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同意前期精確曝光的重要性,後期隻能將一個佳作更完善,不能將肺片變大片。 還是原配好,不要前妻還沒進門就惦著小三。 你把前妻曝上天去,小三也救不了你。 ~~~
但是數碼時期的曝光要省事得多。 拍一張,看看histogram,再做調整。 什麽是histogram? 那是將整個畫麵在做點測光! 今天相機的sensor就是個大測光表。 誰小看光圈優先我跟誰沒完 ~~~ 我90%的風光片,比例更多的鳥片都是光圈優先呢。 實在對曝光沒把握的時候可以exposure bracketing。 抓住麵前的瞬間,曝光的事情回頭再理會 - HDR, blending, 更多的是僅僅選一張曝光合適的片子。 有這樣的技術為什麽不充分使用呢?
現代技術讓攝影的程序簡化了,是不是就可以漫不經心地拿著無敵兔當傻瓜機拍了呢? 當然不是。 這方麵膠片大師就嚴謹得多。 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然而現代技術帶來的便利也是眾所周知。 日薄西山的一刹那,曝光每秒在變。 跟蹤飛鳥,相機動一下曝光就不同。 去測什麽光? 現代的機身讓你專注抓住瞬間而少擔心技術細節,但是有經驗的攝影師心裏總是要知道曝光如何處理。
有了前妻才有後妻,但是要搞清楚你前妻喜歡數碼還是膠片 ~~~ 周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