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 其一 孟郊
家家有芍藥,不妨至溫柔。溫柔一同女,紅笑笑不休。
月娥雙雙下,楚豔枝枝浮。洞裏逢仙人,綽約青霄遊。
看花 其二 孟郊
芍藥誰爲壻,人人不敢來。唯應待詩老,日日殷勤開。
玉立無氣力,春凝且裴徊。將何謝青春,痛飲一百杯。
謝趙惠芍藥 陳師道
九十風光次第分,天憐獨得殿殘春。 一枝剩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
題芍藥照 梅林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日
石畔紫霞*開,影娘*親手栽。換金且緩剪**,婪尾*莫催杯。
----------------
*紫霞、影娘、婪尾春,都是芍藥別稱。故事來源如下:
紫霞:王韜在《淞濱瑣話》中寫一名叫鄭筱史的人,家中豪奢,修有一芍藥圃,門內高峰插天,循徑而上,既登絕頂。倚欄眺望,全園盡在目中。既達平地,則彌望皆芍藥也。”這裏芍藥品種繁多,“中間所植為金帶圍,尤稱名種”。鄭妾一名素修,每天在芍藥圃中與其讀書玩樂。一天傍晚,素修正寫字,忽見窗外人影幢幢,接著進來一女子,自稱藥娘,帶來自己寫的一本《紫霞軒吟草》的詩集,與素修娓娓談詩,通宵達旦,方才離去。鄭筱史來到素修屋中,見到詩集,問是何人所作?素修推說是鄰家女孩。鄭“見其詞語清新,為易數字,並加評焉”。後來,藥娘又至,還帶來一位叫玉娘的女子。玉娘亦拿出一本《蘭因剩稿》的詩集。素修讀之,覺得同樣是情致纏綿,不禁為其才華所折服,與她們結為好友。後來,鄭筱史與她們相見。藥娘大方地說:“聞君家多藏書,可否讓我們觀之,以擴眼界?”鄭筱史帶她們到藏書樓去看書,從此傾心結交,“談論則並坐,飲食則同席,絕不避嫌,每值花辰月夕,輒置酒宴賞”。他們都以禮自持,絕無狎昵輕慢。鄭筱史愈發敬重說:“與二妹結交,正如對名花,止可餐其秀色耳。”
一天,藥娘和玉娘突然來了,容色慘沮,她們告訴素修說:“咱們的緣分盡了。”話音剛落,窗外黑雲如墨,風雨大作,二女忽然不見。頃刻間冰雹落下,一株芍藥被打死,過了一個月,一株玉蘭也死掉了……
影娘:《耳食錄》中寫一人春遊青蓮山,在水邊撿一玉釵,“忽水中見麗影出其肩後”,回頭看,卻無所有。“俄而微風皺波,滉漾久之,影遂失。”他鬱鬱回家,照鏡,“則女在鏡中”,他拿出玉釵問這是你遺失的嗎?女子搖首微笑,然後消失。那人不禁悵惘。忽聞空中有語:“如欲見,先焚香供釵”。從此那人每日焚香供釵,對鏡與佳人相聚。家人疑鏡中有妖,“奪鏡摔之地,鏡裂”。那人痛惜不已。但他在別的鏡中也能見到那位佳人。家人越發驚異,把所有鏡子都藏起來,不讓他照。他失魂落魄,茶飯不思。直到一天,他發現幾案上有芍藥一枝,接著耳畔又傳來聲音,你知此花之意乎?請到園中水池邊與我告別吧!那人跑到水池邊,見女子的倩影漸漸消卻,不禁想起《詩經》中的“贈之以芍藥”,心中無限淒惻……從此臥床不起,“廢飲食”等死。家人治以巫醫,皆失敗。直到一道士趕來,徑直問他“玉釵何在”?那人驚問道士:“汝何知此事?”道士笑從袖中取出絳丹一粒,讓他吞下,病立刻好了。道士告訴他:你前生乃一書生,“過鄰家,值其女影娘墜釵簾下,瞰其無人,徑拾之不還”,而影娘則愛上了你,後來她病死,但業緣未了,她的魂魄還一直惦念著你,所以找到了你的今生……
婪尾:是指宴飲時酒巡最後的那一杯。開於春末的芍藥花,就被古詩人比喻為春天最後的一杯美酒。
**換金緩剪:清代學者俞蛟在《夢廠雜著》中有一篇“豐台賣花女傳”寫道:
京南西門外數裏曰豐台,居民鹹以種花為業,四時紅白相間,芬芳襲人。而惟春夏時之芍藥為最盛,連畦接隴,一望無際。”《清稗類鈔》中專有“豐台芍藥”的詞條記載曰:“順天豐台為養花之地,竹籬茅舍,三三兩兩,轆轤之聲不斷,其地本以芍藥著,春時車馬往來,遊人如蟻……京師芍藥奇麗,其香較牡丹為蘊籍,花容細膩,則又過之,玉瓣千層,紅絲一縷,殊豔絕也。”有些園丁,在芍藥含苞欲放時就將其剪下,擔進城販賣。同治辛未年的春天,文豪王闓運與張之洞相約一同到豐台賞花,看見滿畦芍藥將要被花農剪下,“予以十金,使留半日於枝以賞之”,傳為佳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