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砸一砸熟手對新手的態度。
任何一行其實真辯論起來,外行到最後一定是辯不過內行的。這也沒什麽surprise,但是內行和外行辯贏了真有什麽心理滿足嗎?
攝影固然和任何一門藝術一樣,鑽研永無止境,但是永無止境的是境界,不是技術。不能否認,攝影的門檻和比如繪畫相比還是低不少的(當然,我說攝影的門檻低,並不是說攝影能達到的境界就一定低,就像下棋,三歲小兒都可以一盞茶的工夫學會,但是又有幾個可以達到特級大師的境界呢),拿個F1.2的鏡頭就能拍出bokeh怡人的糖水片,即使是比較眩目的技法,長曝、HDR、濾鏡、超焦、PS、、、看幾個tutorials(或其equivalent)也很快掌握了個大概。無數頭一次攝影的人,或是有美工的基礎、或是構圖有感覺,拍出來的東西就能做到可圈可點,雖然可能粗糙些,甚至比多年的熟手不遑多讓(幾次看到誰家的小小孩拍的片子就有這種感覺)。所以當有人把攝壇的攝友按進入攝影史來要求拍片,不然就賣了相機“用眼去看用心去體會”,我就想告訴他攝影其實更接近卡拉OK,接近唱壇。熟手都是從生手過來的,比如PS,我想很多現在的熟手也曾經對PS誤解甚至嗤之以鼻,甚至也有個無知並無畏的過程。這種情況下熟手應該更加耐心,幫助生手盡快走完這個技術成熟的過程,真正步入藝術的殿堂。
色壇雖然高手輩出,說到底也還是一個普及攝影的園地,人口分布如收入分布呈棗弧形。實話說,色壇很多高手,實際上平時對新手的耐心普及還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自省一下,是不是還可以進一步努力,有粉絲追捧的時候能做到傾囊像授,遇到暫時不理解攝影的外行的挑戰也能做到不慍不火,以理服人,這也是藝術修養的一部分。如果外人到色壇一探頭,看到的淨是熟手盛氣淩人地拿常識教訓人,很容易產生玩攝影的都是眼高於頂、固步自封的印象。網絡人口多是業餘大眾,獲得一點廉價的掌聲也可以輕飄飄嗎。所以我覺得,熟手對生手的態度,應該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容忍,多一點科普,少一點居高臨下,少一點教訓人。應該把攝壇的practice反過來,對外行,要盡可能做到春天般的溫暖,對內行的專業探討,才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堅持。這樣,色壇才能眾望所歸,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更不用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喜愛攝影的門外漢,保不齊在攝影之外的藝術愛好造詣驚人呢,這樣一想,能不汗顏嗎。
唉,喝了兩口小酒,好像看錯日子了,在馬屁日扔磚頭了,嗬嗬,我要是真把熟手砸跑了,隻能說明熟手小心眼不經砸,我不負責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