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是有標準的,根據當時的中原音。可以確定的是官方采用的韻書中,隋朝有《切韻》,現已經失傳;唐朝有《唐韻》,現有殘本,據說日本有

本帖於 2016-01-25 06:20:28 時間, 由普通用戶 阿留 編輯

據說日本有更完整的版本。沒有這個標準,科舉作詩大家各用各的方言,豈不是亂了套。當然,那時候文化發達的地區主要也是在中原,所以可能用起來沒有和口語脫節的問題。

北宋《廣韻》是官方韻書,有多個宋代善本保留,所以是現在能查到的最靠譜的古代官方韻書。從元代《中原音韻》序言看,《平水韻》起初並沒有那麽高的地位,《中原音韻》是與《廣韻》相比較的,沒有提及《平水韻》。《廣韻》中明確說可以同用的韻部,如五支和六脂,就是平水韻的同一韻部。

而早在中原音韻的時期(14世紀初),從其評論來看《廣韻》與當時的中原音已經有了很大區別,所以元曲用了另起爐灶的《中原音韻》,否則老百姓聽不懂戲。明《洪武正韻》,又在《廣韻》基礎上作了補充和發展。

詞,未必有正式的官方韻書規定,但其通韻原則,應該是從古體詩繼承來的。

 

 

 

所有跟帖: 

多謝阿留兄詳解答疑。 -梧桐葉- 給 梧桐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4/2016 postreply 20:34: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