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北京印象(一)電視節目

   我兒子三、四歲的時候,有個玩伴是弱智。按照正規說法,這個孩子是唐氏綜合征患者,我家同一條街上鄰居的兒子,名叫安安,當時有十五、六歲的樣子,智力停留在兩、三歲。

  安安單純、善良、友好,可惜因為智力和相貌缺陷,並沒有什麽孩子,或者說家長願意自家的孩子跟他玩,難得碰到我們這樣不嫌棄的。

  這兩個孩子雖然智商水平相當,還是各有各的世界。一個自說自話,中英短句夾雜山東味兒;另一個人哼哼哈哈,中英單詞帶閩南味兒。他們之間實際有效的溝通、交流有多少,當事人不在意,旁人更不在意,陪伴而已。孩子嘛,隻要不吵不鬧不打架,讓大人省心,就是最好的。

  後來我媽來了,看見孫子的玩伴,好像找到了自家孫子憨厚老實的根源,——被帶傻了。孩子上學以後,脫胎換骨,唐氏也失去了唯一的玩伴。再後來,他們搬到殘障福利更好的州,我們也就失去了聯係。

  今年夏天,我回國探親。臨時住處裏有一台電視,免費的電視節目基本上可以歸屬為三大類:新聞、綜藝和養生。

  養生話題近幾十年來在老百姓的手裏經油、泥、和手汗混合,捏咕得鋥光發亮,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逼得電視裏的專家們隻好向玄學發展。我貪生怕死,也沒有摘精華除糟粕的本事,就什麽都不聽,隻求自己不把自己玩死。

   我挑了兩檔綜藝看。據說現在演員不好好演戲,稍一出名就去做綜藝,因為來錢快,幾個小時就是別人一輩子。看節目的排場,參與演員的名氣,廣告插播的頻次,製作費用不菲。

  老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表達的是演員敬業和觀眾的投入。我在某個節目停留了兩分鍾,藝人們不負真人秀的節目宗旨,真實展現自我,那種傻一看就不是裝的。問題是,如果演戲的是傻子,那麽看戲的該怎麽辦呢?

  我想起綜藝節目和觀眾的關係,有點像兒子小時候和他的唐氏朋友安安,——智商都有限,各有各的世界。這種節目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讓大家都過太平小日子,讓祖國母親省心吧。

  相比之下,聯播大哥最有水平。他承認觀眾有腦子,自己肩負教育和輸出的重大責任。他幾十年如一日,不斷給觀眾灌泥,塑形,成為“應該”的樣子。批量生產的同時,送到娛樂節目被消費,又送到養生節目被榨汁。隻要活著,有退休金,就一直有價值。

  我想把看電視的想法跟同學說,剛一張口就被噎回去了:誰還看電視啊,都上網翻牆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