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生日(一):一個同馬克思長得很像的人

這幾天因為黨的生日,有許多文章發表。無論如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同馬克思恩格斯這二個人是分不開的。我對馬恩的理論沒有什麽研究,但我在德國生活了30多年,就想談談自己眼中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我會連續發表三篇文章。一下是第一篇:

 

一個同馬克思長得很像的人

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500周年誕辰的日子,在他的故鄉特裏爾(Trier)和其他地方有600多場紀念活動, 從音樂會到藝術品到討論會,形式多樣。中國政府贈送了一個馬克思的銅像,放在古羅馬建築物大黑門的前麵,在當地引起過一陣不小的旋風。在曆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對馬克思這這麽廣泛地討論過。

 

家鄉的展會

馬克思在特裏爾長到17歲,之後外出求學,他也是在這裏認識了他的愛人燕妮姑娘,這個城市對馬克思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特裏爾一共為馬克思同時舉辦三個展覽:Rheinland-Pfaelz州《卡爾馬克思1818-1883,生活,工作,時代》、特裏爾大教堂博物館裏藝術性地展出當時人的”生活、價值觀和工作“作為陪展、 《馬克思故居》(他出生的房子)展出一個主題”從特裏爾走向全世界:卡爾馬克思,他的思想和他至今的影響“。光是第一個展覽國家就投入了510萬歐元,在展出期間,還有其它150個活動同時進行, 它們包含報告會、電影、藝術品等等。

展品包含世界範圍內最早的馬克思畫像、私人收藏品(油畫、文獻、信件)、400件展品來自11個國家110個借出者。在一個房間,人們可以看到一張馬克思讀書的椅子,四周的牆上都印上了圖書架,裏麵放著數百本的書,從印度學到奴隸史,到人體學,都是偉人讀過的書,遠遠超出了經濟學的範疇。這裏還可以讀到馬克思的手稿:比如,他用做備忘錄的小本本,記錄了許多主意,思緒、靈感,它們被用在《資本論》裏;或者他的一些私人的書信,第一次被拿出來展出,上麵有他的批注,這些展品是從阿姆斯特丹的國際社會曆史研究院裏借來的。最有價值的展品包括他的博士證書、247種國際版本、59種不同語言的《共產黨宣言》。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從源頭出發,試著去發掘那個時代的馬克思,盡可能地靠近真相。

德國總統Steinmeier說:”馬克思是一位哲學家和革命家,他是德國最偉大的思想家,不管有多少人反對這個說法,但是仍然動搖不了他的地位。許多人對他的評論是僵硬的,他的思想在他的時代是偉大的,他的理想是要克服貧困和不公,擺脫受人擺布的狀況, 從獨裁的政權手中解放出來“

 

家鄉人扮演馬克思

在特裏爾,有一個人長得同馬克思很像,他的名字叫Michael Thielen,當他走在大街上時,回望率總是很高。人們看著這個有著一頭白發和長長的白胡子的老人,禁不住停住腳步,小聲地嘀咕:“咦,那不是卡爾,馬克思嗎?”當然不可能是。但,他真的真的非常地像馬克思。

“我很享受這一刻”,Thielen說。他今年66歲,經常扮演卡爾馬克思。Thielen從外形上看,就像是同馬克思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人物,他不僅長得像馬克思,同時也是他的追隨者。“我從來就是位馬克思主義者”,他說。他曾是一位英語教師,這份職業在他大學畢業後一直做了23年直到退休。他認為馬克思主義並沒有過時,全世界的工人階級依舊被跨國公司的大財團剝削著,十分地脆弱。如果馬克思活到今天,他肯定會變得啞口無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目標,並沒有被實現。

Thielen先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同馬克思長得很像的,那是在幾年前,他因為不願意經常上理發店,開始留長發和胡子。有一天,他的朋友對他說:“你知道嗎?你同某個人長得很像”,Thielen當然知道,他們指的那個人就是卡爾馬克思。於是他就有了個主意----扮演馬克思,做一名城市導遊。雖然他導遊的是城市曆史,但他本身也成為人們的焦點。在國際旅遊展會上,他成了一個熱點,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他不願意別人僅認為他長得像馬克思,他不隻具有外形,他還有內在的東西,扮演馬克思隻是他生活中的一個方麵。

Thielen先生有許多愛好:音樂、攝影、寫作,同時也是位享樂主義者,上海人稱這種人為“老克勒”。他的口頭禪:我隻做我自己感興趣的事。“如果能夠通過我的一點點努力,讓更多的人來認識特裏爾和馬克思,我就十分開心了。馬克思是一位特裏爾的公民,聞名全世界,在19世紀的時候,他的夢想是要將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樣一個人,應該在他出生的城市裏得到承認。“這是Thielen先生的意思。

2018年對於Thielen先生是個不平常的日子,他同朋友一起辦了一場《馬克思Show》,他們演唱19世紀的歌曲,以及表現當時的場景。2018年的5月5日,不僅Thelen先生很忙,全世界的許多人都在這個時刻紀念馬克思,而這一天也是馬克思家族的一個團聚日,所有他的後代,都來到特裏爾馬克思故居前,這裏有一張他的椅子,他曾在這張椅子上閱讀在這張椅子上思考,也許他後來也在這張椅子上永久地睡去。全部的後人,其中包括馬克思的二個曾外孫女,女管家”Lenchen“的後人,都站在這張椅子的對麵,默默地思考,這個世界在馬克思之後發生了怎樣巨大的變化?

 

 

一場《馬克思的晚宴》

馬克思200周年誕辰紀念日期間,我正在一個萊茵小鎮旅行,偶然得到了一張節目單,那是有人排演了一出戲《馬克思的晚宴》,演出從9月15日起至10月21日止。

這出戲由著名的猶太人導演Joshua Sobol執導,(注意哦,馬克思本人也是個猶太人)。特裏爾的劇場聘請他為2018年馬克思200年誕辰製作一出關於馬克思的話劇,戲裏應該強調馬克思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和意義。觀眾們要在這出戲中,在一次虛構的”革命者晚宴“中,成為曆史見證人和參與者。

這出戲裏提到的那種晚宴,在19世紀中葉很流行,它是一種政治性質的示威。起因於1848年法國國王在巴黎大革命之後禁止人們政治性集會和討論。為了這一禁止,法國公民想出了一個對策,他們通過奔赴晚宴,去餐廳聚會,邊吃飯邊聊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唱一些革命歌曲,也包括政治辯論。

在一場虛構的晚宴中,發生了激烈的爭辯,針對的是卡爾馬克思的哲學,和他對今日世界的影響。這就是《馬克思的晚宴》的主題。

藝術家就是藝術家,腦洞大開,不比凡響。

 

 

這出戲的錄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6-Tvo9eCU

 

18.05.2021 初稿於 Remscheid

如果要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2017年6月我在特裏爾,馬克思故居。

2016年10月,我在柏林。

2013年四月,上海複興公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