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有三娃,一代移民,在美國無親無故,非技術工作,收入也就夠用。總以為是一家子平平安安過日子吧,結果說是要鬧離婚。先生說太太十幾年前就去社區大學讀書想學個技能找個穩定工作,結果沒讀下去。後來學這學那,一晃十年過去一樣都沒學成,還沒照顧好家裏。太太也委屈:先生工作顧家很少,她一個人帶三娃做飯,容易嗎! 生完孩子在月子裏就自己做飯,先生從沒做過飯還非要吃中餐,那是很多活的。聽兩邊,都有道理都很委屈。太太跟我說她先生開口就貶低她,讓她很難受。
婚姻很難啊!華一代在美國的婚姻,有特別的挑戰,有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衝突。 比如對家庭婦女的態度。讀林肯傳記的時候,有一點我印象很深:林肯在向MARY 求婚之前,猶豫了很久。他考慮的是:我能不能LOVE AND SUPPORT HER? 這個考量就很男人:太太娶回來,就是要供養愛護她的。這觀念現在在很多美國家庭也存在:很多家庭主婦是很自豪的。我認識一對美國夫婦鬧離婚,太太是家庭主婦,她就讓先生搬出去,理由是這個家不僅是家,還是她的工作場所。要是換個國人家庭,那是相反的:太太不掙錢,哪有底氣呢? 很多國男勤勞能幹掙錢養家,但是沒有肚量讓太太在家並認可家務勞動的價值。這種價值觀,是從小長大形成的,很難改。
那太太上班掙錢吧,接下來就是做飯家務帶娃怎麽辦?在大國很多老人在幹,女主也幹,而男主大多幹得少。國情不一樣。那裏還是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妻以夫榮的形勢,要保證男主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呀。而在米國,都是打工過個日子吧,那男主也得幹活吧。可這個,又跟從小長成中的觀念衝突呢。從女主那裏呢,也有先天不足。看超市裏美國媽媽,可以帶一串孩子買菜,購物車上坐一個,身上背一個,邊上跟著兩個。而華人媽媽,帶一個倆個就好累啊!為什麽呢?有一點是美國人吃飯很簡單。很多美國人告訴我他們隻有周末才有熱早飯,平時就是cereal,中午三明治,晚飯grill個肉加sides。哪像做中餐,洗菜切菜配菜炒菜,要吃新鮮的,要吃有味道的,要吃多樣的,做飯3餐就很費勁了。 其它帶娃,收納,清理,我們華女長大過程中沒有受到訓練,也不熟悉美國家政的資源,所以家庭主婦容易當得灰頭土腦。
教會裏的長者做婚姻輔導,都是寬慰人,為他們禱告,提醒要以基督為榜樣,多付出,愛對方。可是呢,見過好多一方多付出的家庭,並不幸福。你可能見過一方一輩子溫柔忍讓都不會讓對方珍惜的例子。為什麽呢? 因為這個男主從小長大,就是母親唯唯諾諾父親說一不二的。不知不覺中,他認為的正常家庭就是這樣的。所以在自己的家裏,他自然認為自己小家也是這樣的。所以就是太太對他再溫柔,他都覺得理所當然的。他對太太的嗬斥口氣,他自己都不意識到這點,反而會覺得太太脾氣不好。 所以說,當關係緊張的時候,不要一味責怪別人,也不要一味自責,要退一步看到,兩人本來就沒有一個共同的平台,怎麽溝通呢?
常說家裏是講愛的地方。那愛到底是什麽呢?二十出頭愛一個人,多半是荷爾蒙。父母愛娃,是血緣基因。夫婦間的愛,是什麽? 是朋友,合作夥伴,家人,性關係? 都是,又都不是。講夫妻關係的書說丈夫要尊重,妻子要愛。還有愛的5種語言。又有人科學解讀夫妻關係說要有經濟價值家務價值情感價值性價值。都有道理又都不太管用。
我想夫妻關係要持續下去,確實是需要至少一方要大度慷慨才能相對容易。大度的一方,還要有智慧,懂得行事有度,不縱容,引導對方不要越界。我們上學的時候幾乎是學不到這些人際關係的技巧的。到職場適應社會,學會的一套又不適應在家庭裏。所以我們一代華人男女,婚姻裏有很多功課要補的。
對於朋友鬧離婚,我們很容易去站隊,傾向於支持一方批評另一方。實際上夫妻關係是很複雜的。老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是對的。所以我沒有信心去開導別人。我能做的就是請他們家來吃飯,聊聊瑣事,過個愉快的晚上。至於他們的婚姻,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去workout。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