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購置了一部《九成宮醴泉銘帖》。
Zhiyan-Le,2024-09-30。
我有位大陸老友,他父親是新文化運動的一位老前輩。經他們介紹,多年前,在北京琉璃廠字畫店,我購置了《九成宮醴泉銘帖》字帖。說該字帖有上百種版本也不誇張,其中有真有假。我不會書法藝術、不知道它的美學理論和學術流派,當然,我也就無從知曉該字帖的真假。為購置的是真貨,我做了請教,有了些初級知識獲益。
該字畫商店老師傅說(大意):關於《九成宮醴泉銘帖》的收藏,跟所有字帖文物一樣、求真是首位的。在真品的基礎上,主要收藏價值尺度(不是價格尺度)有兩套。一個是重點在曆史時間,越早的價值就越高,例如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另一個是重點在原始性,版本離碑文原貌越近的價值越高,例如我們字畫店。實際上,兩者經常交叉。
就其原始性,老師傅解釋說:碑文字帖經過拓片工藝,不同工藝會有不同質量。坊間多數真貨《九成宮》字帖是經過多道工序的翻印版,特點是紙麵字跡都很平滑、看不到碑文刻畫筆鋒痕跡,而且,翻印包括修補而可能略有失真(因年代長久,碑文石碑有所損壞)。因此,我們稱為原始性較差。其好處是觀賞美滿,便於多次重複生產、也便於學書法臨摹而不會破壞字帖(例如把作業紙放在字帖上做臨摹)。此外,這種版本對收藏環境要求不高、經過處理的紙張翻印材料不受蟲子歡迎而幾乎可避免蟲害,即保存成本較低。
而就我購置的版本,老師傅說,那是鑄字版、工序數量減少到最低程度。它的特點是紙麵字跡都保持碑文刻畫筆鋒的原樣痕跡、也不做修補,因而,它不那麽平滑但避免了失真、保證了較強原始性,可謂直接記錄了碑文石碑原貌。其缺點是觀賞不那麽美滿,不便於多次重複生產,也不便於學書法的臨摹作業(把作業紙放在字帖上臨摹,可能破壞字帖字跡和紙張)。此外,這種版本對收藏環境有較高要求(例如濕度溫度不宜而可能對鑄字材料有影響)、紙張字跡材料因蟲害而可能造成損失,即保存成本較高。
老師傅進一步解釋說:我購置的版本,其封麵封底是木質材料,外貼綢緞,標題標簽用的是宣紙。它比同期翻印版更有古代原始風味。字帖底版材料是木質紙張。這類材料都很受蟲子歡迎,因而,略有蟲子吃過咬過的痕跡。字帖紙張是一條一條拚成的,緣故是拓片鑄字材料規格都沒有石碑那麽大、需要把一行分成若幹段來實施作業。而字跡則是用一種粘稠材料(忘記名稱術語了)鑄字黏貼在紙條上風幹而成的,因而,它忠實體現了石碑碑文筆鋒原貌,但很怕暴曬、潮濕和摩擦,很“嬌氣”。
那位老師傅還給我做了“交底”:我購置的那個《九成宮》字帖版本是清朝晚期的真品,不那麽古老但直接記錄了碑文的麵貌和筆鋒、可算是個不那麽古老的古董了。他還說,他們的字畫店共有四套同樣版本原本,其中三套有名人曾收藏的印章和署名、是該店早就收集到的,故而決定暫不出售;而我購置的版本是文革中收集到的、沒有收藏者的印章或署名,故而可以不做推銷廣告地出售。
我不會書法,隻是出於好奇和尊重聽取前輩推薦而購置了那部《九成宮》字帖。多年來,有時拿出來看看,覺得有個古董而自我得意,但一直沒按那個字帖做書法練習,更說不上在書法藝術方麵有什麽理解進步了。在我自我得意之時,也因不會書法而感到遺憾。
附件:《九成宮醴泉銘帖》字帖。來源:自購自拍。
下圖為局部放大,可清晰看到碑文刻畫筆鋒和石碑損失的痕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