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樣每幾個月來一次的話題我懶得參合。可這次不是外行說的話,而是靜老師發起,那我也說一下吧。以後我也懶得說了。
“移花接木”已經脫離了普通後期範圍,我們不在此討論。我們隻討論正常的攝影後期 :全局和局部反差,色彩,灰度控製。
* * *
首先,泛泛地說什麽“膠片時代”,是非常不嚴謹的提法。真的不希望再聽見這樣的說法。這裏從膠片時代過來,包括現在還在玩的朋友很多。
* * *
黑白膠片時代幾乎所有的大師,從亞當斯到韋斯特,都是暗房後期大師。你要是說他不做後期,那不是誇他們,而是侮辱他們。攝影一開始不被世人承認為一種藝術形式,因為當時的人認為影像捕獲是機械行為,沒有藝術家的創造性在裏麵 --- 你按下快門,相機獲得影像。膠片大師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向世人證明,通過暗房後期,藝術家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創意融入作品裏,攝影也從機械升華成藝術。
不光大師們鑽研後期,幾乎所有黑白膠片的愛好者都熱衷於暗房技巧和藝術。
亞當斯的名言重複多了讓人煩,可我今天還要引一次:
“拍攝是譜曲,暗房是演奏”
* * *
到了彩色負片時代,情況有點不一樣了。彩色負片的暗房難度高的多,絕大多數業餘愛好者從此與彩色暗房無緣,隻有少數專業人員才能玩彩色後期了。但這個時候一定的彩色後期是必須的。因為負片不是直接成像,而是要通過擴印二次成像,而彩色負片的主要優點,包括高寬容度,就是因為這個二次成像的後期工藝。照片最後反差和色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擴印效果。一個例子是彩色負片的寬容度極大,對因結果就是成像反差極小,擴印時是要增加反差才能得到正常結果(你想想,曝光錯4-5檔都能出圖像,不這樣行嗎?)。還要色彩等也要校正。廣大可憐的業餘愛好者們,自己沒法暗房,隻好把自己拍攝的心血結果寄托在管擴印機的小妹的當天的心情上,結果的不可預見性可想而知。
還有個有趣的例子就是負片不需要特別準確的曝光,而且很多人(包括我)認為過曝一檔反而能減少顆粒,讓膚色更好。這有點向右曝光的意思。雖然這事情有爭論, 但我拍的時候總是過一檔而沒任何問題。
* * *
彩色反轉片是一個極為特殊的例子。反轉片是直接成像,沒有通過中間負片,沒有擴印時候的後期,所以曝光錯1/3檔就沒戲了,而負片差幾檔結果差別不大。反轉衝洗更困難,絕大多數人包括專業人員也沒有技術和條件衝洗反轉片,所以徹底失去了後期條件,這就是很多人不斷說的“膠片時代沒有後期”這說法的來源。但是首先,反轉片沒有後期不是因為攝影師不想後期,而是因為99.999%的人沒有那個技術手段。第二,就算是在反轉片最流行的時代,也隻是一小部分攝影師(主要是風光自然和一些需要在雜誌上發表作品
的攝影師)使用反轉片。多數專業人員(如照相館) 和愛好者依然是用彩色或黑白負片。
最後,極少數拍反轉片的頂尖高手,擁有絕大多數人沒有的技術和設備,依然可以做後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最著名的風光攝影師之一Michael Fatali. 他的畫廊的很多照片是手工從8x10底片用氣巴(Cibachrome)工藝製作。和黑白後期攝影師一樣,他能通過模板進行局部色彩反差調整。 如果普通專業或業餘攝影師能掌握這項技術,相信無數的人會趨之若鶩,,可是能做到人太少了。
反轉片那種誇張的“後期”色彩,我就不提了。
* * *
最後,“”人們糊掃亂拍加鼠標出來的東西,並沒有差到哪裏去”這句話,如果是外行人說出來的也就算了。從靜老師口裏說出來,非常讓我吃驚,也讓我失望。能把一張爛片用鼠標改成好片的人,大概還沒有在這世界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