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與黑》這部小說裏,畫外音“內心獨白”和小說人物直接的“內心獨白”比比皆是,使得這段男女之間通奸的簡單的故事變得有血有肉起來,變得生氣勃勃,活靈活現,誘惑人心,並使讀者不得不放下書本,坐下來沉思著這段偷情背後隱藏的哲理和那些看不見的東西。這就是“內心獨白”在小說裏產生的魅力,讓讀者深深地感到在一部好的小說裏,不但故事情節重要,人物的心理活動的表達同樣重要。
為此,司湯達被後人稱為現代心理小說之父。之後,許多著名的作家開始模仿起《紅與黑》來,把《紅與黑》式的“內心獨白”應用在自己的小說裏。成功的例子包括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寫的著名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俄國作家托爾斯泰(1828-1910)寫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法國作家福樓拜(1821-1880)寫的譽滿全球的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寫的譽滿天下的長篇小說《簡愛》等。
不過,從嚴格意義上講,上述的這些世界名著,即便把“內心獨白”用得酣暢淋漓,也隻能被稱之為心理小說而不是意識流小說。為什麽?因為在上述這些小說裏對人物的心理描述僅限製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上,受到故事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不具有獨立性。而意識流小說則不然。意識流小說是在“內心獨白”或心理小說的繼承上發展出了自己的特點。
(二)意識流小說的特點。以意識流小說開拓者法國作家普魯斯特(1871-1922)寫的長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為例。在這部有二百多萬字的小說裏,普魯斯特以“內心獨白”為基礎,衝破了故事情節對心理描述的約束,衝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並通過跳躍性思維和水一般流動的想象力,盡情地發揮他對往事的回憶。此外,普魯斯特還在無意中把內心分析,自由聯想等意識流表現手法成功地運用在《追憶似水年華》這部長篇小說裏,為世界文學開辟了意識流小說的先河。比如,在《追憶似水年華》第五部《女囚》裏,普魯斯特利用了非常大的篇幅描寫了他對女友阿爾貝蒂娜的情感。一會兒,他從自己的思想角度出發,通過直接的“內心獨白”表達了他對阿爾貝蒂娜的愛和對她的控製欲;一會兒,他又從阿爾貝蒂娜思想角度出發,通過內心分析來猜測阿爾貝蒂娜對他的看法和愛的程度,通過夢囈般的自由聯想來判斷和描述他在女友阿爾貝蒂娜心中的地位。讓讀者讀起來是那麽得溫心,那麽得順理成章。因為,人的矛盾心理其實就是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言自語般的內心交談其實就是人的與生俱來的生命本性。
《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一部《在斯萬家那邊》是在1913年發表的。當時並沒有得到世界文學界的重視。《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二部《在少女身旁》是在1919年發表的。一開始也表現平平。直到這部小說榮獲龔古爾文學獎之後,引起了社會的轟動。真應了那一句話:“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隨著普魯斯特聲譽鵲起,世界上掀起了狂熱的意識流小說的寫作熱潮,並且愈演愈烈。直到現在,許多讀者讀完《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後,仍然禁不住搖頭晃腦:“啊!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到目前為止,除了普魯斯特寫的意識流開山力作《追憶似水年華》外,愛爾蘭的著名小說家喬伊斯(1882-1941),發表了他的意識流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有“女神”之稱的英國的著名作家伍爾芙(1882-1941)寫出了她的意識流長篇小說《達洛維夫人》和高度詩意化的意識流長篇小說《海浪》和《到燈塔去》,以及把意識流手法發揮到極致的,藝壓群芳的,有教科書水準的意識流短篇小說《牆上的斑點》。美國的著名作家福克納(1897-1962)寫出了聞名於世的意識流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目前,世界上好的意識流小說作品太多。由於本文的篇幅有限,就不在這裏一一介紹了。
應該指出的是上述這幾位意識流派著名作家在他們的作品裏,其意識流表達技巧各有千秋,在繼承上都有發展和創新。例如在《喧嘩與騷動》這部意識流小說裏,著名作家福克納第一次采用了錯亂的意識流表達手法,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停地切換,通過多側麵敘事的手法對小說裏的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了剖析,完全打破了小說敘事的線性的因果關係。由於福克納對意識流寫作技巧的運用非常巧妙,以致讀者在閱讀《喧嘩與騷動》時,一時半會都找不到意識流表達的痕跡,妙得連中國作家莫言都不停地拍手叫好,還偷偷地從中學了兩手用在了他的成名作《紅高梁家族》裏。莫言還不止一次在私下說美國作家福克納是他的老師哩。文章寫到這裏,大家應該知道莫言是如何寫得《紅高梁家族》這部長篇小說,並用它作為敲門磚敲開了諾獎的大門了吧!
其實,許多意識流小說不但語言優美和結構與技巧獨特外,喻意也非常深遠。比如有“女神”綽號的英國女作家伍爾芙筆下的意識流短篇小說《牆上的斑點》。在這篇小說裏,作者以斑點為中心,把小說內容或自己的思緒意識水流般地發放出去,並自由發揮到一定程度之後又巧妙地拉回到了這個斑點。就這樣,作者把自己的思緒呈現為輻射狀,不停地在時間和空間跳躍錯位,不停地自由流淌,完全打破了過去小說線性敘事的結構和有因就有果的追求。比如《牆上的斑點》的這一段:“可是,牆上的斑點究竟是什麽,我還是沒有確切的答案。我在想,它看起來有些大,又有點圓,不像是釘子留下的痕跡。也許我可以站起來去看一看,不過就算是近距離地看,我多半也看不出來它究竟是什麽。很多事情在已經發生之後,就沒有人能說清楚它發生的緣由始末了。哦!上帝啊,萬物真是奧秘無窮,而人的想法真是太不準確了!人類所知道的實在是有限!人類的生活和我們創造的文明相比多麽不可預知,我們無法充分地掌握自己擁有的一些東西。為了證明這一點,我隻須列舉我們一生中丟失的物品中屈指可數的幾件。先說一說三隻裝著訂書用的工具的淺藍色罐子吧,在那些丟失的物品之中,這絕對是失蹤的最不可思議的幾件。想想看,有哪隻貓,哪隻老鼠會去咬它們呢?然後要列舉的是鋼製榴冰鞋、金屬裙撐、鳥籠了、彈子球台、手搖風琴、安女王時期的煤箱,還有一些首飾,全都不翼而飛了。那些首飾中有白寶石綠寶石,都在蕪普的根部旁邊不見了。”
在上麵這一段敘事裏,作者從一個斑點開始敘事,不知不覺地帶著讀者跳躍到人類與文明世界的關係上,一會兒是貓,一會兒又跳到安女王時期的煤箱,並借此來隱喻人在大千世界中的渺小,個人的意識在曆史長河中的微不足道,以及個人的存在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被人們慢慢地遺忘。你們說這篇意識流小說是不是神奇,是不是令人愛不擇手哪?
在中國,意識流小說的敘事技巧也被文學家們廣泛地用在了他們的作品裏。比如王蒙前幾年寫的中篇小說《雜色》。這篇小說寫得太妙了,被業內人士稱為近十幾年來罕見的傑作,就連王蒙本人都認為《雜色》是他寫的最好的小說之一。在這篇故事情節並不複雜的小說裏,作者對一匹老馬和它的主人公曹千裏的描述或介紹為起點,通過時間和空間不斷地切換,通過思緒上不停的跳躍,通過文字上的妙語連珠,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包袱,給讀者呈現出了一個活生生的曹千裏。比如這一段:“全都亂了,全都忘了,全都顧不上了,除了權和錢,錢和權,奪,反奪,反反奪,反反反奪和最最最最最以外,誰能顧得上別個事情呢?誰能顧得上一匹馬和它的鞍子呢?難道這個鞍子壞了會影響權和錢嗎?難道死一匹馬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嗎?何況灰雜馬並沒有死,它活著呢!算了,算了,難道我管得了這麽多嗎?與其發牢騷,為什麽你不去修一修這個鞍具,或者製一付新鞍具呢?我不會,不會你發什麽話?你不過是一個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空談者,沒說你是寄生蟲還便宜了你。難道你有責任或者有能耐去發愁、去頭疼、去生氣、去發議論嗎?你埋怨哈森巴依嗎?這位老飼養員到了夏天還脫不下冬天穿上的破棉襖呢,你為什麼不把你身上穿的藍花達呢幹部服脫下來送給他呢?”不難看出,作者利用意識流寫作技巧從一個小小的馬鞍開始敘事,讓讀者聯想到了奪權,聯想到主人公的社會地位——穿著幹部服,聯想到當時的貧窮(老飼養員到了夏天還脫不下冬天穿上的破棉襖)。作者又通過自嘲,怕被別人罵做寄生蟲,隱喻主人公當時的處境和社會地位(隻不過是一位下放的改造者)。
寫到這裏有些讀者可能會問:“意識流小說的特點到底有哪些?”
概括起來,意識流小說的主要特點不外乎:1,內心獨白;2,內心分析;3,自由聯想;4時間和空間的蒙太奇(為了突破時空的限製,表現意識流動的多變性、複雜性,經常采用的手法);5,詩化與音樂化。
應該指出的是小說中的蒙太奇手法有許多種,它包括:1,敘事蒙太奇;2,對比蒙太奇;3,平行蒙太奇;4隱喻蒙太奇;5,聲畫蒙太奇。小說中的特寫的畫麵也應該歸類於蒙太奇表現手法。在《紅高梁家族》奶奶娶親的一段故事裏,莫言對蒼蠅的描述就是采用了這種蒙太奇特寫的手法:“轎壁上襯裏的黃緞子髒得流油,五隻蒼繩有三隻在。。。上方嗡嗡地飛翔,有兩隻伏在轎簾上,用棒狀的黑腿擦著明亮的眼睛。”
而所謂的時間和空間的蒙太奇往往是敘事蒙太奇和平行蒙太奇手法的混合體。比如,莫言在他的小說《紅高梁家族》的《紅高梁》和《高梁酒》這兩部分裏,用了兩條回憶的長線,即“爺爺帶著部隊埋伏打鬼子的一條線”和“爺爺和奶奶如何相認相識,生活在一起的一條線”。這兩條回憶線不停地切換,穿插交錯。雖然這兩條時間和空間完全不同的敘事線看起來是獨立的,其實密切相關,互為補充。莫言又巧妙地在這條“爺爺帶著部隊埋伏打鬼子”的長線裏引伸出了許多敘事短線,比如在《紅高梁》第一章裏父親與劉羅漢大爺一起到河邊抓螃蟹的那段故事,突出了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使得整個故事情節更加飽滿,使得讀者對小說裏出現的人物更加認知,打破了傳統小說從頭到尾一條直線的敘事規則。
小說中的蒙太奇手法也被廣泛地用在其它類型的小說裏。比如,在《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裏作者特意策劃了以安娜和列文為代表的兩條敘事線,讓這兩條敘事線齊頭並進或交叉地進行著,並通過弗龍斯基前女友基蒂等人物把著兩條線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好了,見好就收吧。寫到這裏我不禁問自己:“我把意識流小說的由來和特點交代清楚了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