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貼了個周五亂彈 :說說舞台攝影,其中在回答燈兄的問題的時候,我答應過單獨寫一點我對灰卡和白平衡的認識和想法。
我們知道,我們看到的物體的顏色,會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
固有色 - 物體本來(在白光下)的顏色。這個是由物體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決定的。
光源色 - 光源(如太陽,月亮或燈光)光線的色彩,同樣密切影響人眼看到的色彩。一張白紙在紅光照耀下顯紅色,一件紅衣在藍光照耀下顯紫色。
環境色 - 周圍的環境和背景會改變漫射光的色彩。一個石膏雕像放在藍布上,會反射出冷色調。在美國西部的那些紅石峽穀裏,周圍環境光的色彩非常溫暖。
我們周圍光源的色彩在不斷變化,但人眼有相當不錯的白平衡,所以物體的色彩變化看起來不太大(但還是有區別) 。
用灰卡是拍攝時候消除光源色和部分環境色,還原固有色的簡單易行的辦法。如果灰卡精準的話,這個辦法非常準確,可以做到非常精確的白平衡,幾乎徹底消除光線色彩的變化影響。
問題是,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絕對準確的白平衡?我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請記住人眼的白平衡功能也不是絕對準確。
在最後一抹夕陽下拍人像,人物會沐浴在非常溫暖的光線中。在月光下拍風光,周圍的一切則顯得非常清冷。如果我們一味追求準確白平衡,把夕陽或月光的色彩都給消除,那麽照片的魅力也就消失了。 同理,室內白熾燈下家庭照,浪漫燭光下的生日晚會,色彩斑斕的舞台劇照,一般都不能要求絕對準確的白平衡,而應該給光源色和環境色留點餘地。
數碼攝像機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用它拍絢麗的晚霞,卻發現結果非常平淡失望。原因是自動白平衡這個當時的新事物自作聰明,把晚霞的紅色給自動消除了。 :D
什麽時候需要精準白平衡?主要是拍瓷磚,織物等產品照的時候。很多拍過瓷磚的人都說,這個活看似容易,但要得到準確的色彩,其實相當困難,特別是在膠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