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王某轉貼一篇。(偶覺得需要看全篇的布局定位)

來源: 王武 2014-12-09 22:55: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801 bytes)
http://tianxiasongqiao.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712068&PostID=47874033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2012-11-2)
  
  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
  至小園,戲作長句二首(其二)
  (宋)陸遊
  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風高時送雁聲過。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據錢仲聯先生(蘇州大學終身教授)校注,該詩紹熙五年(1194年)冬作於山陰。此時陸遊70歲,屬於其晚年作品。平心而論,單就本詩而言,陸遊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自己終日伏桌書房,埋首苦讀,氣溫回暖,疲倦了便扶杖出庭,小園踱步。觀梅影橫斜,聽雁聲陣陣。作者在對日常生活的吟詠中,引發“牛背吾方扣角歌”的賦閑蕭散之情,很能代表陸遊詩歌在表現日常生活方麵的高度成就。
  北宋名相寇準寫過《踏莎行?春暮》,詞中有“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餘香嫋”之句。寇準曾知巴東,因此他的詩詞集叫《巴東集》。他在巴東建造了秋風亭。陸遊入蜀寫過《秋風亭拜寇萊遺象》:“豪傑何心居世名,材高遇事即崢嶸。巴東詩句澶州策,信手拈來盡可驚。”寇萊公就是寇準,可見陸遊是讀過寇準詩詞的,也驚漢於這位一代名相,公務之餘信手寫出了好詩。“重簾不卷留香久”與“屏山半掩餘香嫋”意思很近,大概陸遊是受了寇準詩句的影響吧。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簾已厚重,卻直落落地垂掛著,遮住了軒窗,也遮住了從屋外投射進來的明媚的陽光;有很好的硯台,磨了墨,還沒用。硯隻有在研動時才靈光乍現,墨隻有在揮毫時才清香四溢。而詩中的硯台盡管是名貴的,可是其中的墨卻沒有被驚動過,如同死水不見微瀾。一汪止水隻能衍生腐爛,呆滯、垂死。所以,這重簾留香,古硯聚墨,看似高雅,實則透著矯情,反倒透出難以遮掩的俗氣。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絕望,失望。
  錢穆先生曆(史學家、儒學學者、教育家)曾做出過精妙的解釋:
  “放翁這兩句詩(筆者注:指“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對得很工整。其實則隻是字麵上的堆砌,而詩背後沒有人。若說它完全沒有人,也不盡然。這個人在書房裏燒了一爐香,簾子不掛起來,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裏寫字或作詩,有很好的硯台,磨了墨,還沒用。則是此詩背後原是有一人,但這人卻教什麽人來當都可,因此人並不見有特殊的意境,與特殊的情趣。無意境,無情趣,也隻是一俗人。”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是寫景。但從來沒有純粹寫景的詩句。近代學者王國維說:“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我們讀著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就能體味陸遊恬靜的心境。王夫之也說過:“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景寫得巧,寫得有趣,總能體味出情來。
  恬靜並不是這首詩的全部。但接著陸遊的思緒就向外移了,直到唱出“牛背吾方扣角歌”。最後一句有些費解。扣角歌是則曆史故事。春秋時,寧戚想見齊桓公,因貧困不能如願。有天他正在牧牛,恰好遇到了齊桓公,當即敲著牛角唱起歌來。這下引起齊桓公的重視,就拜寧戚為大夫。原來,陸遊還希望遇到知人善任的人,再作一番事業。這時他已經七十歲了。也不必為這句詩驚奇,再過一年,他依然唱出“憂國孤臣在,平胡壯士心。吾非兒女輩,肯賦白頭吟。”直到八十二歲了他依然高唱“一聞金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虜”。
  《紅樓夢》中有詩有詞,甚至還有詩論。香菱要學詩,向林黛玉請教,作者就借林黛玉之口道出了自己的詩歌觀:香菱笑道:“我隻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接著林黛玉要香菱學王維、學杜甫、學李白。老實說,看了這段書,總覺得這話不能說到心坎上。究竟為什麽,因為沒有讀過整首詩,也說不出什麽。
  “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鬆樵以為作者借林黛玉所說的這一番話不是真話。
  陸遊“古硯微凹聚墨多”這句詩在《紅樓夢》中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就是上麵所引用的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之“香菱學詩”, 第二次則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淒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湘雲笑道:“這山上賞月雖好,終不及近水賞月更妙。你知道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裏近水一個所在就是凹晶館。可知當日蓋這園子時就有學問。這山之高處,就叫凸碧;山之低窪近水處,就叫作凹晶。這‘凸’‘凹’二字,曆來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更覺新鮮,不落窠臼。可知這兩處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設此處。有愛那山高月小的,便往這裏來;有愛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裏去。隻是這兩個字俗念作‘窪’‘拱’二音,便說俗了,不大見用,隻陸放翁用了一個‘凹’字,說‘古硯微凹聚墨多’,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林黛玉道:“也不隻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賦》,東方朔《神異經》,以至《畫記》上雲張僧繇畫一乘寺的故事,不可勝舉。隻是今人不知,誤作俗字用了。實和你說罷,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因他擬了幾處,也有存的,也有刪改的,也有尚未擬的。這是後來我們大家把這沒有名色的也都擬出來了,注了出處,寫了這房屋的坐落,一並帶進去與大姐姐瞧了。他又帶出來,命給舅舅瞧過。誰知舅舅倒喜歡起來,又說:‘早知這樣,那日該就叫他姊妹一並擬了,豈不有趣。’所以凡我擬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如今就往凹晶館去看看。”
  第二次引用時,不僅史湘雲說“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 而且林黛玉也一改第四十八回的腔調,說“隻是今人不知,誤作俗字用了”。
   對陸遊的詩評價極高的大有人在。劉克莊《後村詩話》雲:“放翁學力也,似杜甫”。 說過類似話的人不勝枚舉。還有人說他像李白。宋孝宗問臣下,現在誰的詩像唐代的李太白?有人回答,陸遊。
  陸遊寫了簾子與古硯,惹出的事著實不少。清代閻若璩作《潛邱劄記》也寫到:“今人第以其‘疏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等句,遂認作蘇州一老清客耳。”這應理解為那個時代的人對這句詩有偏見。我們就不能有偏見了。陸遊的詩還是應該學的,學他的憂國憂民,學他的壯心不已。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