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曲師費心詳解,尤其是最後一首宋詩的例子非常好。此時格律已經定型,無異議。關於平“阿”,目前為止俺隻核實了“阿堵”是

本文內容已被 [ 阿留 ] 在 2015-06-20 20:22:4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答阿留關於沙漠阿誰的探討曲未平2015-06-20 12:45:41

平仄兼有(根據格律詩的情況,兩例平聲在偶數位的情況您也認可了的)。“阿母”在全唐詩裏僅有元稹、李商隱仄例各一,其餘48例均無法準確判斷、。“阿誰”《全唐詩》30例,能判斷的不到10處,基本上為仄,白居易的“屬阿誰”為其始。隻比較徹底的查了這三個詞。所以總的來說,同意您講的,按照前人的用法,格律詩中“阿”多數情況讀仄。

另一方麵,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口語的慣例;既然是慣例,就不是定理;即便是實驗上,隻要有一個反例,就不能成為定律。而以詩證韻,是一種歸納法,不可能100%的嚴格。這是我的主要論點所在。 從“阿堵”的情況看來,助詞讀作平聲並沒有原則性錯誤。所以我讚同龍兄最後的觀點“可平可仄,多數讀仄”。既然已經到了現代,大家就不妨按照自己口音的習慣執行之。這個仄阿,不也是在很長時間內沒有韻書的支持嘛。

其實這次討論,俺的真實目的是,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盡量寬鬆一些。現在可以和您交底了。: )

這是最後一問,問的原因是在七言裏出現“仄仄仄平仄平仄”的概率也比較小,所以疑似平聲。我想到現在已經比較清楚了。再次感謝您!

所有跟帖: 

BTW,您舉的杜甫的兩個七言例子,都不是律詩,而是古體。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1126 bytes) () 06/20/2015 postreply 14:02:57

我文中唐詩的例子,都來自唐詩別裁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可查原著。古人有拗句入律,正說明不能盲目根據拗來反證平仄。 -曲未平- 給 曲未平 發送悄悄話 曲未平 的博客首頁 (117 bytes) () 06/20/2015 postreply 23:22:44

多謝曲師答複。那就有另一個大問題了:既然古代格律有拗句,概率是多少?如果比較常見的話,大家還如何以詩證韻?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492 bytes) () 06/21/2015 postreply 05:20:51

五言例中,王維的為五古。另“仍”“那”“吾”均為平聲,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如那為仄聲,則孤平了。:)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139 bytes) () 06/20/2015 postreply 15:08:00

文獻如下:王維《終南別業》,唐詩別裁,卷九五言律詩, 中國致公出版社,190頁,2011年。 -曲未平- 給 曲未平 發送悄悄話 曲未平 的博客首頁 (182 bytes) () 06/20/2015 postreply 23:40:32

所以說以詩證韻,不可能嚴格啊。您已經提出了律詩可以有不少拗句的例子,這點就更沒有什麽爭議了吧。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1/2015 postreply 05:22:08

BTW,黃鶴樓那首,個人認為,不論算七古還是七律,都絲毫不影響其偉大。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1/2015 postreply 17:49:37

而歸入律詩,是清朝人做的事情,咱不知根據什麽判斷是古體,還是出律的律詩。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1/2015 postreply 06:33:16

另外關於您說可以用“江(河,池)邊”,我猜是因為有和上一聯重字的考慮。而前文已經說了江,轉成河、湖、池都不合適。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538 bytes) () 06/20/2015 postreply 16:15: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