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紅山口的介紹和推薦,讓我進入到星壇的收藏活動裏。看到各位的彩(精彩)帖紛紛,我就想寫寫我家的這架老相機吧:佳能Canon QL17.
佳能canon Q17現在是老相機愛好者和收藏家所喜歡的一款相機。它最早於1965年在日本問世。型號QL代表快速裝底片(quick loading),17則代表最大光圈達到f1.7。 QL17的生產年期從60年代到80年代為止,據說1969年推出市場,1982年停產,共曆經了三代。而我老爸的這款相機,大約是72年左右買的,應該是第一或第二代全機械自動相機。
老相機圖
(網絡照片)
上世紀六十年代,“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老爸在七千人大會後被“甄別平反”,調到一部委負責外事工作。記得他曾出訪過波蘭、日本等。也因此在聖誕節和元旦等節日期間收到許多國家送的禮物。一般大的、貴重的禮物要交公,小的禮物則歸個人。因此我拿到了不少雖小卻讓我無比喜歡的禮物,如日本的大扇子和絲巾:絲巾上有一位日本藝伎,(後來在工廠參加文藝演出時,曾用它作過道具);如冰島的明信片:白雪皚皚中有一棟紅色的尖頂小木屋,我想像自己生活在這樣的童話世界裏;還有個德國送的鉛筆盒:軟軟的棕色人造革皮,裏麵分門別類,讓我把鋼筆、鉛筆、尺子、削筆刀還有區別針放好。記得下課後,好多同學圍到我課桌邊,看這個新奇的鉛筆盒。
爸爸曾花了一百多元買下一個半導體收音機,是日本人送的,後來我用了很久,偷聽美國之音,直到八十年代用它學英語。
1966年,文革開始了。父親被批鬥,挨過打,去幹校勞動,後來又被送回家養病。而我,逍遙一分子,在無學可上的期間,學會了照相。爸爸教我快門速度、光圈和景深的關係,取景構圖的基本知識,就放手讓我去實踐了。我用家裏的一台國產135相機給同學發小照了不少照片。我還學會了裝膠卷。為了省錢,朋友爸爸幫我們買來膠卷盤片,我們自己分裝。我和朋友在臥室裏,拉上窗簾,蓋上兩床被子,她負責拉緊被子,不讓我的肩膀漏光,我雙手在被子裏,把卷軸尖端對著我,一圈圈的把膠卷纏緊在卷軸上,然後再把卷軸裝進暗盒,拉起片角在外麵,一盒膠卷就好了。
文革中的混亂,工作學習都停止了,可外國照常在假日送禮品。所有禮品被集中保存起來。(可以看到那個年代還沒有大規模的貪汙腐敗)。幾年下來也許是禮品太多了,大約七十年代前後,春節時單位放出禮品給大家,讓大家抓 鬮。貴重物品已訂好價格,好像有個條件是被送禮品的個人可以優先選擇,如果他不要了再允許其他人抓鬮。所以爸爸很高興的捧回了這台佳能相機,他說一是相機是日本送給他的,他有優先權;二是太貴,RMB400元,沒人要。老爸說再貴也要買到這台日本名機。那個年代,400元也是一筆大款了,(記得老爸的一個朋友,說不想看見那些造反派,在頤和園後門買個四合院,院裏還有口井,總共一千五百元),何況家裏並不算富裕,被打倒的老爸,隻有80%的工資,還要供養老家的爺爺奶奶。
佳能canonQL17是一台以實用方便為主的機械相機。老爸說它的鏡頭非常大,40mm F1.7的鏡頭是大光圈級鏡頭;有自動曝光表,因它是快門優先,選定速度後,對準物像,可以自動測光,自動為選定的快門速度匹配光圈值。而且不用依據人工觀測的距離。它的取景器大,裏麵有個明顯的小窗框線,小窗中有黃色的兩張影像,對準物體後,轉動對焦環可以看到兩個影像在移動,待兩影像重疊成一個清晰的影像時就表示已對好焦了。
休假回京,我一有空就拿相機練習,試著對比自動測光和我手動選的光圈區別。特別喜歡它的自動測焦距和上膠卷的方便快捷,隻需將膠片拉出一段,拉過鏡頭,使齒孔與齒輪契合,關上後蓋,再拉過片扳手2-3次即可完成裝片。(我的裝卷技能也沒用了)常常和老爸到公園拍照練習。一卷膠片可拍37-38張。拍出的照片也非常清晰。一枚紐扣小電池也可用很久。
(網絡照片)
1974年,老爸過世了。後來有個爸爸的遠親表弟來信要買這架相機,他在內蒙礦區工作,據說有錢,曾托老爸幫他買過一台120相機。老媽把信仍給我,讓我回,我不客氣地回信他:父親遺物,不賣。
八十年代,兒子出生後,這台相機記錄了他的快樂童年。
家裏有台好相機,也是個麻煩。常常有人來借,親戚、朋友、同學等。如果是我同學或發小借,我會說我去給你們照;親戚朋友借,就隻好借給他們了。
後來同事也借,說野外出差要照清晰的工作照和植物標本,所裏的相機質量不好,照不淸楚;抹不開麵子,也借了,再說也是我的課題。我出國後,又找我媽媽借,一直未還。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老媽到美探親,才把相機要回來,帶來美國。那個相機蓋他弄丟了,配上一個不合尺寸的蓋在上麵。
旅遊時,我高興地帶著家人及兩台相機:一個儍瓜機和這台老相機。佳能相機看起來都好,按快門響一聲,把膠片卷過去也正常顯示數字,照後如果忘了卷,快門則是按不下去的。膠卷照完了就自動倒回膠卷盒。隻是送去洗印後,膠卷一片黑,未有任何影像。看來相機壞了。
我回國時把相機帶回去,專門到王府井北京照相機廠維修部去修。維修老師傅一看到相機,興奮地來回反複地看了幾遍,還叫他的徒弟來看,說:你看這精工,多好。現在哪有這麽好的金屬精工呀。經檢查,是快門壞了。留下來修理。維修單上寫的很詳細,特別注明:原裝皮套,後配相機蓋。
一周後我取機時,老師傅專門和我說:這麽好的相機不要再借出去了。你這還是原裝原套,好好保留吧。現在這種相機在拍賣行要十幾萬呢。
(網絡照片)
相機修好了,我也再沒用過它。
科技發展飛快,在儍瓜機時還是用膠卷,要衝洗印;而數碼機更方便了,隨便照,照完傳到電腦上即可。現在索性相機都懶得帶了,手機在手,有廣角、有遠照近照,有連續快拍、有夜間模式,有人像模式…,帶個愛瘋走天下。踏遍千山萬水,照遍綠草紅花,留下皓月晚霞,還有朋友舞台上的倩影。
這台第一(二)代佳能CANON QL17,大光圈級鏡頭的機械相機,見證了我們一家三代的點點滴滴。它靜靜地坐在兒子家客廳的櫃子裏。現在它是收藏家喜愛的老相機,由於它優良的鏡頭素質,標準定焦鏡頭,也是仍使用膠片的攝影愛好者心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