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番外篇 John Goodenough

來源: 賭城看客 2019-10-14 12:43:4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84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賭城看客 ] 在 2019-10-16 11:43:1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我們這裏有兩家電視台晚上的黃金時間會同時播出 Extra 和 TMZ 節目。有/友人說那是娛樂行業的八卦節目。我總以為“八卦”的意思是“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上網查查“八卦”的定義:“八卦是《易經》的基本概念,可代表一切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維基百科)。所以可以理解成“八卦”也是真實的事情,即使是非主流。

    借用個日文單詞“番外篇”八卦一下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翰·古德納夫(John Goodenough)“故事外的故事”。

    先介紹一本書:由史蒂夫·萊文(Steve LeVine)撰寫的 The Powerhouse: America, China and the Great Battery War (英文版)由企鵝出版集團(Penguin Publishing Group)出版,網上購買也就是買一杯咖啡的花費。該書講述了一些古德納夫的故事。

    該書的第1節寫道:萬鋼(科技部長)於2010年回北京之前參觀了阿貢國家實驗室和位於底特律附近通用汽車的一家工廠,該工廠在測試一款新型電動汽車。阿貢國家實驗室開發的鎳錳鈷酸鋰(Lithium Nickel Manganese Cobalt Oxide - NMC)鋰離子電池陰極技術(US Patent 6,677,082)使電池能夠存儲更多的能量,比大多數鋰離子電池中用的鈷酸鋰材料更環保,並且製造更經濟。

    “電池大戰已經開始”。

與王安有交集

    書中第5節說:後來古德納夫到芝加哥大學,在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恩裏科·費米(Enrico Fermi)等人的領導下學習物理學。

    泰勒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被譽為“氫彈之父”。費米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他對量子力學、核物理、粒子物理以及統計力學都做出了傑出貢獻,曼哈頓計劃期間領導製造出世界首個核反應堆(芝加哥1號堆),也是原子彈的設計師和締造者之一,被譽為“原子能之父”(引自維基百科)。

    該書說:事實證明,古德納夫對物理學有天賦。1952年他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去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工作,該實驗室是美國空軍在前一年資助的,目的是建立美國第一個防空係統。他的團隊被告知要發明計算機存儲係統,這是設想的防空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SAGE。用古德納夫的話說,當時的計算機配備了足夠多的真空管來填充“大舞廳的空間”,而且存儲器很慢(注:當時金屬磁芯的轉換時間為30微秒)。由於團隊使用的現有材料的物理限製,有些人認為這項任務是不可能的完成。三年後,該實驗室公布了一項名為“64 x 64位磁存儲器”的發明(注:改用鐵氧體後切換時間不到1微秒),這一成就除幫助實現SAGE之外,還成為後來的計算機存儲係統的基礎(注:直到半導體存儲器發明的60年代末)。對於古德納夫而言,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進步,包括“Goodenough-Kanamori 規則”,該規則成為了金屬氧化物材料在原子尺度上行為方式的標準。

    鐵氧體(Ferrite)的通用結構式可以寫成MFenOm,其中M是一種金屬。例如鈷鐵氧體,CoFe2O4 (CoO·Fe2O3),用做磁儲存的介質。

    古德納夫所作的這項工作和時間應該與王安有交集。

    王安美籍華裔電腦科學家,王安電腦公司創辦人。王安於1948年獲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博士學位;1949年10月21日申請了關於磁芯存儲器的美國專利 2,708,722 “Pulse transfer controlling device(脈衝轉移控製裝置)”,是一種鐵氧體磁芯存儲器的讀寫電路,1955年5月17日獲得批準;1951年在美國波士頓南區創辦“王安實驗室”(Wang Laboratories),1955年,王安實驗室更名為“王安電腦有限公司”。1956年,將他的磁芯存儲器專利權賣給了國際商用機器(IBM)公司,獲利50萬美元。

日本發錯新聞

    書中介紹:1976年古德納夫的朋友說牛津大學需要一位教授來教和管理其無機化學實驗室。由於他不是化學家,實際上隻完成了兩門大學水平的化學課程,古德納夫感到驚訝,他很幸運地第二次被選中從事論文資質不夠格的工作。

    1980年古德納夫和他的研究助手們:水島公一(Koichi Mizushima)博士、菲利普·瓊斯(Philip C. Jones)博士和菲利普·懷斯曼(Philip J. Wiseman)博士一塊在那裏發表了劃時代的論文[2],為鋰離子電池走向實用向前邁出一大步。其中水島公一功不可沒。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上周四10月10日的報道:“電池開発、最初の発案者は受賞逃す(電池開發的最早發明家沒有獲獎)”,“電池の正極にコバルト酸リチウムを使うことを最初に思いついた、東芝エグゼクティブフェローの水島公一さん(78)だ(東芝公司執行研究員水島公一先生(78歲)首先提出了使用鈷酸鋰作為電池正極的想法)。”

    1941年1月30日,水島公一出生於日本東京都。1964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部,1969年取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77年至1979年間參與古德納夫在牛津大學鋰離子電池的研究。1982年進入東芝公司,負責開發分子器件、高溫超導裝置以及磁性裝置。

    上周三,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得獎公布幾小時後,太平洋時間上午10點時用 Google 查找“水島公一”,會找到一條日本《每日新聞》刊發的消息“吉野彰水島公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點進去卻得到404。不久再次查找,得到下麵內容:

  毎日新聞ニュースサイトに9日午後7時49分から4分間、「ノーベル化學賞 吉野彰水島公一両氏に」とした記事を誤って掲載しました。おわびします。該當記事は削除しました。(《每日新聞》新聞網站在9日下午7點49分發布了4分鍾的錯誤信息“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吉野彰水島公一”。我很抱歉。相應的文章已經刪除。)

  毎日新聞社社長室広報擔當の話 準備していた原稿に必要な修正をせず、誤ってサイト上に掲載しました。読者や関係者に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ましたことをおわびします。今後、確認を徹底するなど再発防止に努めます。(每日新聞社社長辦公室公關人員說。未對所準備的手稿進行必要更正被錯誤地張貼在網站上。給讀者造成困惑,不便之處,敬請原諒。將來,我們將徹底確認努力防止再次發生。)

    多年來許多人認為吉野彰水島公一分別對鋰電池的正負級材料做出突破性的貢獻,得諾貝爾獎是必然的。

古德納夫與專利

    古德納夫和他的助手們的工作除了發表論文外也希望申請專利。當時的牛津大學拒絕為古德納夫的鈷酸鋰陰極申請專利,學校似乎覺得他們擁有的知識產權不夠先進。古德納夫鈷酸鋰陰極專利的擁有人是英國政府的原子能研究機構(Atomic Energy Authority)(見下圖左)。古德納夫最終放棄了專利受益權。

    古德納夫講述了一位日本材料科學家岡田茂(Shigeto Okada)的故事。岡田於1993年來到德克薩斯大學,古德納夫於前一年從牛津退休後搬到那裏。岡田來自日本電話巨頭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該公司要求允許他以公司費用用於古德納夫團隊。按照有關的保密規定,古德納夫同意了。他讓岡田與一名印度博士後阿克沙亞·帕迪(Akshaya Padhi)一塊工作。

    帕迪於1994年秋季完成了磷酸鐵鋰的研究工作,岡田於當年10月9日返回日本。
    1995年11月,NTT 使用帕迪的方法悄悄申請了日本專利,並開始征詢日本電子製造商的意見,以評估他們對新型磷酸鐵鋰電池的興趣。

    古德納夫在第二年才知道這事。“帕迪,他是一個間諜”,他差點對博士後大喊“醒來吧,開始在筆記本上寫東西”。他的意思是帕迪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寫在自己的實驗紀錄本上,如果發生知識產權爭議,該記錄將至關重要,而且很有可能。“對不起”,帕迪回答古德納夫“他是我的朋友”。

    德克薩斯大學代表古德納夫實驗室,對日本電報和電話公司提起了5億美元的訴訟。

    最後,德克薩斯大學與 NTT 達成和解。這所學校的收益為3000萬美元,其中有一部分來自其日本專利所獲得的利潤。

    麻省理工學院的蔣業明(Yet-Ming Chiang )教授(注:著名美國華裔材料學專家)開始擺弄古德納夫的想法,並申請了自己的專利。斷言他的改進創造了另一種新材料,並在2001年成立了一家名為A123的馬薩諸塞州公司。他明確的目標是出售一種磷酸鐵鋰電池,用於電動工具,最終用於汽車。這為古德納夫確立了另一條法律戰線,因為蔣業明的公司(認為自己的技術有獨創性並)試圖說服歐洲法庭撤銷古德納夫的專利(見上圖右)。最終歐洲法庭在2008年這樣做了:撤銷了歐洲專利 EP0904607。歐洲專利的失效也影響了古德納夫的美國專利 5,910,382 和 6,514,640。

    不過 A123 公司2012年10月6日提交了破產保護。古德納夫也沒有從A123得到一分錢。

    本段內容在該書[1]的第7節有描述。

    這輩子古德納夫沒有賺到大錢,但上帝卻給了他長壽基因。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愛大聲笑。

    限於篇幅、版權和劇透等原因,書[1]中的更多內容就不再詳述。

注:引用請注明“文學城

[1] Steve Levine. The Powerhouse: America, China and the Great Battery War, ISBN-13 9780143128328, 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2] Koichi Mizushima, Philip C. Jones, Philip J. Wiseman J.B. Goodenough. "LixCoO2(0 ≤ x ≤ 1)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15 (6): 783–789. doi:10.1016/0025-5408(80)90012-4.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