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感想:
訪台的大陸遊客越來越多,觀感已非純粹溢美之詞。有一種說法“台灣的人比景美”,最為實在,讓尚待訪台的遊客有個現實的期望。
談到台灣的自然風景,深受大陸課文和歌曲熏陶的驢友,千萬別太憧憬阿裏山的姑娘和日月潭的碧波。那山林和水庫相當於福建地縣級的景區,與大陸的名山 勝水不可同日而語。有的景點,更是勉強。如在阿裏山區的奮起湖(山窩而已,別“湖”思亂想),尋尋覓覓,皆不堪入目。一個破舊山村,被推作景點,不知該誰 喊冤。太平洋海岸倒有不少國家級的景觀,如墾丁景區的佳樂水——二公裏半的海岸,砂岩和珊瑚礁久經強風和海浪的侵蝕,被雕琢出各式各樣的奇岩怪石。雖然僅 是一個(滿州)鄉政府經營的景點,卻堪稱勝境。當然,山水平淡自有其趣。隨著大量陸客的湧入,真正煞風景倒是其中一些人的不文明行為,以及在熱門景點設 攤、團練、發單的法輪功。這些都有礙觀瞻,掃人遊興。
屬於人文景觀的台灣夜市名氣似乎比日月潭、阿裏山更響亮。遊記、攻略或旅遊指南對各地夜市多少都要帶上一筆——“不可不去”,“不可不嚐”。唯那些 著名特色小吃多是油膩煎炸食品,年輕人會垂涎饕殄,中老年人就望而卻步了。我們唯一造訪的是台南小北夜市。入門第一攤,麻辣鴨血湯,熱氣騰騰,頓時胃口大 開,一碗下肚,已經半飽。又見蚵仔煎(海蠣煎)的招牌,記得攻略上讚為台灣最負盛名的小吃,當然不能錯過,待端上桌來,這賣相就令人狐疑,稀稀拉拉一灘, 伸筷撥弄,隻見煎蛋裏麵包了一堆豆芽類的蔬菜,幾隻海蠣羞羞答答,混跡其中,全然不像多年前在廈門吃過的——煎的兩麵酥黃、香脆可口。這一灘,吃得勉強, 敗了胃口。
“台灣的人比景美”,重在讚美台灣的老百姓。兩度訪台,印象最深的是普通民眾的素質——溫良恭儉讓。凡去過台灣的大陸遊客對此都讚不絕口,最有影響 的恐怕是兩位名人的訪台感想——《日常的台灣》(陳丹青)和《太平洋的風》(韓寒)。個人甚至覺得租用的GPS裏麵的女聲都特別溫和,若你固執己見,她也 不發脾氣,而是循循善誘。一番誇讚後,人們往往感歎這是台灣傳承了中華文化的好傳統。但稍作思量,便覺悖謬——難道歐美社會中普遍的溫良恭儉讓也歸功於中 華文化的教化?!幾番探討,讀到廖信忠的文章,方才豁然開朗,十分讚同——民主製度、法治社會、公民意識使然。
廖信忠:台灣的好不在於繼承了中華文化傳統
http://news.163.com/12/0525/13/82BRHEEK00012Q9L.html
#1 阿裏山落日雲海
#2
#3
#4
#5
#6 阿裏山等日出。終於盼到山巔上雲縫裏一道霞光,卻瞬息即逝,烏雲隨即前呼後擁,緊捂山頭。
#7
#8
#9
#10 阿裏山小景
#11
#12
#13
#14 台南安平樹屋 (老洋行倉庫,因長期荒廢,被榕樹入侵,與建築物共生而成一景)
#15
#16
#17 墾丁海岸景色
#18
#19
#20 佳樂水。二公裏半的海岸,砂岩和珊瑚礁久經強風和海浪的侵蝕,被雕琢出各式各樣的奇岩怪石。
#21
#22
#23
#24
#25
#26 小野柳(因地形和岩石與台灣東北角的野柳景觀相似,故得此名)
#27
#28 三仙台 (離岸小島上有三巨石,傳說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曾登臨此島,因而得名。八拱跨海步橋銜接三仙台和本島,島上有木棧道環繞)
#29
#30 花蓮北邊不遠的七星潭(非潭非湖,而是太平洋邊一個海灣,海灘滿布礫石)
#31 蘇花公路中段險峻壯麗的景觀“清水斷崖”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