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寶釵的心機世故

 

寶釵和黛玉在《紅樓夢》中是幾乎同等重要的兩位女主角,兩人共用同一首判詞,一個是閬苑仙葩,另一個則堪比人間絕色,而一個是寶玉的姑表妹,另一個則是寶玉的姨表姐,連親戚關係都差不多,作者深知"瑜亮"相爭才更富戲劇效果。寶釵進賈府的時間比黛玉略晚,她一來,聰慧過人又心思敏感細膩的黛玉便感受到了嚴重威脅。為何一向孤傲、目下無塵的黛玉會如此介意寶釵的出現?寶釵固然美貌出眾,聰明毓秀,並才華過人,其詩詞功力和黛玉比肩,還博學多識,但湘雲,妙玉,寶琴這些女孩同樣出色,黛玉並未介意。“銜玉而生”的寶玉生來有“玉”,玉上刻有“莫失莫忘 仙壽永昌”,寶釵恰好有和尚給的“金項圈”,上刻著“不離不棄 芳齡永繼”,正好“金玉”匹配,連上麵的字都是一對。不知何時“金玉良緣”的說法在府內不脛而走,直接威脅到了寶,黛二人的感情,這讓一無所有且深愛著寶玉的黛玉如何能不在意?都說寶釵比黛玉人緣更好,不似黛玉喜歡拈酸吃醋使小性,上至元妃、賈母(有點存疑,許是表麵文章?)、王夫人,下至小丫頭們,都喜歡寶釵多過黛玉,因寶釵成熟穩重,隨和大方,尤其擅長施小惠籠絡人心。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識寶釵小惠全大體”,探春提出大觀園除弊興利的改革方案,正是思慮周全的寶釵適時補充了利益均分的建議,施小惠及大家,著實收攏了不少人心。但和從不作偽的黛玉相比,寶釵卻少了許多直爽率真的真性情,多了幾分心機和城府,並且疏離淡漠冷情冷性,身上似有一種看穿世事後的冷血和無情,讓人無法親近。正如她吃的藥是“冷香丸”,她住的房間如雪洞一般,無任何裝飾,她本人也從不喜戴首飾等妝飾品,這一切都是她冷情的象征,但她也是美麗動人的,“任是無情也動人”,便是她的最好寫照。

寶釵的心機深沉及世故城府一直被人詬病,尤為“擁林派”所不喜,著重體現在以下幾件事情上。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寶釵聽到寶玉房中的丫鬟小紅正在跟另一個小丫鬟墜兒在滴翠亭聊她的隱秘心思,正欲抽身離去卻險被發現,她靈機一動說使了一招“金蟬脫殼”,謊稱自己在和顰兒(黛玉)捉迷藏,結果被心思細膩且多心的小紅誤以為真,以為黛玉真把自己的秘密都聽去了,內心惶恐不已,寶釵此舉定會在小紅心裏留下對黛玉的疑慮。看似無意,但深究起來,寶釵的深層動機卻不能不叫人細思極恐,為摘清自己,有故意陷害之嫌,而且不是別人,正是一直視她為競爭對手的黛玉。

第二十八回,寶釵進賈府後的那年端午節元妃的節禮賞賜,隻有寶釵和寶玉二人是一樣的,黛玉和其他姐妹們的一樣,寶玉還以為傳錯了,很是詫異,恰恰說明往年的賞賜總是黛玉和寶玉的一樣,但寶釵來了,出現了微妙變化。須知宮裏元妃的賞賜絕非隨意而為,賞賜多少都含有親疏遠近之深意的。更令人詫異的是,從不喜佩戴任何首飾的寶釵,卻頗為鄭重的戴上了元妃賞賜的那條“紅麝串”的手鏈,還有意無意引起了寶玉的注意, 這就有些意味深長了,其中自然隱藏了些許寶釵的小心思。不少紅學家都認為這賞賜是在表明元妃的立場,在釵,黛之間做出了傾向選擇,屬意於寶釵嫁給寶玉,我亦深表讚同。據我推斷,許是寶玉的母親王夫人居中影響了元妃,隻書中並未明寫。但王夫人屬意寶釵是不言而喻的,在正統維護者王夫人看來,無論處事為人還是行為方式寶釵均比黛玉更符合當時家族和社會的規範,她又是王夫人外甥女,關係上感情上自然更親近些,王夫人傾向她也合情合理。但寶釵心裏很清楚寶玉自始至終喜歡的都是黛玉,她自己在宮裏選秀無果之後,卻也動了“金玉良緣”的心思。一向以穩重端莊,恪守禮法自詡的寶釵,時不時會規勸黛玉,湘雲們不應讀雜書移了性情,自己內心卻也對寶玉起了小兒女心思,有事沒事也常去怡紅院小坐,這內外矛盾的寶釵是不是活得夠累的?無怪乎她需一直服用“冷香丸”,她是欲用這“冷”來拚命壓抑自己內心似火的熱情。

第三十回,寶玉和母親王夫人的丫鬟金釧調笑,被王夫人一怒之下逐出大觀園,金釧屈辱之下自殺身亡,寶釵得知後忙趕去王夫人處道安慰,隻見王夫人正在為此事自責不安,寶釵卻勸道,“據我看來,她並不是賭氣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腳掉下去的。---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 又道,“姨娘也不必念念於茲,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主仆之情了”,這番話怎麽聽了無端讓人寒徹心扉!一個鮮活的,正當花季的年輕生命啊,怎能如此輕描淡寫,冷血無情,無動於衷?委實讓人難以接受!就是她那個混賬不成器,呆性弄情的“呆霸王”哥哥薛蟠有時尚比寶釵更有人情味些,第六十七回,薛蟠乍聽到柳湘蓮因為尤三姐自殺而出家的消息,禁不住大哭了一場,四處尋找,而寶釵卻波瀾不驚,渾不在意,很快掉頭轉而關心起家中的俗事安排,這心腸真是冷得可以。

一直以來我心中卻有個大大的疑問,為何寶釵小小年紀會有如此深的城府世故和心機及如此的冷性冷情?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如此還是後天教養形成的?大觀園其他幾個和寶釵年紀不相上下的女孩,如黛玉、湘雲、探春,妙玉,甚至惜春,都不似寶釵,她們身上都或多或少都保留了自己真性情的一麵,為何寶釵卻是個例外呢?第四十回,賈母帶大家玩“行酒令”的遊戲,當黛玉脫口說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語出《牡丹亭》),還有“紗窗也沒有紅娘報”(出自《西廂記》)這兩句戲詞的時候,寶釵頓時看了一眼黛玉,無疑表明她明白這兩句話出自何處,顯然她也讀過《西廂記》和《牡丹亭》之類的這些不為當時正統所接受的雜書的,據寶釵自己的敘述,她小時候也是個淘氣異常的孩子,聰明伶俐,雜學旁收的,這些禁書她也是瞞著家人讀過的,後來被家人發現打的打、燒的燒,才丟開了,其實恰恰說明小時候的寶釵曾經的天性和黛玉是一樣的,隻是被家人後天強製教育成一個一舉一動均符合社會要求和規範的大家閨秀,慢慢淹沒了自己的真性情。

當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寶釵的個性也從來不具叛逆性,不敢堅守內心,隨分從時,故輕易便向現實妥協了,這也是她和黛玉之間最大的不同。再加之來自家庭的客觀原因,寶釵出身皇商家庭,父親去世太早,哥哥薛蟠不成器,母親又是懦弱無主見之人,唯有寶釵自小聰明能幹,較之哥哥強過百倍,小小年紀便開始為母分憂,照顧家族生意,承擔家庭責任,因此寶釵才被逼著早早就通曉人情世故,於世事俗物比出身書宦世家的黛玉經曆更多,懂得也更多。說到底寶釵也有她的煩難和不易,畢竟她也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也正是借著“行酒令”這件事寶釵最終“收服”了黛玉,她從自己的親身經曆出發,從真心關懷黛玉出發,對黛玉曉之以情、動之以禮,讓黛玉感動莫名,從此和寶釵盡釋前嫌,還認了寶釵的母親薛姨媽為幹媽,直呼寶釵為姐姐,徹底結束了寶黛之間一直爭風吃醋的局麵,並使寶玉非常詫異“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的案”?也有人拿這件事為例,來說明寶釵心機太深,趁機抓黛玉小辮子,馴服黛玉,但我卻不大認同。寶釵告訴黛玉的那些道理…不要讀歪書,移了性情,女孩子當以女紅針線為主,這些都應該是寶釵自己接受並認為是正確的觀點,這件事情上她並未存害黛玉之心,應是從真正關心黛玉出發的。後來又每日派人給黛玉送燕窩粥,她對黛玉應該是有惺惺相惜之意的。兩個同樣出色的女孩子,彼此有暗中較勁,但同時又互相存了欣賞之意,也應是合情合理的。

寶釵有心機有城府不假,但寶釵自有她讓人敬重和喜歡的地方。她強聞博識,聰明過人,詩詞功夫堪與黛玉比肩,她的戲曲及繪畫知識也是令人驚歎,惜春畫大觀園時,由寶釵開出的那張長長購物單,真真讓人為她的博學多識而歎為觀止!她的管家才能亦不輸探春,且比探春更更識人心,更懂得施小惠。她擅長體察人情,有一顆玲瓏剔透之心,能細心觀察到周圍人的煩難之處,對黛玉、湘芸及邢蚰煙都伸出過援手。她穩重賢惠識大體,有胸襟有才幹,能擔當家族重任,因此種種,不少人以為寶釵就應是寶玉妻子的理想人選,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依然認同娶妻當娶寶釵這樣的,但其實我更想說這得看你心中的追求是什麽。寶玉若隻想要一個能持家有方的好妻子,那寶釵更合適,但寶玉從來就不喜仕途經濟,不願為官做宰,不求世俗功名,這點恐和寶釵的人生理想是截然不同的,寶玉心中想要的是一位琴瑟和鳴的知心伴侶,所以他隻會愛上和他一樣至情至性的黛玉。寶釵最終嫁給寶玉,據我推測,也應是在黛玉淚盡而逝之後的事,是兩個家族之間的安排,她選擇了順從接受。寶釵也喜歡寶玉,但她更現實,絕不會如黛玉那般一往情深,後寶玉出家,她也是孤獨終老,一生寂寞,依然是悲劇結局。人物性格自然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風俗習慣,我們當然也無法假設寶釵如果在今天這個社會又當如何如何。人性本就是複雜多層次的,寶釵自有她的可敬可愛之處,也有她的世故及心機城府之處,我們不應太過苛求,還是多一份包容和理解吧,人並非神,又何嚐完美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