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北碚雜憶-之八艱苦的童年生活

 

即使父親同時做兩份工作,家庭經濟仍入不敷出。我記得父母親唉聲歎氣商討日子怎樣度過的情景。他們不得已隻好向親戚借貸,母親的兄弟們經濟稍好但身在河南淪陷區不能把錢直接匯給父親,就采取“劃兌”的辦法:即設法找到家人分別在河南和北碚的老鄉,由舅舅把錢給河南的老鄉,再由北碚的老鄉把等值的錢交給父親。這個辦法在一段時間內部分程度上緩解了父母經濟上的困難。

父親擁有自己的幾十本書,這是從河南千辛萬苦帶到北碚的心愛之物。我記得其中有王實甫作的《西廂記》,恩格斯著的《反杜林論》,還有一些唐詩宋詞和中國古典名著。到了家庭經濟實在拮據時,隻好擺到北碚街頭賤賣,我幫助守過攤子。路過的好幾個青年學生都對反杜林論感興趣,很快被低價買去。別的書也陸續被以很低的價格賣掉。

在嚴峻的家庭經濟條件下,我們生活是艱苦的。父親不抽煙不喝酒甚至不喝茶隻喝白開水。在老石坑村時,全家一年到頭很少吃到葷菜,隻有過年時才到離家5裏路的小集鎮天生橋去買一點豬肉”打牙祭”。搬到石柱灣村後,由於抗戰形勢日益嚴酷和父親患病用度增加(父親的肺結核在當時是一種難治的病,特效藥鏈黴素和雷米封都是進口藥價格很貴。父親的嚴重痔瘡與辦公久坐及缺乏蔬菜水果和油水形成的便秘有關),家庭經濟更為緊張。我記得到了冬天非常寒冷時,也常常隻穿母親自己做的布鞋而沒有襪子穿,從來沒有買過玩具,從來沒有吃過糖果零食。有一天下大雨中午在小學不能回家吃飯,鄰居朱老師帶她的孩子到附近一個小餐館吃麵條,把我帶去也為我買了一碗麵,那真是當時我吃過的最美味的餐食了,令我久久不能忘懷。還有一次學校組織我們登台表演合唱,唱畢走到後台時老師發給每人一塊硬糖,這塊糖讓我緊緊攥在手中到晚上都不舍得吃掉。在當時條件下,父母親為了喂飽我們不知操了多少心,作了多大難。但我竟渾然不知,沒能為父母分憂,今天想起來覺得十分愧疚。

圖1-影印原本西廂記

 

圖2-唐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選編

 

圖3-反杜林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