也是無可奈何,想您是會諒解的。是否有當,請指示。臨書急切,即頌冬安 楚青 1982年12月16日我還把自粟裕提出申訴前後發展至今的簡要情況,包括1979年夏葉副主席在煙台對粟的指示,10月9日粟向中央送呈申訴報告,10 月16日葉副主席的批示和中央領導同誌的圈閱,曾兩次詢問總政韋國清主任未得明確答複,聶帥、徐帥、耀邦同誌都曾表態要解決,1980年3月粟再次向陳雲副主席和葉副主席送呈報告,3月26日葉辦王文理秘書的電話,28日粟要朱秘書向總政打的電話,7月15日總政韋主任處江波秘書的回話,以及1980年8 月軍委紀委甘渭漢同誌答應催辦,至今卻石沉大海的情況,和粟1980年秋以來病情日益嚴重,他本人已無力再催問等情節,寫了一份“追記粟裕同誌為1958 年受批判向中央申訴的有關過程”的書麵材料,一並送呈陳書記。

1982年12月21日,國防部張愛萍部長到 301醫院看望粟裕同誌。當時我剛好回家了,是惠寧在她爸爸身邊陪護。張部長對惠寧說,讓你媽媽查查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對粟裕同誌個人形成文件沒有?22日我即給張部長寫了一信,感謝他去醫院探望粟裕同誌,向他匯報了據我所知,軍委擴大會議雖未對粟裕同誌個人形成結論文件,但當時把他的所謂錯誤傳達到團一級,並有文字的傳達提綱,而當時那些不符事實的發言、簡報等均有文字材料,並都已存檔。我在信中還匯報了1958年對粟裕同誌的錯誤批判是壓在他身上的沉重包袱,極大地損害了他的健康,和粟裕同誌已於1979年10月9日向中央提出申訴至今未有結果,以及我於本月16日給陳丕顯書記寫信的情況。同時把粟裕同誌的“申訴報告”和我寫的“追記粟裕同誌為1958年受批判向中央申訴的有關過程”兩複印件附在信中,於今晚由惠寧去張部長住宅送交。 12月22日下午5時,陳小津同誌來電話說:“你給我爸爸的信已經轉上去了,轉報給耀邦、尚昆同誌。我爸爸附了一便信,大意說粟裕同誌是我的老領導,長期在一起工作,我對他的政治品質,他幾十年來為戰爭作出的貢獻是了解的。希望能在他尚能正常思維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

1983 年1月 18日,陳丕顯同誌來電話告訴我,他已把我的信轉給耀邦同誌看了,耀邦同誌已批轉尚昆同誌處理。據尚昆同誌說,耀邦同誌在批轉時寫了“我對這個情況不大了解,請你處理這個問題。”聽尚昆同誌的意思,是乎是當時會議沒有對粟裕同誌個人形成文字結論,準備再看一下材料,再研究一下,也許在適當的時候,由某位負責人同粟裕同誌談一下,說清楚中央對粟裕同誌是了解的,象這類事不存在了,已經過去了。我向陳書記反映:當時雖未做出文字結論,但會議文件,包括簡報,那些誣陷不實的發言、粟裕同誌違心的檢討等材料都已存入檔案,軍事科學院就有一套,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閱看。所以其流毒和影響至今還在擴散、傳播。因此希望有個文字平反材料為好,要不然,在組織上同粟裕同誌口頭說清楚時做個談話記錄,同原來的材料一並存檔。丕顯同誌聽了我的話,建議我直接同尚昆同誌聯係請示,希望能對這個問題早點有個結果。

1983年1月21日,經過秘書朱楹同誌同楊副主席的陳秘書電話聯係,我請求約見楊副主席。我還準備了一個受接見時的匯報提要。 2月2日晚8時,軍委楊尚昆副主席兼秘書長應我的請求在他的住地接見了我,同我談了話。楊副主席第一句話就說:“粟裕同誌1958年的事我了解,當時我是中央辦公廳主任。他的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得罪了兩個半元帥,兩個是彭和聶,半個是陳。”我當即表示感謝楊副主席對粟裕同誌的關心和信任,並請楊副主席理解粟裕同誌的沉痛心情。粟裕同誌自1958年受冤至今未能得到公正澄清,當年的會議文件又都存了檔,並不斷被查閱,繼續擴散著歪曲曆史、顛倒黑白的流毒。粟裕同誌的心靈創傷加重了他的病情,而病情的加劇更迫切期待問題早日解決。接著楊副主席懇切地談起來,我回家後立即追記如下:楊:我本來就想找你來商量商量,你寫的信耀邦同誌轉給了我,我把當時的材料粟裕同誌的發言都找來看了。楚:謝謝您這樣周道。楊:我同愛萍、秋裏,我們三人商量了,想研究一個解決辦法。這件事,就是元帥們當時對粟有些意見,主要是彭、聶、賀,陳也有些意見。當時都說了過頭話。粟裕同誌自己的發言,特別是第二次發言也說了過頭話,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違心話。楚:當時他不作違心的發言是過不去的。楊: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問題是怎樣處理?怎樣不引起新的矛盾?楚:那時的當事人基本上都不在了。楊:當時有意見的現在還有在的嘛!聶嘛。搞得不好那頭又起來了。我為此事同聶老總談過,問他怎樣處理?他說:“我考慮考慮。”這次會議還批了其他的人,很複雜。我們三人研究了一個方案,即宜粗不宜細,發一個文件,把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文件全部收回、銷毀。收文件時可以派人去收。文件上可以寫銷毀也可以不寫,待收回後再由辦公會議作出決定銷毀,這是一方麵。另外怎樣同粟裕同誌談一下,明確說這件事已經不存在了。要談就是軍委指定一人,也就是我去談。愛萍同誌認為這樣處理可以,撤銷這次會議的所有文件,同粟裕同誌談一談。

楚:我原來設想能起草一個簡單的決定,就寫經中央軍委決定,撤銷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對粟裕同誌的批判。楊:當然也可以這樣設想,寫個決定,但又顧慮到引起別的問題。寫決定就要寫對與不對,覺得還是回避這個問題,收回全部文件為好,以後曆史上就不提這次會議了。本來就打算找你來談一談,聽一下你的意見。楚:我個人認為如果這樣處理也是一個辦法。據我了解,粟裕同誌本人沒有設想過要逐項地甄別他的問題,這已是曆史問題了,有當時的曆史背景。但是我覺得如發文件收回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文件,以注明“撤消” “銷毀”為好,否則將弄不清楚。我還要報告一下,我這次寫信是瞞著粟裕同誌的。因為現在他的病情已不可能由他自己催問或再申訴,而我對能否有結果也無把握,生怕如果得不到處理,將更使他受刺激。楊:那就這樣,你先同粟裕同誌說說,可以說你有這樣的設想,也可以說是我的設想,聽聽他的意見,不算是最後定下來,他有什麽意見我們還可以考慮。過了年我再找你來,你把他的意見告訴我,然後我來辦。楚:那就太感謝了。我就同粟裕同誌談談,他近來病情尚穩定,頭腦還清楚,我告訴他是您的意見。他對你是非常信任的。本來他以為三中全會後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豈知總政一拖再拖。粟裕同誌上送申訴報告後,曾同聶總當麵談過,聶總當時說:“這件事應該解決。那個時候說話上綱都是很高的。但總政寫的報告我還沒有看到,等送到我這裏,我會說話的。”其他領導同誌也都表示應該解決,可是總政卻不辦。我甚至曾經想過,如果中央認為還應該維持對粟裕同誌的批判,那也應該告訴他本人,並允許他申訴,而不能置之不理。楊:中央哪有這個意思!楚:我也相信中央不會有這個意思。

楊:總政未處理是什麽人負責的時期?是韋國清同誌的時期嗎?楚:是韋國清同誌的時期。楊:他是不會辦的。他就是不辦這樣的事。那就這樣!你征求一下粟裕同誌的意見,年後我才能有時間辦,到時候我去同粟裕同誌談。事前我先找你再談一次。楚:謝謝您!您太周到了。我要求您同粟裕同誌談話時請秘書同誌作個記錄,我們留個記錄好嗎?楊:那可以嘛!我可以先寫好個記錄給你。楚:太感謝了。在結束談話時,楊副主席還說到陳丕顯同誌是主張把這個問題盡快給解決了的。又說到有人說肖克同誌有個平反決定,他看了,也隻是個很簡單的含糊的東西。我追記完這次談話已經晚上10點半了。 1983年2月4日上午,我對粟裕同誌說:“我有一件事,先前一直不敢告訴你,還好,現在看來這件事還算辦得可以,所以才敢對你講。我為你1958年受錯誤批判一事向中央寫信作了申訴,還得到中央受理呢!現在有了一點結果。”接著我便對他講了全過程。他當時的表情顯得很深沉冷靜,思索一下說:“好!這件事了了,我也就沒有什麽放不下的事了。”接著他交代我在尚昆同誌再次約見我時,替他本人講一講,表示自己的態度。我記錄如下:

“一、衷心感謝您親自主持來解決我的申訴,衷心感謝中央、中央軍委對我的關心。我因病不能前來當麵致謝,要楚青替我向您表示謝意。二、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是一個曆史問題,情況複雜,牽涉的人也不少,我完全同意按照宜粗不宜細的精神來處理。我也同意您的意見不再就我個人的問題寫文字的東西,而是把這次會議的問題一次解決掉。我相信妥善地處理了這個問題,將大大有助於恢複和發揚我黨我軍實事求是、有錯必赳的光榮傳統,並有利於肅清所謂“反教條主義”的流毒,加強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建設。三、 對於起草文件有幾點具體要求: 1、要求文件明確撤銷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文件,不要使用“收回”字樣。因為這次處理是政治上作出的處理,如果使用“收回”,容易理解為是就文書檔案作出的技術性處理,若幹年後還會產生歧義。 2、撤銷的範圍,應包括文件、發言、簡報、記錄等全部會議材料,存放在個人那裏的,由組織上收繳。 3、請求由中央軍委辦公廳派人負責收回全部文件、材料,並負責銷毀。” 1983年2月13日是春節,節後有一段時間了,還沒有得到楊副主席的召見。3月14日我給楊副主席寫了如下一封信:楊副主席:您好!遵照您的指示,我於 2月4日向粟裕同誌轉述了您對我的接見。粟裕同誌得知您親自過問他的問題,十分高興,十分感激。他說,他完全信賴您,期待著您的來到。對於處理原則,他很同意;有一點具體要求,要我在您再次接見時麵報。

我們都知道您甚忙,但仍祈望這個問題能早日有個結果,請您能諒解我們這種急切的心情。何時賜見,請秘書同誌通知我。請恕我打擾。此致 敬禮 楚青 3月14日隨後我又托楊昭明同誌向他父親報告我要求召見。過了不久昭明同誌打來電話,說他爸爸這幾天較忙,身體又有一些小毛病,一旦安排過來,就約見我。 1983年4月末,粟裕同誌病情加重,30日楊副主席來301醫院看望他,粟已連續幾日呃逆不止,當時正在輸液。楊副主席安慰了他一番後,出來對我說: “粟裕同誌病得這樣痛苦,今天我就不對他講那件事了,等他好些再談吧。”我聽後內心極度失望和痛苦,並有一種不詳的預感。楊副主席未按預案談話,粟病得厲害、病得痛苦確是實情,但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呢?

晚上,我在一張日曆紙上寫下:他的病情正在迅速惡化,大概他等不到那一天了。少奇同誌有一句名言:“好在曆史是人民寫的”,相信人民總是會正確判斷他的,我隻有將它交付曆史了。此後,粟裕的病情日益加重,經專家匯診,決定安裝起搏器,因行政事故在安裝起搏器的當夜引發暴發性肺炎,於1984年2月5日下午4時33分逝世。(301醫院與阜外醫院、北京醫院的三位專家會診,一致認為粟裕同誌需要安裝起搏器,專家們的診斷是準確的,他們醫治認真,手術也是成功的。但由於醫療外的環節出現意外,導致粟裕同誌接受了兩次手術,並在進行第二次手術過程中嚴重受凍,引發了暴發性肺炎。第一次進行手術時,專家們已在病人胸部切開口子,但打開起搏器密封包裝時,卻發現型號不對,該起搏器竟不是事先囑用的型號,不得已隻好臨時縫合切口,把病人送回病房,並緊急派人重新采購。第二次手術是另一天下午,2時許,病人坐上輪椅,我們把他推到手術室,而手術室的門卻鎖著,趕忙去叫管鑰匙的人開門,然而左等右等也不見來人開門,隻能在走廊裏挨凍等待。手術樓比病房溫度低得多,走廊裏則更冷,我們雖為病人加上大衣仍抵不住寒冷。好不容易找到人開門,已將近下午5點。進入手術室,室內是冷的,立即打開暖氣,但一時溫度上不來。粟裕同誌脫去衣服躺在幾乎是零度的X光手術台上做手術。手術結束,三位專家麵帶笑容說:“成功,成功。”我們還特地向他們寫了感謝信。當晚半夜,粟裕同誌發高燒,發生暴發性肺炎,終於不治身亡。)他終於沒有能在有生之年得到解決這個問題的結果,他離去時是抱憾的,然而是平靜的。他已經不相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指望解決這個問題了。他相信自己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了。我深信人民和曆史自有公斷。

三、粟裕逝世後治喪、訃告的波折 

1984年2月5日,粟裕同誌終於離開了我們。粟裕同誌臨終時,我悲不自禁大聲哭喊:“你放心,我不會把你安放在八寶山,我知道那裏不是你願意去的地方,我會照你的意思辦的。”同時我心中默默起誓:“你放心,我一定以我的全部精力來完成你的遺願,把你希望整理出來的材料搞出來。” 粟裕同誌溘然而逝,噩耗傳出,當時在京的中央領導同誌和他的生前友好,陸續來到醫院辭靈慰唁。我強忍悲痛深表感謝,並向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中央顧問委員會領導同誌匯報了粟裕同誌的生前意願。粟裕同誌生前說:“我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黨的領導下,身經數百戰,在和我共同參加戰役、戰鬥的同誌中,犧牲了的烈士有十數萬,而我還活著,見到革命的勝利。在我身後,不要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要舉行追悼會,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經頻繁轉戰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幾省、市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裏的戰友們在一起。”在場的主要領導同誌有:宋任窮、習仲勳、喬石、榮高棠、張愛萍、楊得誌、洪學智、張震、朱雲謙等,另有幾位我不認識。軍事科學院的宋時輪、張翼翔同誌也在場。我匯報後,在場的各位領導就議論開了。有部分同誌說,粟裕同誌個人的意願要遵重,但是,他是國內外有影響的人,不開追悼會恐怕難以通過。另部分同誌說,尊重他本人的意願,把骨灰撒在他戰鬥過的土地上,至於開不開追悼會的問題,由中央來決定。張愛萍同誌說,撒骨灰可以派一架飛機,在東南幾省轉一下。我聽著領導同誌們發表的意見,擔心粟裕同誌生前意願得不到批準,仍要為他開追悼會,所以又兩次發言,懇請組織尊重粟裕同誌生前的意願辦理後事。最後大家議定,這件事交中央書記處討論決定。

2 月6日晨,朱楹同誌告訴我,軍委辦公廳的同誌聽說中央書記處已同意尊重粟裕同誌的意願辦了。隨後,副總參謀長張震同誌告訴我,關於治喪問題,在家主持工作的習仲勳同誌打電話報告了耀邦同誌。耀邦同誌先說開追悼會,但在聽了仲勳同誌講到粟裕同誌生前有個意願時說:那就尊重粟裕同誌意願。而且中央去年有個精神,今後喪事從簡。但雖不開追悼會,宣傳規格要高,可以高於廖(承誌)公、譚(震林)老。要有一個不是悼詞的悼詞。耀邦同誌這個意見紫陽同誌也同意了。尚昆同誌那兒也同意了。(胡、趙、楊三為這時都在外地)所以就定下來了。 6日上午8時許,張愛萍部長的夫人李又蘭同誌給我來電話,說楊副主席一會兒要給我通電話,先告訴我一下。10時許,楊副主席從上海打電話給我。記錄如下:

楊:我本想回來再見粟裕同誌一麵,沒有想到他走得這樣快。喪事中央基本上同意尊重粟裕同誌本人的意願。耀邦、紫陽同誌都同意。小平同誌在旅途,待聯係到後再報告他。決定由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軍委聯合發個訃告。粟裕同誌有個疙瘩,這件事我還沒有給他辦好。要在這次訃告中來解決。我同愛萍同誌商量了。打算從正麵講,把一些流言蜚語不實之詞推倒。楚:謝謝楊副主席。您在他生病和病危期間一直很關心,這次病危您多次來電話,交代醫院盡力搶救。當時他氣管已經切開,腦子還清醒,我告訴他,他點點頭,心裏是明白的。您對他的問題一直是關懷的、盡力的,我是銘感的。去年4月底您來醫院看望他後,我似乎已經預感到粟裕同誌本人是見不到處理這個冤案的一天了。現在他已離開我們去了,不會知道了!對於中央如何處理這個冤案,我不強求,我隻要求一件事:要求把粟裕同誌本人的申訴,還有我向中央寫的報告同那些誣蔑他的材料一起存檔,讓曆史給他做結論。楊副主席!恕我大膽直言,我認為黨對粟裕同誌太不公正了!

楊:我們要在訃告裏解決這個問題的。我過幾天就可以回去,還要同他見最後一麵。現在親密的戰友不多了,愛萍同誌算一個。我回去後要同愛萍同誌商量一下,從正麵把問題說清。這個訃告,我來定稿,定稿前要送給你看。你自己要保重身體,孩子們也要注意。楚:謝謝關心。我身體還好。我們家中情況不困難,自己都可以安排,我們不會給組織上增添麻煩,更不會給離去的人丟臉,我們一定努力繼承遺誌。 6日下午4時左右,參加訃告起草組的奚原、金子穀兩同誌來我處,說時間很急,有了一個初稿,先讀給我們聽一聽。他們說,領導上沒有交代要給我看,但他們覺得還是應當讓我知道一下。我看了這份稿子有三段,前段帽子112字;中段講生平274字;末段結束語,包括轉述粟裕同誌生前意願,247字,全文共634 字,寫得很不象話。

(這是宣稱已作廢而又一再要用以正式發表的稿子,錄以存照。“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沉痛宣告: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粟裕同誌,因病久治無效,於1984年2月5日16時33分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粟裕同誌1926年從事革命活動,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 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參加南昌起義開始,在黨的領導下,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他英勇頑強,能征善戰,勝利地指揮了許多重大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全國解放以後,他在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委期間,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竭盡全力,為保衛和鞏固國防,加強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發展我國的軍事科學,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十年動亂中,粟裕同誌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粉碎‘四人幫’後,粟裕同誌衷心擁護和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他彌留之際,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真理,對於我國建設的光輝前途,滿懷必勝的信念,並表示和老同誌一起,為黨為人民發出最後的光和熱。粟裕同誌的一生對黨對革命無限忠誠,堅持真理,實事求是,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為共產主義事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粟裕同誌生前曾表達他的意願說:‘我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黨的領導下,身經數百戰,在和我共同參加戰役、戰鬥的同誌中,犧牲了的烈士有十數萬,而我還活著,見到革命的勝利。在我身後,不要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要舉行追悼會,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經頻繁轉戰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幾省、市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裏的戰友們在一起。’中共中央、中顧委、中央軍委尊重粟裕同誌生前的意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和追悼會。粟裕同誌的逝世,是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他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永遠懷念和學習。希望全黨全軍同誌化悲痛為力量,以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和軍隊建設新局麵的實際行動悼念粟裕同誌。1984年2月6日”)這反映了什麽?是不詳之兆!我不禁心情沉重。

下午5時許,總參張震副總長、總政朱雲謙副主任兩位來我家,正式傳達耀邦同誌代表中央對粟裕同誌治喪事宜的表態和尚昆同誌的指示。還傳達了“張愛萍同誌對粟裕同誌治喪問題的意見”。(張愛萍同誌對粟裕同誌治喪問題的意見:一、尊重粟裕同誌生前的意願,不開追悼會,不搞向遺體告別,派一架飛機把骨灰撒在有關省、市。二、報紙上發表治喪委員會組成和悼念文章,以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對粟裕同誌的革命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和稱頌。悼詞中著重寫他能征善戰,運籌帷幄,英勇氣概,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貢獻;還要正麵寫他任總長時的功績,以去掉免去總長後,有些人給他的不公平的言論與不實之詞;表彰他對黨、對革命無限忠誠無比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鞠躬盡瘁;說明他生前囑咐,以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要求不開追悼會的意願。張愛萍同誌處。2月5 日。這是一份電話記錄,由張震、朱雲謙兩位當麵交給了我。)


我問訃告草稿是怎麽回事?朱雲謙同誌說,這個稿子是由一些不大了解情況的同誌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搞的,已經作廢了,現正在重新搞。我當即表示:我對這個稿子不是極不滿意,而是不同意!且不論楊副主席親自交代要把 1958年問題從正麵說清楚,就是撇開這個問題,也沒有正確地反映粟裕同誌。看來盡管中央幾位領導同誌的指示都說要把問題從正麵說清楚,但究竟結果怎樣,而要作好碰到麻煩的思想準備。 2月7日上午10時,收到送來的一件信函,裏麵是一份訃告稿,未附任何信件,也未注明發信單位。我一看這份稿就是昨天朱雲謙副主任明確說的作廢稿,以為既是作廢稿,也就不在意而未加理會。不料下午7時卻得悉中央決定當晚8時廣播訃告,用的就是這個“作廢稿”。我既氣憤又焦急,立即趕赴張愛萍同誌處向他報告:昨天朱雲謙、張震兩同誌在我家時,朱當麵對我表示這個稿子已經作廢,我也明確表示不同意這個稿。現在竟然在不同我們商量,並且不向我們通報的情況下播發這個稿子的訃告,不知中央是不是有什麽新的精神?我請求:與其用這個稿子,不如不發消息,不發訃告。幾十萬人死了也沒有發訃告,這沒有關係。

張愛萍同誌說,這件事他也不知道。他讓李又蘭同誌立即打電話詢問。隨後得悉並告訴我當天不發了。張部長說起草訃告“應當征求你的意見”,要我帶著意見到起草組去參加起草。晚上10時,習仲勳書記給我打電話,大意是:粟裕同誌逝世已經幾天了,他是國內外有影響的人物,至今還沒有發訃告,各方麵都有些疑問、反映,聽說是我不同意發,究竟是怎麽一回事?我向他如實報告了事情經過和真相,明明通知我那個稿子是作廢的,不知為何又作為正式訃告決定播發?我怎能盲然同意?請仲勳同誌主持公道。仲勳同誌深表詫異,接著說:“這是怎麽一回事!送給我的可是正式呈批件,是紅頭文件,不是草稿,也沒有說你不同意。我還同耀邦同誌通了電話,還報告了鄧副主席,小平同誌說:四個評語,同意。兩個‘家’,應該這樣講。具體的你們辦。他們怎麽這樣搞呢。既然這樣,今天就不發。但是訃告消息還是盡快發才好,兩天內必須搞出來,你準備好意見,你去參加起草。”


2月8日,遵照張部長、習書記指示,我於上午8時30分到達京西賓館治喪辦起草組。這時起草組已經有了一個類似悼詞的稿子,約五六千字。我對此稿提的意見主要在兩個方麵:一是怎樣從正麵說清問題,肅清流毒;二是感到對晚年活動部分,內容顯得單薄,建議充實一些。對於從正麵說清問題,我反複考慮,希望寫上“由於黨內民主生活一度不夠正常,他的處境艱難,但他堅韌頑強,毫不氣餒。。。。。。”這樣的字句;同時希望在適當的地方加上“他以五十餘年的革命實踐證明自己是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對於晚年活動要充實的內容,我準備了具體材料。在文字結構上,我考慮把黨內民主生活一度不正常時他處境艱難、被限製接觸部隊,和他堅韌頑強、從事新的探索結合起來寫,以體現向前看的精神。幾經推敲,我草擬了一個文字材料交起草組參閱。


我提供起草組參考的書麵材料:在黨內民主生活不夠正常的相當一段時間裏,粟裕同誌的處境艱難。但他堅韌頑強,毫不氣餒,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作調查研究,並把注意的重心放在研究未來反侵略戰爭的作戰指導上。1970 年,林彪反革命集團把他完全擠出部隊。他不止一次地向周恩來同誌表示,一旦打起仗來,我還要重返前線。周恩來同誌支持他,為他創造條件,讓他到北部地區走一走。他在50多天內,沿西北、華北邊境走了6000多公裏,察看了沿途的地形、工事,直接聽取部隊指戰員的意見。他針對林彪一夥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嚴重歪曲和強大習慣勢力的影響,甘冒“四人幫”橫行時的極大風險,提出要恢複和發揚軍事辯證法,針對已經發展變化了的敵我情況,正確處理保存自己與消滅敵人、進攻與防禦、山地與平原、運動戰與陣地戰、殲滅戰與消耗戰、科學技術與戰略戰術、人民戰爭與武器裝備等方麵的辨證關係,研究新的作戰方法,探討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指導規律,不斷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並就上述問題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寫調查報告。他說作為一個老兵,如果不敢指出林彪反革命集團對我軍的破壞,一旦打起仗來,就會多付出無數人的生命和鮮血。他在因重病退出第一線後,仍然整理過去戰爭材料,要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教訓,流給後人借鑒。充分表現出一個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始終不渝的負責精神。)

下午,起草組向治喪辦匯報訃告起草情況和內容。他們先談了他們的稿子;然後敘說我要求增加的內容,並當場進行了討論。討論的大致情況是:一、對我補充的晚年調查研究一段,覺得內容是很感人的,但訃告不宜文字太多,這些內容可以將來由其他同誌寫回憶錄。二、關鍵是對在黨內民主生活一度不正常這一段,究竟寫還是不寫?竟我力爭,治喪辦表示先寫上,至於寫在什麽位置仍要推敲。我認為若寫得靠後了,同調查研究合為一段,使人誤解是在葉帥領導下的這一時段了。我的意見寫在任總長那一段後麵為宜。他們對“處境艱難”、 “被限製接觸部隊”、“堅韌頑強”幾個提法都不同意,說這不完全符合正麵講的精神,有“對著幹”的味道,不好。刪去上述用語,改為顧全大局之類的詞句。最後歸結成三條修改意見。 1、緊接任總長一段,加“在黨內民主生活不夠正常的一段時間裏,他顧全大局,埋頭苦幹……”。 2、在“1958年任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創建人之一。”後麵,適當充實他晚年的工作活動內容。 3、在適當的地方增加“他以五十餘年的革命實踐證明自己是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討論至此,我也無可奈何。回家後,晚上,我抱著再一次陳述要求的希望,給楊副主席、張愛萍部長寫了一封信。

(我 2月8日晚寫給楊尚昆副主席、張愛萍部長的信的基本內容是:粟裕同誌的這段冤案是二十五年一貫製。他長期采取克製態度,即使在彭德懷同誌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明確表示絕不利用這個時機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期待在黨內民主生活正常的情況下獲得解決。重病以後,他的心情開始淡薄。楊副主席讓我轉達打算處理的意見後,他主要心情是平靜的,他認為曆史是人民寫的。這次中央、軍委決定在訃告中正麵寫一下,以推翻一切不實之詞,實在出乎我及全家的希望之外。但實際進行中遇到重大困難:1、平反是針對“反”的,不提“反”,隻說正,這個矛盾很難解決。2、中央、軍委對這個問題究竟打算寫到什麽程度,治喪辦的領導同誌沒有對起草組作明確指示。 3、起草組的同誌不了解情況,個別同誌根本不認識粟裕同誌,他們從文字、結構等等方麵考慮得多,不能體會精神,這樣必然形成分歧。我本人,作為粟裕同誌的親人、戰友,迫切希望中央為粟裕同誌所作的最後文件中,對這一冤案的解決有較好的表述,心情是急切的;但我也一直以大局的利益律己。現在經過各方努力,處理意見是在粟裕任總長後麵一段寫上“在黨內民主生活不正常的情況下,粟裕同誌意誌堅韌,無私無畏,埋頭苦幹,為黨工作,以自己的革命實踐證明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最低的方案了。如果仍然不能通過,我請求將這一公案流交曆史。希望得到你們的支持。——這封信沒有發出)

晚 11時許,信還沒有送出,軍委辦公廳李希庚副主任來電話說:“下午討論通過的稿子拿錯了,是另一個稿子。這個稿子我看了,比下午討論的那個稿子更好。因時間緊,不送給你看了。”我聽了很吃驚,怎麽會發生這樣的事?同時又奇怪為什麽不讓我看就上報,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稿子?我表示,如時間太緊,請在上報的同時抄送我一份。李說:“不必要了,不必要了。”於是,這個上送稿我就無從看一眼。我的心中悲憤交加又萬般無奈。 2月9日,得知晚上播發的消息,我們家中布置好收聽會場,大家靜待廣播。晚9時許,張愛萍部長打來電話,大意說修改稿中寫“黨內民主生活不正常”中央不同意,認為還是要從正麵講。而且稿子也太長,決定仍用原來的那個短稿子(即一再說已經作廢的稿子)。這真大出意外,使我們深為震驚,全家相對痛哭。我心急如焚左右為難,覺得要生不得,欲死不能死活都對粟交代不了。活吧,怎能受得住這冤上加曲;死吧,又怎能實現他的遺願,他臨終時我曾發誓要以全部精力來完成他希望整理的材料。痛定思痛,思之又思,我決心再作最後的努力,就毅然立刻趕往張部長處。到達張部長處時,張震、朱雲謙兩位也在。我不顧冒犯地陳述:

一、中共中央、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軍委的訃告,是組織上對粟裕同誌作出評價的最後一個文件了,現在決定用的這個短稿子,朱雲謙同誌曾正式告訴過我,那是幾個不大了解情況的同誌,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起草的東西,中央竟然用這樣一個東西來打發為革命事業作出了畢生貢獻的粟裕同誌,這實在是太殘酷了。二、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有崇高的威信,你們應考慮到這個訃告發出後的影響。粟裕同誌的冤案是二十五年一貫製,中央不給他生前平反,難道把生後的路也要給堵死。三、你們都曾經同粟裕同誌一起戰鬥過,應該說是老戰友,大家都會有這一天的。請你們設身處地想一想。最後我提議訃告由中央批準的四句評語;粟裕同誌的主要任職;本人的意願三個部分組成,其餘什麽也不要寫。中央有權不給他平反,但不能堵死後路,不讓後人講話。如果一定要用最初那個不成樣子的稿子,中央決定了,我們服從,但我們不能同意。我講完後,張部長表示他們將再研究一下,我逐漸冷靜下來,我的心似乎已經死了。 2月10日下午,治喪辦送來重新起草的訃告傳真,並附有張部長批示複印件。張部長批示:“我同意。請送喬石並仲勳同誌並電傳楊尚昆副主席審定。”“並送楚青同誌。”下麵是張部長的簽名,時間是2月10日10點40分。我含淚代表全家表示同意。這個訃告於今晚電視廣播,第二天見報。在粟裕同誌病重的晚期,我常想到他身後之事。有時我有一種預感,粟裕同誌去世後,可能在治喪中受到新的迫害。但是又想到,我們會照他生前意願辦理後事,不舉行任何儀式,不會麻煩任何人,何至於呢?雖然我自以為也作了思想準備,卻沒有料到事情的經過竟是這樣令人痛心。我也一直弄不懂,有些人轉了那麽多彎子還是要用第一次起草的那個訃告,他們在他生前要冤他,在他去世後還要多方留難,究竟為什麽?粟裕同誌一生對黨對人民盡忠盡責,他生性忠厚。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對他的蒙冤挨整,過去我百思不得其解,現在我領悟了。我曾說粟裕同誌的悲劇遭遇在於兩條:一是戰功赫赫;二是不搞迎合。一位老戰友語重心長地接著說,這兩條有一條就夠了,何況他有兩條!是的,是的,夫複何言!

2月11日,中共中央、中顧委和中央軍委聯名發布的粟裕同誌逝世的訃告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關於訃告的爭執終於結束。可是對治喪舉不舉行儀式卻還不一致。粟裕同誌生前意願“不要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要舉行追悼會”,我已經向中央領導同誌匯報並得到了批準。考慮到我們家人總是要送送他的,同時許多老同誌紛紛來家或來電表示,他們要同我們全家一起見粟總最後一麵。因此,我同治喪辦聯係,請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布置靈堂,以便我們家人和希望隨同我們一起去的老戰友們為粟裕同誌送行。治喪辦表示同意。但是2月8日上午收到一份關於治喪問題的批件,下午送來一份具體安排,治喪辦通知我們:決定在301醫院“瞻仰遺容”,中央的一些領導同誌要參加,時間定在2月15日下午3時至5時。那不是又舉行不是儀式的儀式了嗎?我當即提出不同意,指出那樣做不符合粟裕同誌的意願。但治喪辦堅持要那樣辦,說那樣對去瞻仰遺容的首長們方便些。他們為了首長們方便,不把粟裕同誌本人意願放在眼裏,這使我加倍地受刺激。我憤然說,如果哪一位認為不方便就請他不要去!我堅持到八寶山送行;他們堅持在301瞻仰遺容。這件事就僵住了。

晚上,張愛萍部長召見粟戎生,詢問原來是不搞遺體告別儀式的,怎麽又要搞?張部長對戎生說:“今天找你來是想問一下,原來說是不搞遺體告別的,怎麽有人說又要搞一個?楊副主席才回來,他問我,我不清楚。所以找你來問一問。”戎生回答:“關於這個問題是這樣:我爸爸去世的當天,在醫院裏,我媽媽就向中央和軍委的首長轉達了爸爸的意願,當時首長們就原則同意了。後來治喪辦的同誌又通知要在 301醫院搞一個小型的、內部的遺體告別,時間定在15日下午3點到5點。我媽媽就向他們提出還是在八寶山送行,時間也不要那麽長,這樣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爸爸的意願。如果在301那樣辦,說不是儀式,也是個儀式。但辦公室的同誌堅持要在30l辦,說是對首長方便些。”張部長說:“還是你媽媽意見好。這樣既符合中央的精神,又符合你爸爸的意願。還是按你媽媽的意見辦。”

2 月12日上午10時,楊尚昆副主席召見戎生,首先對戎生說:“這次報上發表的四個(稱號)是很高的,評價也是很高的。在某些方麵比彭德懷還高,當然評價彭德懷那個時候,有當時的曆史條件,那時剛開始平反。關於1958年的事,你爸爸生前有個願望,我也答應給他辦好,但沒有想到他會去世這麽快。這件事現在辦也還有些阻力,當時批判他很激烈的人有些還在。當時主要是他和幾位老帥的關係不好,這個問題有他自己的責任,也有幾位老帥的責任。以後慢慢地可以把那次會議的文件收回來,把他寫的材料也可以存檔。”楊副主席說在訃告中寫“黨內民主生活不正常”這樣的話不合適,還是從正麵寫好,應從指揮作戰方麵多寫,以突出戰將。之後,他問了告別儀式問題。戎生如實匯報了治喪辦的安排和我們的不同意見。楊副主席接著說:“我一下火車就找了軍辦的同誌到我家來研究辦喪事的問題,我問他們為什麽要在301,他們說為了老同誌的身體健康,301有暖氣。我說那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多穿一點,到八寶山脫個帽行個禮還是沒有問題的。我同意你媽媽的意見,還是你媽媽意見好,這樣,符合你爸爸的意願,符合從簡的精神。”楊副主席表示,到那天他和中顧委少數人去看一下,還有一些華東、三野的老同誌和親屬、友好去看一下,他是一定要去的。楊副主席還說,他問軍辦的同誌關於“批件”的問題,軍辦同誌告訴他是中辦的人寫的。他批評他們辦得太欠考慮,如三叉戟是密封的,不能開門,怎麽能行?他再次對戎生說:“這件事還是按你媽媽意見辦,這個東西(指“批件”)作廢。你媽媽是個老同誌了,是能夠處理好這些問題的。” 他告訴戎生下午3點要來看我,戎生說讓我去看他。楊副主席最後說:“不,我應該去的。我下午3點多鍾去看她。耀邦同誌15號可以趕回來,他也可能會看粟裕同誌最後一麵,鄧主席他回不來,讓我表示慰問。下午我去看你媽媽,把這件事最後定下來。”

粟戎生回來後,我立即根據楊副主席對治喪方式的指示寫了一個紀要:“中央、中央軍委原定在301醫院舉行內部的、小規模的遺體告別,因尊重粟裕同誌的意願和家屬的一再請求,決定不再舉行。定於2月15日下午3—4時,由直係親屬、治喪辦公室領導同誌和工作人員護靈,前往八寶山火化。不再發訃告。部分生前友好、老戰友、老部下一再提出要見粟裕同誌最後一麵,家屬已經向組織上反映了。領導同誌指示,這些同誌到時可自行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同粟裕同誌見最後一麵。” 下午3時,戎生陪我到楊副主席處,自然應該我去。現在我已下定決心不提為粟裕同誌平反的事,讓這樁冤案留交曆史,任後人評說。我準備了一個受接見時的談話綱要,包括下列各點:

1、表示感謝之情。 2、說明粟裕同誌是在對未來事業滿懷必勝信念的心情下離去的。對他自己的問題,在我向他轉達了楊副主席的意見後,再也沒有為這件事煩惱過,我以為他的心情是平靜的。這一點請楊副主席放心。 3、我雖為他作過申訴,但沒有設想過在他身後再提這件事。楊副主席還想為這件事再作努力我十分感激。人在悲傷的時候容易說過頭話,冷靜下來覺得這件事實在不必再提了,隻要求組織上把他的申訴和我的報告,正式存入檔案就可以了。我想我若再用這件事來幹擾中央、中央軍委,定然不符合粟裕同誌的心意了。 4、對於中央的訃告,我們全家一致感謝。黨和人民給予粟裕同誌很高的評價,而且文字寫得樸實,符合他為人的一貫作風。 5、我要為治喪問題說幾句。我們一直堅持按粟裕同誌意願辦事,從未對治喪辦提過違背喪事從簡原則的要求。但是治喪辦的一些做法令人難解。例如訃告的第一次稿,告訴我是由不了解情況的同誌在一個小時內起草的,已經作廢,但卻又打印,作為正式稿上呈書記處,並且說我已閱過。又如治喪辦集體討論通過的稿子(這次討論有我列席),不到半小時就來電話告訴我,討論時的稿子拿錯了,不是原來準備提交討論的稿子。我要求把這個未經討論的稿子送給我看再上送,他們推說時間來不及而不同意。我要求在上送的同時送我看一看,他們也不同意。使我至今不知上送的是什麽樣的稿子。再如,這次見粟裕同誌最後一麵所製造的混亂,有傳聞說我們本來說不舉行儀式,後來又要舉行儀式等。我們本來很傷心,聽到這些不負責任的流言更感痛心。 6、關於撤骨灰,我是一定要親自辦這件事的。原定派飛機,但大飛機有技術問題,而小飛機我又因身體不能適應。我請求火化後由我們將骨灰先安放在家裏,過一段時間我和子女於適當時機分次逐步去一些地區撒放。 7、粟裕同誌生前想把自己親身參加、指揮過的一些戰役、戰鬥材料整理出來,讓這些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留給後人借鑒。他病中,我們協助他整理了一些,最多隻占一半,還有約一半以上工作待完成。請求組織上批準我們繼續搞下去,並給予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條件。 8、我們家裏沒有什麽困難。孩子們在黨的培養下都已成長。生活上沒有什麽困難,請求留用汽車。一切請組織上放心。

到達楊副主席住地,楊副主席及其夫人李伯釗大姐一同會見我們,4時左右我們告辭返回。楊副主席同我談話約一小時,記要如下:楊:我應該去看你的,你先來了。上午我不該跟戎生說,讓你知道了。 楚:您那樣忙,又剛從外地回來,如果您來看我,我怎麽能過得去呢! 楊:還是應該我去看你的,想問一問,看還有什麽事。 楚:我向您先匯報一下。(大致如上述準備的提綱,從略)楊:在我來講,沒有在他很清醒的時候把他1958年的事同他談清楚,覺得心裏有歉意。我應該最後見他一麵的。去年4月底我去看他時,他正犯呃逆,很痛苦,沒法談。所以我同你說了“今天不談了”。當然也還有一點阻力。我本來是想解決得更完滿一點。沒有想到他去得這樣快,這在我心中總是個遺憾。報告存檔,還有原來說的文件派人收回、銷毀,都是要辦的,都可以辦到。關於訃告,四句評語是書記處提出的,報告了小平同誌,小平同誌點了頭。又報告了耀邦同誌,耀邦同誌也同意。又告訴了秋裏,他也同意。他們都同意。當時起草人他們隻說還寫了他本人的意願,至於四句評語底下的文章是怎麽寫的,不清楚。等了幾天沒有發表消息。到金華時,正下大雪,我打電話問,說還在寫。到了上海我又問。到南京時說寫出稿子了,其中有一小段,“在黨內民主生活不正常情況下”如何如何。我和耀邦都認為不合適,還是從正麵寫好。我給愛萍打電話說還是從正麵講。愛萍說有一個比較簡短的稿子。我還說我和耀邦都在南京,你們把全文電傳過來,讓我們看看,就可以定下來了。我還問了耀邦,你的意思究竟怎麽樣?他說,對過去宜粗不宜細,我的意思突出戰將、戰功,尤其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

楚:我向起草組提過這句話,我還說,這不是我說的,是鄧主席說過的。楊:毛主席早就說過,我在中辦都知道。蘇中七戰七捷時就說了。對於一些重要戰役,毛主席常說,發電報征求一下粟裕的意見。後來他們把稿子的全文電傳過來了。我們覺得寫得不錯。電視廣播的那天晚上,南京軍區老的聶鳳智,現任的向守誌、郭林祥等同誌和我在一起看電視。王必成同誌身體不好,不在。他們聽了也比較滿意。他們問我,能不能發唁電,能不能去人? 我說,當然可以。用單位、軍區的名義可以發,用個人的名義也可以發,都可以。老戰友要去的,同軍委辦公廳聯係,由他們安排。回來後,聽說有個千把人的儀式,我問愛萍,為什麽又搞個儀式,這與原定的不合。他們未給我答複。至於在301醫院,他們倒說了,是因為怕領導同誌受涼。上午你兒子來,談了經過,給我看了中央批準的治喪安排,我就清楚了。 楚:中央、中央軍委批準的治喪安排報告中有這項儀式,對此我一直提不同意見,但說是中央定了。楊:那個安排是不合適的,你們提的意見是對的,很好,完全符合粟裕同誌的意願。地址就定在八寶山。你們親屬算是一個方麵;我們,書記處、中顧委、中央軍委的一些老同誌,例如姬鵬飛他們,我估計二三十個人,最後告別一下。這部分由軍委辦公廳通知。楚:還有一些老戰友、老部下一再要求在火化前見最後一麵,我想讓這些同誌在中央領導同誌告別後去。

楊:那可以嘛! 由他們自己去,不發通知,需要車輛由辦公廳保障。也不一定在中央同誌後麵,插在中間也可以。在上海、南京時,一些老同誌說要寫紀念文章,我告訴他們,你們寫嘛! 長短不論。還有陳丕顯同誌托我轉告,他因心髒不好,不能回來,讓我代慰問。楚:他是不應該回來的,保重身體要緊。現在整理粟裕同誌回憶和總結戰爭經驗的工作隻進行了不到一半,請求組織上批準繼續辦完。 楊:行! 應該把這件事辦完。我跟辦公廳交待一下。這個事應該繼續下去,對黨、對人民是有益的。在廣州時他曾給我說過有四五個人在搞的。楚:那些同誌早散了,都是臨時抽來的,搞一段就回去了。現在又借了二三個人,住在招待所。這些年由於他生病,我們忙於照顧他的病體;進展很慢。我估計還不足一半,也許還得兩年多的時間。楊:兩年搞完了就了不起了。(《粟裕戰爭回憶錄》於1988年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了書名。)先由這些同誌搞,以後力量不足再解決。撒骨灰問題,三叉戟不行。這是個不懂軍事的人寫的(指治喪的批件)。這件事過一段時間辦,可以。主要看你的身體。現在南方都是雪,如果不用飛機,那就隻能局限在幾個點了。楚:就是兩件事請楊副主席交代一下:一件是粟裕同誌和我為1958年問題寫的申訴報告要求存檔;一件是還要留下人員整理粟裕同誌的材料。楊:可以,可以。15號以後你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我看你很堅強,我也就放心了。你們以後可以來玩,晚上來嘛! 楊副主席的這次接見,李伯釗大姐自始至終參加著;戎生也一直陪同我受接見。

在治喪期間,不少老同誌要我向中央要求為粟裕同誌平反,他們情真意切聲淚俱下。我卻難以表達自己的心情,也無法向他們陳述種種情況。郭化若同誌為了這件事幾次來電話,要我應為粟總辦好這件事。我悲憤難言。2月8日下午,他又來電話,要秘書記下他的話轉告我,他說:“中央說正麵平反,無非是評價高一點。訃告是對外的,講不得反話。而平反是有反才平,隻有承認原來撤銷他總長的命令是錯誤的,至少是考慮不周,那才行。這個平反可以在內部傳達。這次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建議楚青同誌還是去找一下陳雲同誌。我是一個紅軍,是粟裕同誌領導下的一個兵團幹部,我隨粟裕同誌去的日子不遠了,這是我最後的一個建議,請把辦的結果告我。” 我給郭老簡複了一信,隻說了粟總生前提出申訴時已報告過陳雲同誌,這件事隻有交付曆史了吧。肖勁光同誌在粟裕同誌去世的次日就寫了《悼念粟裕同誌》一文,他是為粟裕寫悼念文章的第一人。他在文章中正麵提出了1958年問題。當他將文稿送給我征求意見時,我百感交集。肖公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1958年所謂反教條主義時,他遭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在軍委擴大會議期間,有一次毛澤東同誌與我談話時,問我對粟裕的看法,我說:粟裕同誌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毛澤東同誌點了點頭表示讚同。”盡管這段話溫和之至,但我預計不一定能發表。後來果然報社提出了要刪去。肖公不同意。他們再次動員,說是中央精神,是上麵讓刪去的。肖公就表示,文章我就這樣寫,刪否由領導上決定。最後,發表時還是刪去了。(上海人民出版杜組稿編輯《一代名將——回憶粟裕同誌》一書時,收入肖勁光同誌這篇文章。楚青向楊副主席麵報此文被刪情況後,經楊副主席批準才恢複原文。《一代名將》於1986年出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了書名。)肖公後來把文章原稿送一份給我作紀念。其情其意至深至長。王必成司令得悉粟裕同誌逝世後立刻給我來電話,他對我講悼念和慰問的話時語言哽咽,顯得很傷心,最後又歎又憤地說:“粟總是被浪費的人才!”(1984年4月,我赴東南諸省撤放粟裕同誌的骨灰。到南京後,我去王必成家看望他。我們淚眼對淚跟,沉默了好一回。當時張文碧同誌也在座,張說軍區通知參加學習,他不能為粟總送行了。王司令一聽很生氣,瞪著眼對張說,“你敢! 你要去,你必需去! ” 後來他說,下—次中顧委華東組分片會在杭州召開,他要在會上提出粟總這件冤案。”他認為中央對粟總不公平。我為他的耿直深深感動,同時又考慮到他自己也身處逆境,不願他因此再受委屈。我勸阻他,他不聽。我情急了,就說你即使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我們著想。我希望有一個較為平安的環境來完成粟裕同誌的戰爭回憶錄。請求他不要提這件事以免反而惹出麻煩。我們雙方都很激動、痛苦。大家又沉默了許久,最後他不說話了,似乎默許了我的請求。粟裕蒙冤,內心深表同情的同誌極多。但由於壓力太大,當年出麵仗義執言的,隻有肖公勁光和王必成司令二人,我至今還一直對他們懷著深深的感激。)

2 月15日下午,我們全家到八寶山為粟裕同誌送行,在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到八寶山送別粟裕同誌。沒有發通知,消息卻不脛而走,成群成群的人自發湧到八寶山要見粟裕同誌最後一麵。人固有一死,有輕如鴻毛,有重於泰山,人們心中自有杆秤。至此,我咽下了一切悲痛,把全部身心專注到整理他的遺作——《粟裕戰爭回憶錄》。經曆了種種折磨和痛苦,我再也不願意提1958年的事了。我寫下:獨步沙丘,獨上層樓,獨自思量獨自愁。 四十二年過去也,空餘遺恨付千秋! 我在家中設立了粟裕同誌永久的靈位,香案上方懸掛著他晚年的照片。我們相伴相隨。他期待的眼光,給我以力量,鼓勵我奮進!

四、大百科軍事卷人物分冊《粟裕》條目釋文的反複 

我曾想對1958年問題不再提它,但事物的發展不以人們主觀意誌為轉移。 1986年4月,我不能不又提往事,因為客觀上把這件事再次擺到我麵前。近來得悉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人物分冊(征求意見稿)在“肖克”條目中寫有“1958年因所謂‘教條主義’受到錯誤批判而離職”,而“粟裕”條目中卻沒有寫。這是怎麽回事? 我既納悶又著急,隻得求見楊副主席,向他陳訴。 1986年4月23日下午4時40分楊副主席接見了我。談話記錄如下:楚:我請求楊副主席接見,是為了粟裕同誌的問題。粟裕同誌逝世後,楊副主席由外地給我打電話,返京後又親切地接見我,在這兩次,楊副主席都說:粟裕同誌 1958年的事,我還沒有給他辦完,本想解決得完滿一些,沒有想到他走得這樣快。但他的這件事我還要給他辦完。楊副主席的這兩次談話對死者的英靈是極大的慰藉,也是對我極大的安慰。在這兩次我都向楊副主席表示:粟裕同誌已經離去了,今後我不會再向組織上提這件事了。但是,現在出現了新的情況。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單位、地區都在編寫黨史、軍史、人物傳記等等,如果中央、軍委對粟裕同誌1958年受到錯誤批判這件事沒有一個公正的說法,將來勢必是按留存的檔案材料寫上曆史。最近我看到大百科軍事卷人物分冊征求意見稿,其中“肖克”條寫了“1958 年因所謂‘教條主義’受到錯誤批判而離職”;而“粟裕”條中卻沒有寫。在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點名批判的,就是粟裕、肖克兩位同誌,這是當時黨內、軍內都知道的。現在條目中對肖克同誌平了反,而對粟裕同誌沒有提,使我萬分震驚和憂慮,這豈不是要使粟裕同誌蒙冤千古。為此,我不得不再次替粟裕同誌申訴。楊副主席曾經讓我向粟裕同誌轉述過組織上擬處理這一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和方案,粟裕同誌表示過同意,我懇請楊副主席能使這一方案落實;並懇請解決當前的大百科軍事卷人物分冊條目中的問題,要求比照“肖克”條,在“粟裕”條中寫上相應的內容。我來幹擾楊副主席,很覺不安,但又不得不來。

楊: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到。你看到了,向我提出來,是應該的。粟裕同誌的問題早就不存在了。如果“肖克”條寫了,“粟裕”條當然應該寫,否則就太不公道了嘛! 這件事我來辦,我把它找出來看看。楚:這兩年我受到很大的壓力。一是相當一部分老戰友責難我,沒有能在粟裕同誌治喪期間,請求中央替粟裕同誌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對於他們的責難,我也不便說什麽。二是有部分同誌,因沒有見到中央的平反,便對粟裕同誌繼續散布流言蜚語。前年我去外地撒骨灰,南京軍區領導同誌對有近百位粟裕同誌的老部下自發前往車站迎接粟裕同誌的骨灰這件事進行責難。 楊:哦! 有這樣的事! 南京軍區的領導為什麽這樣?! 楚:據說是在北京聽到了一些什麽,我認為就是流言蜚語。說明流毒、影響還是存在的。 楊:有的同誌對當時的情況並不了解,對粟裕同誌也不了解。楚:我還報告一件最近的事。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一本回憶粟裕同誌的書,書名《一代名將》,耀邦同誌題寫了書名。書中收入肖勁光同誌在粟裕同誌逝世的次日寫的一篇文章。文中寫了這樣一段:“1958年所謂反教條主義時,他遭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在軍委擴大會議期間,有一次毛澤東同誌與我談話時,問我對粟裕的看法,我說:粟裕同誌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毛澤東同誌點了點頭表示讚同。”當時因中央決定對1958年的事,在訃告上從正麵講清問題,領導上審稿時要肖公將這一段內容刪去。開始肖公不同意,後來還是按領導要求刪去了。我覺得這段史實對粟裕同誌,對我們都極為珍貴,而現在離治喪已經兩年了,所以我請求肖公,在再發表時把這段內容恢複。肖公同意了。但後來肖公的秘書又提出如果這次寫上,是否要給總政寫個報告。現在這本書即將出版,怎能再寫報告。這些都說明流毒、影響還是存在的。使我很覺傷心。我在楊副主席麵前講一下我內心的話,我同粟裕同誌相處幾十年,我毫不感情用事地分析過,我認為他是一個老實人、正派人。他對領導同誌是很尊敬的,但比較拘謹;對下麵的同誌較謙和。這可能和他長期工作在作戰第一線有關。另方麵,他對他分工負責的工作,提意見一貫直言,對某些他認為是重大問題,甚至比較堅持。楊副主席一直在中央,對這一情況是知道的。我想由於他的這一特性,可能引起某些領導的誤解,甚至得罪了什麽人。但是,退一萬步來講,即使得罪了什麽人,也不能因此而使他蒙冤後世。

楊:你的分析有道理。當年要他過長江,他就提了不同意見,主席馬上就同意了。我對粟裕同誌有了解。我那時在中央,不過不管軍委工作。他每次來,都來看我,同我談談。但是,總是有人不能這樣看。 楚:我請求楊副主席為他說公道話。我以為隻有楊副主席有魄力處理這個問題。楊:這本書我找來看看。我讚成寫。《肖克》條寫了,《粟裕》條也應該寫。我看過後找他們研究個辦法。肖公文章上的那一段,可以寫上。肖公講的,總不是假話嘛! 楚:需不需要我寫個報告? 楊:不要,不要,我來辦。 楚:太感謝楊副主席了。 楊副主席的談話使我頗為感動。 1986年4月26日上午,總政周克玉副主任的秘書王登平同誌打電話給朱楹同誌說:前兩天楚青同誌向楊副主席反映的兩件事,楊副主席讓總政研究一下,現將總政意見通知如下: 1、 關於大百科條目的事正在商量。因別人也有類似問題,需統一考慮。 2、關於肖勁光同誌《悼念粟裕同誌》文章中毛主席的一段話問題,經軍委領導(餘秋裏主任)同意,可以恢複。請你們直接告知上海人民出版社。 5月3日,姚旭同誌來電話說;他聽說因楊副主席有批示,大百科軍事卷人物分冊《肖克》條目中有關1958年受批判的內容也撤掉了。 5月6日,姚旭同誌又來電話說,肖克同誌的秘書電話告訴他,總政通知,大百科《肖克》條中不寫1958年受批判的事,是因為楚青同誌提了意見。姚認為我應向總政問問清楚究竟是怎麽回事,並提出,總政對肖克同誌的答複不利於團結。隨後,我立即問朱楹同誌複核了總政4月26日的電話,並向王登平秘書詢問楊副主席批示的內容。王秘書複述了上次的電話通知,並明確答複楊副主席讓總政研究,總政讓搞條目的同誌查一查還有什麽人的條目中提到受批判的內容,然後統一考慮。這與總政對肖克同誌的答複顯然有出入。因王秘書說此事總政尚在研究中,所以我就沒有再提出報告。


1987 年6月6月晚,大百科軍事卷人物分冊《粟裕》條撰稿人金子穀同誌與總政幹部部百科編審室主任李偉民同誌商談《粟裕》條釋文內容。之前,我在去年4月楊副主席接見我後,就把楊副主席同我談話的內容通報了大百科軍事卷編審室主任奚原同誌和《粟裕》條撰稿人金子穀同誌。奚、金兩位都表示有這個精神就好辦了。金還告訴我,他已在《粟裕》條加上了1958年受錯誤批判的內容,並由大百科軍事卷編審室上送總政百科編審室審查。6月初,他們得悉,關於1958年的事,《肖克》條寫了,《粟裕》條被刪。商談中李偉民同誌認為《粟裕》條中可以加上例如1958年受到不公正的批判這樣的話。障礙在周克玉副主任的秘書王登平傳達楊副主席指示是肖、粟都不要寫。而奚原同誌則說楚青同誌說,楊副主席指示肖、粟兩人都寫,這不一樣了。李偉民同誌說,《肖克》條之所以又寫上,是肖克同誌後來又找了楊副主席,有個報告。劉帥條寫上是有中央的悼詞,當時加不加這句話也有不同意見,最後加上了。《粟裕》條要寫上,隻要楊副主席那裏來個電話。 6月7日,李偉民同誌電話告知金子穀同誌,他已同原主編周顧問說了。周顧問也同意加上一句。看來現在就缺楊副主席的一句話了。我等待著。 8月31日,又一個多月過去了,這件事仍未落實。而有消息說大百科軍事卷人物分冊即將正式發排付印。我有些心灰意懶而又不甘心情願,千思萬想,覺得如果就這樣了結,實在太對不起粟裕同誌了,太對不起關心粟總冤案的廣大同誌了。我又打起精神作最後的努力。

9月4 日我給大百科軍事卷編審室寫了一封信,內容如下: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對粟裕、肖克同誌進行批判,還實際上批了劉帥。粟裕同誌於1979年10月9日給黨中央寫了申訴報告,葉劍英副主席作了批示,以後中央決定由楊尚昆副主席受理。楊副主席對此案已有指示。1986年4月 23日,我受楊副主席接見,向他報告了人物分冊《粟裕》條有關情況,要求寫上“1958年受到錯誤批判”的內容。楊副主席麵示:“粟裕同誌的問題早就不存在了。如果《肖克》條寫了,《粟裕》條當然應該寫,否則就太不公道了”。現得知軍事卷人物分冊即將付印,我要求在《粟裕》條中寫上“1958年因所謂教條主義受到錯誤的批判”,並請告知劉帥、肖克同誌條中對這一問題是怎樣寫的。以上務請考慮和答複,不勝感謝。

9 月6日,大百科軍事卷編審室給我複信,抄錄如下:楚青同誌: 九月四日來信收到。您所詢問軍事卷我軍人物條目有關情況,簡複如下:一、劉帥和肖克同誌條目釋文中,關於1958年受批之事,現各寫了一句:因所謂教條主義問題受到錯誤的批評 (或批判)。二、在粟裕同誌條目釋文中,撰寫人金子穀同誌鑒於 1958年粟裕同誌受到錯誤批判並曾傳達到團以上幹部,影響很大,故原來亦寫有與劉帥、肖克同誌相同的內容。我室作為撰寫單位,在初審時經過認真研究,完全同意子穀同誌的意見,並曾口頭向主編單位(總政幹部部百科編審室)作了說明。後來在審定稿時,該句釋文被略去。詳情和原因尚不很清楚。三、您的意見,我們當即轉告主編單位,建議在釋文中保留“1958年因所謂教條主義受到錯誤的批判”一句。 您還有什麽意見,請隨時告知。 此致 敬禮軍事卷編審室 1987年9月6日
 
 

 

所有跟帖: 

1984年粟裕正式訃告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4236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04:57:13

不清楚當年粟裕被批判後,軍委有沒有正式結論?文件下達到團,縣一級?劉帥也受到批判,有沒有平反? -akc- 給 akc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06:44:58

根子是鄧小平。當時鄧是書記處總書記,批劉批粟都是他負責任。 -世事滄桑- 給 世事滄桑 發送悄悄話 世事滄桑 的博客首頁 (447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8:23:30

粟因禍得福,文革中少數沒有受到重大衝擊。周把粟放進國務院業務組。 -akc- 給 akc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06:52:30

還不如當初夏侯霸那樣自己也搭條船跑到台灣去呢 -rmny- 給 rm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07:57:52

卡特葬禮的實況正在播。國內追悼會形式和內容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115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08:08:43

一聲歎息...... -初春時節- 給 初春時節 發送悄悄話 初春時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0:34:34

說到底,粟裕還是毛的人,所以得不到平反。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2631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3:07:11

粟裕是少數民族,內向倔強,哪搞得過那些油條。完全是欺負,死了還被欺負。 -世事滄桑- 給 世事滄桑 發送悄悄話 世事滄桑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8:36: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