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四年出版四本書
從自我退休到法定退休如今已經整整11年,老是老了點兒。
不過,且慢,不要叫我老大爺,老爺子或者老什麽。因為按照美國新標準,我的法定全退年齡為66歲零四個月。我前幾個月才剛滿68歲,所以還年輕得很,可謂年輕的退休老者。
哈哈,無論怎麽遮掩,我還是個老頭了。不知道什麽人開始的“老頭兒”這個叫法,含著無奈,含著西奔,含著無用等各種含義。
我活到了小時候最煩的老頭兒年齡。現在孩子們喊我爺爺,我沒輒,隻能開開心心答應一聲長長的“哎。。。”
我很幸福,並不為夕陽即將落山而彷徨,隻是想如何在落山的時候用自己輝煌的一閃給世人留下豔麗的紅霞,那是我退卻曆史舞台的臨終告別。
退休是個偶然也是必然。
2013年,全美經濟糟糕,還沒有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擺脫出來。公司裁人,先拿高工資雇員開刀。一天,老板把我喊到辦公室宣讀解聘書。我淡定地把門卡、手機、電腦全都放在他的桌上,然後開心離去。
人活一輩子就是個過程,確切地說就是一個感受過程。你的感受就是你的一生,你的全部,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隻是一種感受。你公司解雇我,以為我會受刺激難過,可是我反而高興,因為我可以回老家陪伴年邁的父母,盡一份孝心。我的感受不同,解雇對我來說是個良好契機,很愉快。
過去的就過去了,管它什麽失敗成功。把遺憾、內疚、輝煌、榮耀統統藏匿起來,那個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隻是同一副皮囊而已。
人老了就是重新做人,開始一種全新感受的曆程,也就是老人的生活。我要做一個開心的老人,一個自我感覺幸福的老人。
退休前的準備。
很多人即將退休,對將來完全不同的生活懷著各種不確定。凡事要未雨綢繆,都要有個大概的脈絡,例如製定出切實的退休計劃。
最大的一塊是經濟考慮。不能退休後馬上陷入貧困。退休時間有了,但決絕不能沒有錢,提前存好養老金是必須的。第二就是醫療。在美國最好的一點就是交了10年社安金的65歲老人自然享受Medicare,老年人醫療保險。醫保80%,剩下20%自付。第三是住房。根據個人狀況和喜好,無論住在獨棟房,還是賣了獨棟房租房住,都要事先盤算好。
我最早製定的退休後三大目標。
1)401K存款$100萬;2)寫作100萬字;3)自建一棟120平米平房。
先說第一目標存錢。好男人離婚選擇淨身出戶,而我選擇淨身出戶兩次。顯然,我是個標準好男人。但是,賬號上沒有什麽錢。感謝美國的養老金保護製度,401K上有些,加上每月領取的社安金,我心滿意得,真正實踐了:“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那樣幹淨的淨身出戶是我的選擇,我願賭服輸。
然而,老天爺看我還算個爺們,在股市上偷偷塞給我不少錢,連翻跟頭,眼見著實現了第一目標。一輩子沒見過這麽多錢,這種滿足感比年輕時候的上大學,新婚夜的感受並不差。有錢人千萬別笑我,你玩兩次淨身出戶試試,敢說馬雲、比爾蓋茨都不敢玩。
再說第二目標寫字。感謝文學城給我一個平台,可以隨意發表博文。小的時候,我最討厭寫作文。當然也懵懵懂懂知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想做文學家。可是混了一輩子既沒有名也沒有聲。誰知道老了,63歲開始發瘋般地書寫記憶中的事兒:“回頭看來時的人生路,滿地都是記憶的碎片。”嗬嗬,我這個粗人也可以有很多記憶碎片,要不我怎麽說人生就是感受呢。
請你看看我的成果,4年寫了60多萬字,然後印出四本書,擺在自家書架上。偶爾興致高漲,坐在軟綿綿的沙發裏,借著和煦的日光一篇一篇,一頁一頁地慢慢品味。果真,老婆人家的好,書是自己的好啊。看來這個“留名”,讓我不經意地,或者說刻意地,留在了印刷紙麵上。
趕緊打住,小心飛來板磚。
我從來沒有想過寫作,剛退休甚至想買美國鬼節奇形怪狀的小南瓜用各種色彩描畫,或者收集一些被丟棄的椅子,自己花錢整修、油漆,然後在慈善機構前麵賣錢,再捐獻給機構。可是,計劃不如變化,我的想法在變,最重要的是那些想法不是我的最愛。一天突發奇想,試寫身邊人的小故事。寫出後,發在大學微信群,然後發在文學城博客,居然深受歡迎。人是要臉的,雖然我的臉不大,卻自覺臉麵發出的光也有一塊兒燒餅那麽大。
讀者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那種感受好像找到了又一春,這以後的退休生活就有了發展前景。
但是,我的路還長,得悠著點。累了,煩了,想上網玩,想躺平,那就歇下來,日子就那麽多,質量最重要,感受舒適最重要。100萬字慢慢來,不愁。
最後的目標自建房。盡管最初目標定了10年,可是我老牛掉進枯井裏,有力使不出。你猜對了,我差錢。因為造價高,沒有現鈔,現在的養老金又不能多拿,怕罰款。所以,還得往後推,大概得十年。這樣也好,生命感覺又延長了些。
生命苦短,何必著急。慢慢來,慢慢來嘛。
如果你讀到此處,我感激不盡。再容我顯擺一下在亞馬遜網站上架的四本書。
在amazon.com上的搜索欄目,打上jiarong qiu, 搜到我的全部四本書。
請看文章後麵的截圖,出書時間從右向左,第一本《賈汪煤礦100人》。
大家熟悉的,是我的處女作。沒有什麽寫作技巧,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隻是感覺想寫點煤礦人物,先開始設想以“煤礦人物素描”的簡單講述幾百字,千把字,描畫一個人最凸顯的特點即可。完成後再看,100人的眾生相拚接起來也相當可觀,就像畫筆的抹抹重彩,最後成就一副煤礦浮世繪,黑且亮。有個朋友指出,我的文字“刀劈斧剁,沒有廢字。”而故事卻又令人氣餒,讓人不太願意接受這些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些慘,慘不忍睹。而我個人感覺,有些故事是慘,雖然占比不大,可是給人留下慘痛的記憶,故顯得整個煤礦的故事很慘,其實也不盡然。裏麵的人物各式各樣,喜怒哀樂樣樣俱全。
處女作的特點就是感情用事,樸實無華,正如更多讀者朋友置評“接地氣。”筆友通過點評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對我幫助很大。說實話,讀者的鼓勵彌足珍貴,沒有真心,沒有熱情和信任,他們肯定不願意為我付出無償時間和精力。
第二本《中國美國100人》。
既然講了煤礦100人,那麽在美國生活30年也應該有100人的故事可說。完成煤礦人物素描後,再接再厲直奔兩國文化主題而來。該書分成三部分,改革開放國內篇,移民美國華人圈,最後是美國當地人的圈兒。
我把這囊括200人故事的兩本書統歸為處女作,同一個時期,同一個水平,同一種激情。故事前後橫跨1950年至今的2022年,共70幾年。目的是把我所見所知的人物寫出來,銜接成口述史,供後人將來參考我們的時代。這部分的故事是國內作家寫不出來的,因為他們沒有我們這些移民的親身經曆,他們的作品充其量隻能算二手故事。
第三本書《喑》。
自認為這是我寫作的升華階段,上了一個台階。通過前述200人的故事書寫,再參閱一些著名的專業寫作教科書,刻意向真正的小說寫作發展。
雖然認知淺薄,但每寫一個故事之前,我都會恪守“主題、人物、情節”三原則。素材比比皆是,人物,立意,情節隨手而來。關鍵要把故事的邏輯交代清楚,因果關係理順,同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小說是故事,故事來源於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想象又來源於實際生活,然而生活細節隻是故事的建築材料,由作家構思(architect),設計情節(plots design),再後建築(build)。華麗的大廈,簡陋的茅草屋都是匠人之作。那麽,各式各樣的小說故事也就是小說作家的建築終成品。
我很喜歡這本書,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文字簡潔樸實,文章通達順暢。
第四本書《人,在餘暉中醒來》。
大家應該記得我不久前編輯、發表的《堂姐的自述》,也就是副標題《人,在餘暉中醒來》。80歲的堂姐以親身支援邊疆14年的經曆,講述那一批人從相對富裕一些的東部遠赴幾千公裏路遠的新疆支援邊疆建設的故事。殘酷的現實,荒漠的高原粉碎了她們的夢想,發現上當受騙而又身不由己地承受苦悶、憤怒、淒慘、悲涼。她的回憶充滿沙漠般的空無、荒蠻、絕望。讀者直呼“不忍讀”。
堂姐的回憶錄約7萬字,做單行本略顯單薄。思前想後,計上心來,幹脆加上我的11萬字雜文及小說,其中包括第一部中篇小說《雪上飛》,做成上下集。這樣做不僅方便而且也可以快速出版,同時也讓我有一段喘息時間,以便調整心態。於是,在幾個月內搞定,前幾天已經上架,感覺太開心了。
文學城內藏龍臥鳳,人才濟濟。尤其在小說方麵,女士們更是了得。我知道幾個作家已經出版了好幾部,四部好像是才起步。她們擅長寫長篇小說,而我自忖短篇小說來得更順手一些。所以,打算放棄長篇,集中於短篇。以後看心情,萬一什麽時候我來了情緒,想寫長篇,也不是不可能。萬物皆變,隻是時機未到。
今天露個麵,給諸位問安打招呼,此後打算再沉下去潛水一些時日。
再次感謝各位讀者朋友、筆友的大力支持鼓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