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四:再說“床前明月光”

來源: xiaolee2 2024-04-21 11:55: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9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xiaolee2 ] 在 2024-04-21 12:02:2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我前麵說了對“床前明月光”的看法,認為這裏的“床”作一般意義上的床理解最好。理由我覺得已經很充足了,曹丕等人的詩句已經說明了月光是可以照到床上、帳上、地上(床前)的,我又想到了李白的另外一首詩《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這裏的“水晶簾”雖然大概是門簾,但這首詩說明了李白從屋裏看月的情景。我不是說從這首詩就推斷出《靜夜思》是同一種情況,但是證明了從屋裏看月亮是沒有問題的。

我還想起來另一首詩,宋代女詩人朱淑真的《秋夜》。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這首詩清清楚楚的說明了月亮可以照到床上,而且從屋裏可以看到外麵梧桐樹上的月亮,和《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版本)可以說又異曲同工之處。

宋代詞人晏殊的《蝶戀花》也可以做證。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其中的“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更是說明了屋子(窗戶)是擋不住月光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屋裏不可能有霜“,這就又犯了從邏輯思維的角度去分析詩詞的錯誤,比如古代詩詞裏把“白發”比成“霜”的例子,可以說多不勝舉,把“霜”寫到了“頭上”。下麵舉個最典型的例子,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中的一個。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
何處得秋霜。

鏡子裏都可以有“霜”,當然屋裏更可以有“霜”,當然二者都是比喻而已,如果當真就錯了。

還有一個例子,詩詞裏把“花”比成“雪”很多,比如蘇軾的《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雪是冬天的,梨花和杏花是春天的,不可並存,從邏輯(季節)上看也是錯誤的,但絲毫不影響這裏比喻的妙處。

所以詩詞裏有些地方不能單純的從邏輯上去分析,否則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