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大概我還是初中生的時候。市內的學生來了一次結核病疫情的普查。每人都紮了一針結核試驗。結果大令我吃驚:全班幾十名同學隻有我和其他幾名是陰性,絕大多數都是陽性。接下來,我和這幾名"絕對少數人",被安排到"另類處理":打卡介苗!我們幾個人的心忐忑不安:與眾不同,不妙。我也記不清當時有沒有被全班大多數同學的"歧視"。當天回家,悶悶不樂的告訴了家裏人。我的大姨(當時是個老護士)笑著對我說:陰性才叫正常!傻瓜!
類似這類隨眾心理反應當然不止一次。幾個月前和女兒走訪大學,被困在Las Vegas 無家可歸一晚,睡在機場裏那種"偷偷摸摸"的心態,就是因為看到不遠處的一個睡攤上,也大大方方地睡著一位職業女性,身邊還有一個手提電腦,比我體麵多了。頓時來了劣根性:比我更體麵的人都這樣,我有什麽可掉臉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489/202002/28242.html
幾乎人人都有的心態。隻是程度不同。
不知道用什麽語言才能更好地描述這種心態。紮堆?隨大流?順應潮流?少惹麻煩?少數服從多數?少費心思/腦筋?
隨眾心態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潛在的自我保護意識,避免與周圍環境的人和事物之間發生矛盾而受傷,趨吉避凶。本身是一種中性的心態。 簡單不過的例子是:一群人在危險的環境中行動,隻要有人一提醒:注意安全,每個人都警惕起來,盡管事後發現那個環境其實並不是那麽危險。
與隨眾心態死對立的,應該反社會心態(anti social)。凡事社會上認同的,流行的,施行,受歡迎的東西都是"邪惡"的(注意凡是)。本人認為反社會心態是一種危險的心態,過去的不少恐怖事件,或多或少地和反社會心態有關。
隨眾心態確是給不少人提供了成功或成名的方便。目前不少人網紅人士,抖音,主播,視頻製作播出者,很多都利用了大眾喜愛的內容和形式,使自己短期內成名的。
有些實力派的人士,為了維持一定的觀眾點擊率,不得不作出相應的犧牲,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追求,以迎合這種潮流。李子柒似乎是一個例外,則是一個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典型。我覺得盡管她現在牆內也被慢慢的吸引了注意力,還是比不過牆外的香。
隨眾心理,直接影響到很多人的消費和生活方式。我是一個"斷舍離"的,清垃圾式的人,沒有資格在這裏作消費心態評論。就從旅遊這個角度來侃一侃。我接受一些人士的隨眾心理,認為尊循別人的方式去(包括地點,交通,安排,遊玩的方式等等……)可以省去很多腦筋。生活已經不容易了,玩一玩嘛,何必處處那麽在意認真。但我天生不太喜歡人雲亦雲,注定很多事情自尋煩惱。那一年在大理,我就為上蒼山的事情左右"糾纏"了很久,棄絕了所有當地人都提出的統一答案(花幾百元錢在同一個途徑上山),而自己選擇了獨自爬上走下,隻花了一元錢公共汽車費。我不是沒有錢上下山,但就是這一股愣勁使我用"自虐"的方式來獲得滿足感!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也變得anti social 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489/201609/1302300.html
必須注意的是:盲目,缺乏分析,被人牽著走的隨眾心理,會出大問題的。過去的各種"群眾運動",是不是有不少確是從一種緊跟,堅定不移的,x叫幹啥就幹啥,站隊式的隨眾心理,從而促生了一個個不可挽回的悲劇?還有一種心態,就是被所謂正能量,愛國主義,xx夢想等漂亮口號或旗幟下,妄為的作出了反人格的事情?這絕不是局部某一國家的事情。最近被膝跪致死的George Floyd一事 , 竟然有無辜的人被強迫向Ta們下脆?解釋一下,無辜者的下脆應該是自願的,不是強迫的!還有,盡管他的死是個悲劇,開追悼會,要求種族平等,警察執法的改革都可以理解,但把一個罪犯捧成英雄,掛像,樹碑立傳,就令人匪夷所思。他曾經用槍指著一個孕婦的肚子!而且直到他在死亡之前還是一個罪犯(毒品),而不是為維護黑人民權而獻身的。頂多算是一個不幸的執法犧牲者!我們受到的是什麽歪曲性的教育。
不健康的隨眾心態會影響整一代人(不僅僅是幾年的問題)。我們這一代人,算是踏過了從封閉,令人鼓舞的部分開放,不幸又回到封閉的過程,知道其中的欣喜和心酸。現在這一代被灌輸的世界觀,似乎從一開始形成又回到了從前封閉的狀態?幾個月前,一位六十幾歲的媽媽在微信上分享了她在旅遊時的經曆,裏麵不自覺的摻插了一些敏感的照片(其實真的沒什麽大不了的事,同行人都不當一回事),她從國內的兒子急壞了,責備她亂來,趕緊刪除!我以為你們的下一代會比我們更開放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