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鍋蓋上來顯吧,哦,不,傳道。
在DR 12檔時代,曝光是個神秘的,巫術般的技巧。上有過曝無法恢複的高光,下有欠曝後失去的細節和高噪點。風光片在這個狹縫裏左右逢源,麵對高動態畫麵隻能用最大的努力來利用可用的動態空間,於是出現了聖經般的向右曝光法。
向右曝光以不爆掉高光為原則,盡力向Histrogram右側擠壓。這種情況下很多的片子其實都出現了單通道溢出,比如暗光長曝下藍通道通常都是爆掉的。麵對高動態畫麵下,人們不得不用GND,用多張bracketing來控製畫麵動態,用數字疊加來壓抑高光和提亮暗部。可很多的畫麵結構和明暗區分布不適合這樣的前期和後期。
14檔以上的時代於是來了。於是生活再不相同。畫麵Raw原片的動態超越了上一代兩檔以上。這意味著保證高光不過曝的前提下,暗部細節可以保持多兩檔甚至更多。人們不禁要問,這多出的動態範圍看得見摸得到嗎?如何利用?
下麵就是兩個例子:
#1 《走向黑暗》的原片和後期效果,左邊原片,右邊後期:
用Nikon CaptureNX出圖。高光保護+10%,暗部保護+30%後,暗部細節提亮非常細膩,沒有噪點。想象你能用PS區域或物理濾鏡做到?做夢吧。
#2 暗光片極端的例子:
和人們想法相反,暗光片其實有很多是高動態畫麵,無論是光影還是天空,常常是相機無法應付的動態寬度。這張片對月亮測光,讓天空不過曝,地麵結果完全黑掉。這是用CaptureNX拉亮暗部5檔後的效果:
沒有了對黑暗的恐懼,也就沒有了向右曝光的壓力。從拍攝習慣和思維方法上的改變是根本性的。那天提出的隨便欠,任意拉,有了物質基礎才敢放的話。
最關鍵的改變,就是不用糾纏追求什麽正確的曝光,準確的曝光,兩頭逢源的曝光。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到畫麵內容和結構上,後期中再來做你畫麵需要的設計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