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場,二人拱手)
王大爺(捧哏):各位爺,各位奶奶,今兒咱說點時興的。最近啊,有人說咱們“國資外逃”,哎呦喂,這詞兒一聽,挺嚇人呐!
張大爺(逗哏):嚇人?嗨!那都是外行瞎嚷嚷。什麽“外逃”啊?在我這兒,全得改!甭叫“走資”,得叫——“吸資”!
王:噯,您可別逗了。錢往外跑,怎麽就成吸進來了?
張:(抿茶,一撇嘴)外行話!您喝過酸梅湯吧?大粗吸管子一插,“呼嚕呼嚕”,湯水全進肚子裏。咱國家就是這根吸管子,外資就是酸梅湯,看著往外跑,其實呼嚕呼嚕都往裏進!還有,小紅書上的香港俗諺有雲:“一個酸梅兩個核,今時不同往日。” 那是說,今時寒酸梅,他日熱錢回。廣東話這叫‘’威水”,咱叫威風嘛。
(做個誇張吸溜動作,台下笑)
王:嘿,這麽說,錢出去了,是咱吸進去的?
張:對嘍!咱不光吸,還講究方式方法,叫“吸金大法”!
王:可我看新聞,說不少企業破產跑路,那也叫吸?
張:您這就不懂了吧!那叫“資本健身”,出國跑步去啦。跑一跑出點汗,練練肺活量,回來幹活兒更有勁兒。您說這叫逃?那叫健康管理!
王:(搖頭)謔!資本也健身?
張:甭笑!您看過釣魚沒?咱的錢往外撒,那是魚餌。魚餌扔出去了,魚兒一上鉤,整塘魚都歸咱。要是不撒,魚兒搭理您麽?這就是——吸資有道!
王:那些老美幫閑們不是天天嚷著要跟咱脫鉤麽?
張:(撇嘴,得意)嘴上脫鉤,手上還抱著錢包呢!美元就跟磁鐵似的,“嘩啦啦”往咱這邊撲。您看,嘴裏喊“脫”,手裏喊“給”,這不自相矛盾麽?這叫——磁場效應!
王:嗨,您這是把吹牛當理論啊。
張:(挺胸,板著臉)吹牛?錯!我這是“胡同派經濟學”。您瞧見錢往外走,那叫串門兒。今兒出去喝個酒,明兒回來送點禮。最後不還是進咱兜兒嗎?
(觀眾笑,鼓掌)
王:那要真這麽說,外頭媒體不都白嚷嚷了?
張:嚷嚷?那也是被咱吸住啦!人家邊罵邊寫報道,這不叫“新聞倒貼”嘛。罵一句給咱打一次廣告,這買賣兒合算不?
王:(一愣)這還真合算!
張:當然!就好比胡同茶攤。桌椅一搬到街口,看著像“走出去”了,可人流全往裏鑽,掏錢喝茶。您說這是走出去呀,還是吸進來呀?
王:(衝觀眾)您說呢?
(觀眾大笑:吸進來!)
王:張大爺,照您這麽說,哪怕錢真跑了,也能說是“吸”?
張:必須的!咱胡同老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資本跑得再快,最後還得找回來。您說它是腿快,那是“走資”;到我這嘴裏一翻,馬上變“吸資”。
王:(搖頭,笑)嗨,這嘴皮子可真能轉!
張:這叫嘴皮子也是武器!別人一看錢跑了,愁眉苦臉。我老張一張嘴:別急,那是熱身呢!立刻精神倍兒爽。
王:好家夥,那您這學問叫什麽名兒?
張:名兒都有了,叫——“走的是腿,吸的是錢”!
(觀眾齊聲喊:好!)
王:哎呦,這話一出,走資都變吸資了!
張:這就是咱胡同智慧。記住嘍:資本哪兒也逃不掉,跑來跑去,最後還得自己送上門兒!
(兩人拱手,觀眾鼓掌大笑)
--- 禾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