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白人社區和其它生活悖論

幾天前和兒子遛狗的時候,走得比較遠。到了不常走的一條街上,狗狗低著頭激動地嗅個不停,搖頭晃尾,全身心都被新發現的氣味占據了。我們反正不趕時間,也就借機前後打量了一下這個社區。紅磚綠草跟我們小區差不多,隻不過因為稍稍偏離鎮中心,更覺幽靜。兒子說話了:“So, this is so-called All white community ?” 

    我愣了一下,奇怪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隻在遊戲中)的兒子居然留意到了周圍的環境,更驚訝他知道並使用了 “全白人社區 (All white community)” 這個詞。他是上課討論學的,還是看 Youtube 聽的?!

    我笑問他:“你說什麽?什麽是 all white community?”  

兒子有點不好意思:“Well.  It’s where rich people live and they are all white people.”  我猜,他是第一次在談話中用這個詞,擔心用錯了。

    兒子輕微的羨慕語氣讓我失笑;對啊,鄰居的草地總是更綠一些。(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in your neighbor’s yard. )但實際上,我們住的小區跟這條街的房地產價值相當;甚至升值更快漲幅更高。但是,跟兒子解釋這些有什麽意義呢?在他們這個年紀,房地產是一個太遙遠的話題,不會有什麽興趣討論。

    我轉移話題:“我們永遠不會住在一個全白人社區。” 

兒子不解:“為什麽?因為我們沒有錢。”  

我衝兒子擠擠眼:“不是。 是因為媽媽是中國人。”  

    兒子隻愣了半秒鍾就明白了,我們兩人一起大笑起來。

    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悖論嗎?中國人永遠不可能住在一個全白人社區 ---- 而這跟財富的多少無關。

    再講一個。

    話說我們小鎮,在中國算新城;在美國是古鎮。(這是相對論,不是悖論。)於是乎,我們小鎮一百年左右的樓房建築都算 “古” 建築。鎮政府會專門在這些房子門口或柵欄上立一塊牌子,標明建築年代,風格式樣。如果是名建築師的設計,還會專門標明建築師的大名。我們鄰居的三層小樓就是一位百年前的名建築師的作品。

    兩年前,鄰居打算翻修並擴建小樓,可是在申請開工許可證的時候受到了重重阻撓。原因很簡單:在滿足房主翻蓋訴求的同時,如何保留原建築風格。

    又一個悖論命題!

自然,鄰居不會覺得自己的悖論處境多麽有趣,他更擔心的是延長的工期和上漲的工費。最後,鄰居和鎮政府雙方做了妥協:小樓的建築正麵保持原貌,背麵局部進行了改建/擴建。

以上是我近期觀察到的兩則生活悖論;但細想想,生活裏應該還有更多沒被挖掘發現的悖論吧?

分享兩個在網上看到的悖論(paradox)漫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