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1)·數聲鶗鴂》
張先
數聲鶗鴂(2),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
雨輕風色暴(3),梅子青時節。永豐柳(4),無人盡日(5)花飛雪(6)。
莫把幺弦(7)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1. 千秋歲:詞牌名,又名“千秋節”。雙調,七十一字,前後段各八句,五仄韻。
2. 鶗鴂(ti2jue2):又作“鵜鴂”,即子規、杜鵑。
3. 暴:猛烈。
4. 永豐柳:唐時洛陽永豐坊中一株垂柳。白居易七絕《楊柳枝詞》中提及。
5. 盡日:整天。
6. 花飛雪:即“飛花雪”,指飄柳絮。
7. 幺弦:琵琶的第四弦,係各弦中最細的一根,亦稱短弦、小弦。這裏代指琵琶。
張先(990—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出身於下層讀書人家庭。仁宗天聖八年 (1030年),張先與歐陽修同榜進士。他先後任宿州掾、以秘書丞任吳江知縣、嘉禾判官、永興軍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知虢州等。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張先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後常往來於杭州、吳興之間,與一些名士交遊酬唱,創作至老不衰。 張先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張先卒於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享年88歲。
張先詩詞雙修,以詞作著名。其詞含蓄恬淡,意象豐富,細膩生動,用字工巧,在兩宋婉約詞史上影響巨大。他是詞由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詞家。南宋中後期“醇雅”派中薑夔的詞受其影響。 張先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的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
張先著有《張子野詞》,張先現存詞180多首。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4.
唐風:李清照在其作於北宋後期的《詞論》中說:“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又有張子野……至晏元獻……。”雖然每人她都有批評意見(青年李清照的眼光很高),但柳永、張先和晏殊三位北宋最初的大詞人,她是不能忽視的。在我們今天看來,他們三人的確是宋詞的大幕打開以後,其第一個高峰的三位盟主。
宋雨:“涵養百餘年”,說的是一種文化形式通過積累、發展,直到蓬勃興盛的過程。其實唐詩也經曆了類似的百年“涵養”過程。當李白、杜甫、王維這些盛唐詩人寫出一篇篇傑作的時候,唐朝開國也已經百年過去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作為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需要一個過程。就宋詞來講,因為它是宴樂歌詞,更有賴經濟的發展和市井生活的豐富。
唐風:我們前麵多次講過,柳永是創作民間詞的第一大家,名聲享譽四海。晏殊是大量填詞的首位高官士大夫,他算是最早的精英詞壇的盟主。而張先的位置大約處於兩者之間。他不在京城居廟堂之高,但一直任地方官到74歲退休。他一生瀟灑,不像柳永大部分時間裏那樣落魄,但他的詞在民間也有大量的流傳。張先與晏殊、歐陽修、宋祁等大詞人都結下深厚的友情,常與之唱和。
宋雨: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出朝廷知永興軍時,特意聘請張先為其通判(大致相當於副手)。兩人在詞作上頻繁切磋。後來,晏殊自己的詞集《珠玉集》的序也是請張先撰寫的。可見晏殊相當看重張先。
唐風:要知道,晏殊是十幾歲就入朝做官的天才。在晏殊與張先共事之前20年,40歲的張先與23歲的歐陽修同榜進士及第。而比張先還小一歲的晏殊是那一屆的主考官。他當時已經是資政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兼秘書監。又過了十年左右,晏殊就當宰相了。從仕途來講,張先算不上突出。但他卻是早有文名。
宋雨:張先與蘇軾的忘年交更是有趣。蘇軾是在杭州任通判的時候認識張先的。當時蘇軾36歲,張先退休8年,已經82歲了,但依然精神矍鑠。早年蘇軾在京城裏是不填詞的。然而到杭州不久,蘇軾就開始作詞。就在此間,張先常與蘇軾暢遊西湖,常以詞相互唱和。有人認為,張先是蘇軾填詞的引路人,甚至是他的老師。是這樣媽?
唐風:蘇軾從來沒有正式拜張先為師。詞具有南方文化特點。蘇軾一到杭州,必然受其影響。與張先的交往唱和未必是他開始填詞的唯一因素。但蘇軾後來在《祭張子野文》中說“我官於杭,始獲擁彗。歡欣忘年,脫略苛細。”“擁彗”意思是恭敬迎接賓客或長者。“脫略苛細”應是兩人說在詩詞方麵仔細切磋。蘇軾作為新手,早期對張先的學習模仿是肯定有的。當然,以蘇軾的天才,他在幾年以後就超越了,成為詞壇一代巨星。
宋雨:也許張先對詞的態度對蘇軾有另一種啟發。張先作詞相當正式,他不像當時的大多數士文人大夫那樣,在歌舞酒宴中隨意寫詞,經常不保留。張先不僅在寫作時仔細斟酌,而且與其他人廣泛分享和交流詞作。他是把詞與詩和文同等對待的。
唐風:是的。雖然在張先並非像後來蘇軾那樣以詩為詞,但他對詞是十分嚴肅的。另有一點也很重要:張先是第一個大量寫詞題或詞序的詞人。他存世的詞,有近一半有詞題或詞序。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其時間、地點、事件交代得很清楚。這一點影響了蘇軾。蘇軾一開始填詞,很多就帶有詞題或詞序。所以他的詞我們很多都可以確定其背景。也許這方麵對蘇軾的影響,是張先對詞的發展的一個間接的貢獻。
宋雨:張先高壽88歲,生前詞名已遠揚半個世紀。他的詞自成一家,含蓄工巧,感情細膩,意象豐富,佳句迭出,在詞史上影響巨大。他特別擅長表現朦朧之美,詞句處於具象與抽象之間。有人說他的詞是宋詞中的“印象派”,是有道理的。
唐風:《千秋歲·數聲鶗鴂》是一首愛情詞,從長度來講屬於中調。它的上闋寫愛情受到挫折以後的痛惜,下闕表達了其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堅定信念。這首詞是借女子之寫就。“男子作閨音”的代言體也是張先非常擅長的。
宋雨:“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有起興之意。“鶗鴂”即杜鵑鳥,又稱子規。《離騷》中有“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在後來的古詩詞中經常表現哀婉的意象。比如岑參有“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比喻盛時已過,抱負難以施展。而以子規表達沉重、哀怨等意象更是常見,如李煜的《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中有“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本詞第二句“芳菲歇”字麵上是春天的離去,但實際上是指愛人的離去和愛情的挫折。
唐風:失愛傷神的主人公,此時卻“惜春更把殘紅折。”此處的“殘紅”,是象征已經受到摧殘而猶為她所看重的愛情。杜秋娘《金縷衣》中說“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而這位女子,在芳菲殆盡的時候依然一往情深地折取一支,表明了她對逝去的愛情的珍惜與懷念。
宋雨:“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字麵的意思是,在青梅成長的時節,怎奈何雨輕風烈。這表麵上是詠物寫景,但實際上卻是說在愛情在它孕育、深化的時候,卻被無情地打擊而夭折,怎不令人痛心。
唐風:下一句“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則化用了白居易的七絕《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這首詩是古稀之年的白居易看到洛陽永豐坊有一棵柳樹,在無人的園中飄撒飛絮,於是有感而發。張先這裏借柳來形容女子,她的愛情如柳絮一般飄逝了。
宋雨:晚唐孟棨的《本事詩》記載載,白居易作此詩的背景是自己年事已高、即將放歸他的家伎樊素和小蠻(讓其嫁人),心中不舍。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唐風:沒有道理。關於《楊柳枝詞》,當時河南尹盧貞有一首和詩,其題序說白居易此詩很快傳遍京都。唐武宗聽說後,就讓人截了兩段永豐柳的柳條,插活後栽在皇宮裏。其實,白居易另有一首《別柳枝》:“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嫋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說的才是放歸兩位家伎樊素和小蠻的事。
宋雨:看來古人也喜歡“花邊新聞”。《本事詩》像是有意無意把兩首詩混為一談,引出香豔的故事。好,我們回到這首《千秋歲》。下闕的換頭(過片)“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中,“幺弦”又稱“小弦”,即琵琶的第四弦。這裏“幺弦”用以代指琵琶,與大弦或小弦沒什麽關係。劉禹錫的“聆音還竊抃,不覺撫幺弦”也是這麽用的。
唐風:我同意你的看法。有解釋說幺弦的聲音特別哀怨、惆悵,其實作者似乎沒有這麽具體。琵琶這種樂器本身就特別便於抒發感情。詞人這裏借樂聲產生新意,也進一步令詞情跌宕,發出心中的怨情,同時也引出後句。
宋雨:中唐李賀詩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說上蒼若有情,也會因悲傷而衰老。張先化用此句,意思卻不同。“天不老,情難絕”說天不會老,因而愛情也永不斷絕。在這裏,心靈受傷者表現出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決心,也暗示愛情的挫折非因對方的移情或無情所致。因此女主人公的忠貞與堅持並非虛幻和絕無前景。
唐風:“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是千百年來被有情人誦詠的愛情誓言。與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一樣,這裏“絲”與“思”也是諧音雙關。在思念織就情網裏,千萬個結已經把彼此牢牢地纏結在一起。“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是本詞情感表達的高峰,也是詞的主旨。台灣作家瓊瑤的愛情小說《心有千千結》,書名正出自本句。本月初,瓊瑤以非同尋常的方式離世了。千千萬萬愛戴她的讀者們心中的“千千結”,也是一時難解啊。
宋雨:全詞以景語“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結尾:黑夜即將過去,東窗還未白,一輪殘月依然掛在天際……如此作結,言似盡而味深長。南宋詞人沈伯時在《樂府指迷》中說 “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尾最好,令人於之撫玩無極,追尋已遠。”本詞的結尾是符合這一美學追求的。
唐風:這首傷春懷人的愛情詞,上片以春天的風雨及杜鵑、柳絮等意象,暗示愛情遭到挫折。女主人公心拳拳惜春之情實為惜情、惜人,但其感情的起伏在詞中並不明說。詞人用一係列帶有感情色彩的意象的來暗示,讓讀者自己去體味。
宋雨:下片則直抒胸臆。女主人在惆悵和幽怨之中顯示其心跡:“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表達對愛情的堅貞與信念。最後以曙光前的殘月景象作結,具有連綿不絕的抒情效果。全詞兼具含蓄和發越的特點,蘊藉之中帶有高邁,在婉約的背景下顯示少許豪放,體現了張先的詞風。
唐風:本詞音律的特點一般被忽視,但卻值得一提:作者在創作此詞時選擇押入聲韻。【千秋歲】這個詞牌要求押仄聲韻,但不一定要是入聲韻。然而以濁塞音快速結束為發聲特點的入聲,在表達悲憤、惆悵、激越等心情時,具有特殊的音樂性和感染力。
宋雨:是這樣的。比如李白淒切動人的《憶秦娥》,李清照如泣如訴的《聲聲慢》,嶽飛壯懷激烈的《滿江紅》,柳永悲涼哀婉的《雨霖鈴》,蘇軾博大滄桑的《念奴嬌》,王安石沉鬱悲壯的《桂枝香》,陸遊欲說還休的《釵頭鳳》等一些最著名的詞作,均充分顯示了入聲韻的感染力。這首《千秋歲》同樣如此。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