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螺螄粉,我是認真的!

來源: 心中之城 2021-05-03 07:18: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93 bytes)

 

最近螺螄粉很火爆。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的特色小吃。

每次去超市,看到貨架上的螺螄粉,我都裝作視而不見。因為沒去過廣西,所以對螺螄粉沒有任何印象。而我對廣西印象深刻的是:以前有一個幫我帶孩子的阿姨是來自廣西南寧的。她是個護士,五十開外,皮膚皙白。我曾經問她廣西的特色小吃,她回答我,我們那裏沒啥好吃的,還是你做的飯菜好吃。而且阿姨吃得比我還清淡呢。所以像螺螄粉這類鮮,辣,酸,鹹五味雜陳的小吃,阿姨當然不會放在心上的。我一度懷疑她到底是不是土生土長的廣西人。讓阿姨上心的是,她時不時地要求我幫她找找有沒有合適的人可以嫁,使她能保住合法身份留下來。或許阿姨看到在我這裏希望渺茫,兩個星期不到,她就辭職走了。所以我對廣西的美食沒有任何的感悟。

上周,網友梔子花開寫了篇關於吃螺螄粉的博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7/202104/22683.html

於是,讓我有了挑戰吃螺螄粉的衝動。周末去超市,看著貨架上一排眼花繚亂的螺螄粉。從中挑了一款色彩鮮豔的包裝,上麵寫著麻辣口味。我毫不猶豫地丟進了推車裏。

兵書有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回家不敢貿然開箱試吃。開始上網查了有關螺螄粉輝煌的曆史。原來螺螄粉裏是沒有螺螄的。螺螄粉的湯料是由螺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秘方熬製而成。熬過的螺肉就會丟棄。真正的精華已經融進高湯裏了。柔滑爽口的柳州米粉和高湯混和,吸飽了足夠的湯汁,再配上酸筍,木耳,花生,腐竹,青菜等佐料,就合成了一碗散發著特殊香味的螺螄粉。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那天,正當我興衝衝地計劃準備中午來試吃,卻接到了一個朋友的電話。聊著聊著就說到了中午飯。我驕傲地對她說,今天中午吃螺螄粉。好期待啊。我特意告訴她,我買的還是麻辣味的。要吃就吃正宗地道。哪知話沒說完,就被朋友打斷了。她著急地說:“哎呀,不能吃,上次吃了一包螺螄粉,拉了一天的肚子。也是麻辣味的”。艾瑪!看來這螺螄粉先不吃了吧!一想起自己這兩幾天晚上都沒睡好覺。怕到時候出了問題體力跟不上啊。

過了二天,打開櫃子,看到了螺螄粉還靜靜地躺在角落裏。要不今天就開吃?而且身體狀態良好。我對老公說,今天中午我們吃螺螄粉吧。哪知道他居然問我:“螺螄粉是什麽?螺螄我們很久沒吃了。” 真是雞同鴨講! 把螺螄粉跟老公科普了一下,還講了一遍正確的食用方法。我甚至提到也有人說吃的時候有股臭味。也許是我自己沒說清楚,一知半解的。老公聽得怕了。婉轉地跟我說,中午簡單點吧,別太花時間了“。哈哈!好吧!那就先不吃了。

當天下午約了牙醫洗牙。出來有點早,就去中國超市逛了逛,來到海鮮部,眼睛一亮,這不是螺螄嘛! 螺螄也是我愛吃的。以前在國內,一碗鮮美的炒青殼螺螄,我一個人全包下都沒問題。不過在北美,隻有去廣東的餐館喝茶,才有機會點一盆炒田螺吃。不知道是不是受螺螄粉的影響,我竟然衝動地買了十塊錢的生螺螄回家。到家後,就開始後悔了。自己在家做實在太麻煩了。炒螺螄前先要養螺螄,倒些麻油在水裏,螺螄會把髒東西吐出來。洗幹淨後,就要開始去掉螺螄的尾部。不然吃的時候,很難用嘴嗦出螺肉來。必須拿牙簽一個個挑出來吃。這也是一個很辛苦的體力活。我用剪刀試著剪,紋絲不動。老公搬來了工具箱,嚐試著用各種不同型號的鉗子夾,也未果。最後隻能放棄了。打電話問了朋友。朋友說我可能買的是石螺,堅硬無比。看來不是工具的問題,是螺螄的問題。天哪!難怪就這麽一小把,分量卻那麽重。晚餐的那盆炒螺螄,吃得很狼狽和落魄,牙簽用掉了不少。一邊挑螺螄一邊歎氣。老公安慰我說,自已家做的味道就是好,吃得放心。

有了吃螺螄的教訓,更讓我對吃螺螄粉舉棋不定了。還是讓我緩一緩吧。沒想到我的朋友比我還急。發了個微信給我,“怎麽樣,有啥反應?” 開始還以為她發錯人了。疫苗我早已打過了呀。接著她又加了一句,“好吃嗎?“ 原來她問的是螺螄粉。哈哈!

周末陽光明媚。中午正好一個人在家。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真是天時地利人和。趕緊把螺螄粉拿出來開箱。打開,看到裏麵一堆的不同各式小包裝。好在事先有做好了功課。三下五除二就組裝成一碗螺螄粉。上桌,開吃。

 

 

第一次吃螺螄粉我是認真的。但不知為什麽,竟然吃出了重慶小麵的感覺。艾瑪!難道是我買錯了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廣西螺螄粉不是麻辣的,麻辣就變成川味的了 -arui- 給 arui 發送悄悄話 aru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09:48:36

謝謝分享!我說怎麽像成都的味道呢。又辣又麻的。被帶偏了! :) -心中之城- 給 心中之城 發送悄悄話 心中之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0:04:14

太難吃啦,還小吃 -注冊很麻煩- 給 注冊很麻煩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0:19:40

很理解!螺螄粉是一言難盡的味道!嗬嗬 :) -心中之城- 給 心中之城 發送悄悄話 心中之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1:13:22

太難吃啦,還小吃 -注冊很麻煩- 給 注冊很麻煩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0:19:40

吃過一次,不喜歡酸臭味。 -NUNU123- 給 NUNU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1:10:43

是的!特別是那些對味道很敏感的人來說,螺螄粉可謂五味雜陳!難以入口是真的。 -心中之城- 給 心中之城 發送悄悄話 心中之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1:17:25

貓一聞就要把它埋起來 :)) -不思進取- 給 不思進取 發送悄悄話 不思進取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2:21:55

哈哈!看來貓都知道好吃不好吃啊 :)有靈性的貓咪! -心中之城- 給 心中之城 發送悄悄話 心中之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5:29:03

這就是習總提倡的螺螄粉?從來沒吃過,好吃嗎? -無法弄- 給 無法弄 發送悄悄話 無法弄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3:47:34

各花入各眼,有人愛有人恨!我第一次吃,感覺串味了。有重慶小麵的味道。跨界了!:) -心中之城- 給 心中之城 發送悄悄話 心中之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5:31:16

太辣了, 你沒放辣椒油吧? -黑熊- 給 黑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5:02:51

放了一半的辣椒油,又辣又麻! -心中之城- 給 心中之城 發送悄悄話 心中之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5:32:39

這袋裝的味道肯定差好多,我吃過一次,感覺像方便粉絲。螺螄粉吃的就是酸筍,我第一次吃就很喜歡,雖然是臭臭的感覺。 -路過2013- 給 路過2013 發送悄悄話 路過201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5:17:14

各人喜歡吧,也許我不該買麻辣的。網友說要買番茄味的! -心中之城- 給 心中之城 發送悄悄話 心中之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5:34:25

那就不是正宗的螺螄粉了,螺螄粉主要是酸辣味。 -路過2013- 給 路過2013 發送悄悄話 路過201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7:40:43

去網上了解了一下,沒發現螺螄粉和桂林米粉的區別,都是酸辣,都有酸筍,都沒螺螄。 -路過2013- 給 路過2013 發送悄悄話 路過201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7:43:19

開始還非常愛吃,但現在不敢吃了。 -林外芭蕉- 給 林外芭蕉 發送悄悄話 (128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6:30:25

為什麽?太辣嗎? -心中之城- 給 心中之城 發送悄悄話 心中之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21 postreply 16:45:50

不好意思,挑倆小刺兒。螺螄粉咋沒有湯?我印象中應該是泡在紅紅的辣湯裏的。另,以前去超市看到螺獅粉,“裝作”視而不見?不用裝,不想 -唐爽粉絲團- 給 唐爽粉絲團 發送悄悄話 唐爽粉絲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0/2021 postreply 01:22: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