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朝霞滿天,站在地平線觀賞噴薄的日出時,常常會聯想到一股奮發向上的力量;聯想到在各行各業激情澎湃,頑強打拚的弄潮兒;聯想到這些弄潮兒所呈現的活力四射的精神狀態,就像耳熟能詳的搖滾歌曲《怒放的生命》中所唱到的:“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 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
著名的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其《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一書中寫道:“在一個人的命運之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人生的使命。”
家喻戶曉的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出生於1924年的舊中國,在其94年“高密度”的生命曆程中,“咬定青山不放鬆… …任爾東西南北風”,他埋頭創作的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許多作品眾望所歸被搬上了銀幕。他一生共創作出包括成名之作《書劍恩仇錄》,收官之作《鹿鼎記》在內的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且長篇小說幾乎每隔十年就會掀起一股熱潮。由於其作品的廣泛影響力,這十五本小說中的十四本名稱的首字曾被聯成一副有意思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成為武俠小說界的美談。
除了潛心創作小說外,金庸先生還創辦了在香港影響巨大的《明報》,而且堅持撰稿幾十年。他還涉足政壇,擔任基本法政治體製起草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製起草小組成員。
1994年,70歲的金庸返鄉興建“金庸圖書館”;2005年,他81歲隨即赴劍橋大學攻讀曆史學碩士、博士學位;2010年,86歲的金庸完成了劍橋大學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製度》··· ···
金庸先生以其忙碌且富於成就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什麽是“生命的綻放”,踐行了他所說的“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從金庸先生的勵誌故事中,我們會自然聯想到大千世界裏的芸芸眾生以及生命的意義。其實,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僅有一次,偉大也好,平凡也罷,不同的人會彰顯出形式各異的“大鬧一場”,無論春夏秋冬,順境逆境,都能“激情燃燒”地幹出一番事業,彈奏出生命中最華麗的樂章:
對學者來說,大鬧一場意味著絞盡腦汁,潛心撰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和著作;對戰士來說,大鬧一場意味著殺敵立功,保家衛國;對科學家來說,大鬧一場意味著發明創造,用科技推動社會進步;對官員來說,大鬧一場意味著鞠躬盡瘁,造福一方··· ···
夜深人靜,神遊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我仿佛看見了劃破夜空的流星,看見了雄鷹展翅,蛟龍出海。這種“刹那的美麗,瞬間的永恒”何嚐不是一種生命的綻放,一種名副其實的“大鬧一場,悄然離去”的真實寫照?
(4/21/2024 Oakville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