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到了北美,忙碌幾年後,來了多年的朋友,估計看我有點小資,有點小文筆,就推薦我參加文學組織。
她卻從來不參加活動,不發言。頗有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風範。
我這條久沒有下水的魚,就涉水撲騰起來了。
感受大學時代文學組織的清新,雖然女文中們,入群條件,有要求有入學年限,而暴露年齡的小糾結,但大都人到中年,彼此彼此吧。
幾 年過去了,零零碎碎這麽些小結:
- 每次快樂的聚會,聚餐,如果女士們各種擺POSE,照片不滿意,來年看來,上一年的每一張都是年輕的;
- 出書不是什麽難事,隻要自產自銷;與文友們參加了征文,買了(不買不好意思)好幾本有拙文的,不忍再翻看一眼,不好意思送出去,怕成為別人的負擔;有一次,有個區域文人將自己的作品集當獎品贈與聚會,被一個文友損了半天,因為影響他參與其他大獎的機會了;
- 古代詩詞,可以自創牌名的,經老師們啟蒙,有所改進;詩歌,有散文分段就得的;
- 很多理工生的文筆了得!原來都是愛好文科的,為了“走遍天下”才忍痛選擇理工的;
- 文人相輕,明裏暗裏比試文筆現象此起彼伏,一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繁榮景象;
- 點讚,有時靠人緣,需理智對待,並不一定是真的寫得好;
- 炫耀,攀比是有的,凡爾賽“恩愛”,“富足”的;
- 介紹媒體渠道,共享資源,共同學習;
- 哪裏都是小社會,有一些TITLES,平時不發言,聚會上要發言的;也有拉人頭,自立門戶,成立新群的。。。。
一年之後, 從此太多群了,有的群員似乎世界各地,動不動語音,問候群主的。
上班,期間還互動頻繁。眼睛受不了了。群體太多了,哪裏都可以群發些自己的拙文。點讚,不靠才氣,靠人緣了。總是刷頻,累了。
很多文章,我都忘了寫過,正如股票老師說的:“走過必留下痕跡,吃過,必留下體積”!文筆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沉澱了誌同道合的朋友。
有時,不在大群裏品頭論足,而是幾個文友私信裏聊聊,發現我們的觀點驚人相似。
華人群裏都有人事,樂觀的我,隻看積極的方麵。
幾年了,心懷感激,正如我的心得:
“聚過,必留下笑聲,寫過,必留下筆跡”!
原創照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