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仲夏,巴伐利亞森林深處,一座靜謐的小山村,我隨朋友參加了村子一年一度的啤酒節。
朋友的奶奶及二姨住在這裏,全村32戶人家,78口人,即便在德國,這也是極其袖珍的村落了。車下高速路後穿越密林隻需兩分鍾便駛進村口,視野突然間開闊,兩旁大片麥浪滾滾,鳥鳴陣陣,一股新鮮牛糞味道也撲麵而來,附近沒有火車站或是其它任何公交設施,較城市周圍的衛星鄉村而言,這裏是真正的鄉下了。
在德國見識過無數個啤酒節,從世界聞名的慕尼黑啤酒節到隱秘山林的洞穴教會啤酒節,各式各樣曆經整個夏季此起彼伏,如果願意品嚐,5月過後的半年間裏,從南到北自西向東,德國各地不同口味的啤酒不下千樣,天天喝不會重複,毫不誇張地說,德國人身體裏流淌的不是紅色的血液,而是金黃色的“液體麵包”。
雖說這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啤酒節,鄉民們仍秉持著德國人的嚴謹精神,一絲不苟地精心準備,全村不分男女老少一起出動,幹活的,指揮的,看熱鬧的,送吃送喝的,倒也是一番親切不同的光景。
41
帥哥向我展示腰間利器,畫著漫畫的烈酒小瓶一個個整齊地掛著。“今天就靠它了!“
42
村裏的“青年突擊隊”,也是從各地趕回家過節的,正在等待分配工作。幹活前先得吃飽喝足了。此時還不到上午10點,巴伐利亞人早晨喝啤酒很正常,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最有營養的早餐。
43
德國農民大多擁有祖先留下的大片土地及森林,如遇鋪路架橋或是房產開發,賣上一塊便衣食無憂,但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極強,即便是聖誕節砍樹必會以種上棵新樹補救。
村裏每次啤酒節使用的“節日樹“由鄉民輪流貢獻。輪到某家,便帶著村委會的人到自家林裏去選,一般選高大挺拔的,指定樹後,由這家人負責砍伐,去皮,拉運到現場待用。
樹尖的裝扮工作由女子“突擊隊“員負責。估計她們也是頭一次這樣近距離的接觸外國人吧,充滿了好奇彼此嘀咕著:
“是個記者吧?“
”啊?從中國來的記者?來采訪我們的?“
“不是,是日本人。”
“是啊,看她那個大相機啊!”。。。
謠言就是這樣開始的,我假裝聽不懂啊,大家彼此保持新鮮感吧,嗬嗬!
44
村子裏唯一一條路,被“指揮官“以安全名義封鎖了-禁止穿行。他仔細聆聽著”突擊隊長“的工作步驟,不時拿起腳下的酒杯喝兩口。
45
這就是今年的“節日樹”了,大概有70多米高吧, 已經打扮停當, 啤酒杯標誌也刻好,馬上就要被豎立起來了。
46
這活可不是想象得那麽容易。5組木架,20多個壯勞力,外加一名指揮員喊號子,要保持高度更要保持平衡不向兩邊歪倒,稍有疏忽樹倒人傷屋破。
47
出於安全原因,我被指揮員趕來趕去,可就那麽點地方也躲不開太遠,拍些外圍觀眾吧。退休的“突擊隊員”,指指點點,嘲弄著:“笨手笨腳的年輕人!“
48
休息,休息一下!
49
越到後麵越關鍵了!看這氣力使得,要是村裏沒有足夠的年輕人,那這節還過不成了。
50
旁邊號子喊得震天,退休隊員們吃得心安。“嗨,我們年輕的時候幾下子就起來啦!瞧他們忙的!“
51
起來了,起來了!一個多小時後,樹終於立住了。小鄉村的啤酒節就此宣告開始,曆時一星期。
52
不知道誰家的大孩子偷了爸爸的摩托車,這麽把工具扛回家夠懸的。
53
主要工程結束了,該是午飯時間了。像是個大家庭,每個人屋裏屋外地忙碌著,我主動申請工作,被分配去W家取麵包。W本人是當地的警察,家裏世代開麵包房,用個上百年的石灶烤麵包,味道奇特,說周末人們常常開很遠路來買他家麵包呢。我自然開心過去看一眼。
灶裏還在烤,不得打開,隻有一桌子的麵包等著我抬,乖乖嚨哩個咚!這一個麵包比籃球還大,還是熱的!
54
夕陽西下時,啤酒節慶典開始了。小車拉個桶啤酒象征物,一對對的男女排隊去到樹下,將在典型的巴伐利亞音樂中起舞。
55
啤酒節上,人們一般會穿著典型的巴伐利亞民族服裝。男人主要是麻衣配皮褲,女人是低胸麻衣配裙子。講究的衣服配以真鹿角磨成的扣子,手工繡花,高質棉麻,有時一套費用上千歐元。男人的皮褲也是各式各樣,長短不一深淺各異,好的皮褲柔軟如絲,輕薄挺拔。再就是腳上麻織的襪子和鹿皮鞋子,都可以穿到極精致好看。
56
巴伐利亞的孩子與狗都喜歡啤酒。人們認為,啤酒有助於孩子的胃口,也會讓動物的毛發更加油亮。
57
58
舞蹈結束時,幸運的人將得到樹上懸掛的獎品,男人得到一掛新鮮的香腸,女人得到一束鮮花。
59
暮色來臨後,帳篷裏便開始熱鬧起來。音樂響起,食檔酒肆開始忙碌。啤酒節所需費用,如帳篷租用,桌椅板凳,樂隊演奏等等全靠酒節的收入,也就是說,村民們自買自賣,產生的利潤用來支付以上花費。
60
阿明,“突擊隊”主要成員,還在讀高中,風流倜儻頗受阿姨們的追寵,樂得娘親仰天大笑。
61
已是午夜了,孩子們仍在興奮著。反正是鄉村,除了樹就是草,各家也都不用鎖門的。“他們累了,自會回家去。“ 鄉人們自很放心。
那夜鬧到幾點我不記得了,仿佛覺得天色已亮。
第二天醒來已是中午,下樓看到朋友的奶奶正在準備烤蛋糕。
“哦,你起來了!他們都在帳篷裏呢!你想喝咖啡還是啤酒?“
早安,巴伐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