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見聞9 巴林印象(上)
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
昨晚,遊輪披星戴月沿波斯灣北行。今晨太陽出來時,忙了一夜的遊船在波斯灣中部巴林島東北部一港口停歇下來。此行途徑幾個國家和城市港口,巴林港最有儀式感,一群穿紅紅綠綠服裝的當地演員,咿咿呀呀興高采烈地表演歡迎歌舞。
早餐後按約定去戲院集合,等候旅遊團領隊。參加巴林首都麥納麥(Manama)城市遊的遊客,大多年紀較大。年輕人喜歡帶點刺激的野外活動,他們大多參加沙漠衝沙和騎駱駝等激烈運動。
領座叫Danny,一個與任何人都自來熟的老漢。Danny 熱情又健談,他告訴我,上星期他坐迪拜始發,一路遊輪到多哈。他發現若再坐一次,價格特別優惠。結束上個行程後,他不下船了,同樣行程再來一遍。單身漢一個,一人吃飽全家不愁。與其孤獨寂寞呆在家裏,不如享受物美價廉的遊輪更熱鬧開心。
Danny說,我們選擇這個旅遊團是明智之舉。遊輪碼頭到麥納麥島沒有直達公交車。要先自駕或坐出租車,才能接上城市的公共汽車。幾經周折,浪費時間不說,錢也不少花。旅遊大巴一步到位來得多劃算啊!
此行導遊名為馬丹,土生土長的巴林女人,一個獨自在社會中打拚的阿拉伯女性。女性能步入社會工作,感覺巴林這個阿拉伯國家蠻開放的。
一上車,馬丹滔滔不絕給大家講述巴林的奇聞逸事。
巴林王國(The Kingdom of Bahrain),阿拉伯語意為“兩個海”。巴林海域有一部分水源來自幼發拉底河的淡水,形成鹹澀海水包圍下的一片淡水區域。海水淡水包圍中的一座座群島構成巴林王國特有的地貌。巴林有50座天然島和33座人工島。首都麥納麥是其中最大一座島嶼。
很難定義巴林文化傳統。有些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巴林是腓尼基人的後裔。腓尼基的音節文字影響了古希臘語言,並對整個歐洲語言產生深遠影響。年代太久了,無法說清道明巴林和歐洲究竟誰影響了誰。
中世紀初,巴林是中東地區最早接受伊斯蘭教的國家。大航海時代巴林淪為葡萄牙殖民地,曆經80多年葡萄牙文化滲透。後又被轉手波斯人和英國人,直到1783年才真正成為阿拉伯人為主導的獨立國家。無論前世今生歐亞文化與阿拉伯習俗在巴林一直是混雜並存互為滲透,這是不容置疑的現實。
作為中東富裕國家之一,巴林被世界銀行定為高收入經濟體。巴林經濟不完全依賴石油,金融業和製造業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來源。首都麥納麥是巴林最有代表意義的城市,她也是波斯灣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貿易港口。巴林貨幣叫第納爾(BHD)。 1美元相當於0.376 第納爾,大商場都接收外國信用卡。
巴林人最引以為豪的是國家的福利製度。老百姓的醫療保險由國家承擔。居民買房租房由國家補貼。家庭收入達不到國家最低標準,政府予以補足。政府鼓勵國民接受教育。小學至高中屬基礎教育,全部免費。低收入家庭大學教育由國家補貼,故巴林人接受教育的水平越來越高。
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生存大事政府麵麵俱到來買單。巴林百姓何其幸福。
在巴林想找到理想工作必須有大學文憑。當年輕人接受現代文明洗禮後,傳統觀念也隨之改變。巴林家庭仍以男人為主導,掙錢養家是男人天責。女人出去工作,是為了自我價值的肯定。“男人掙的錢屬於家中女主人,而女人賺的錢屬於自己。你的錢是我的,我的錢也是我的。”
聞聽此言,遊人們哈哈大笑,沒曾想巴林的阿拉伯女性還享有如此特權。
說笑中,我們到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巴林堡(Bahrain Fort)。
海邊的白色建築是巴林堡展覽館,館裏介紹巴林堡的起源和曆史變遷。巴林堡位於巴林北部的一個海灣港口。曆史上屬於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河流域“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中心地帶。從古時阿拉伯人至15-16世紀葡萄牙人,及後來的波斯人,都相繼在周邊建造堡壘。
腳下,一大片殘壁斷垣年代悠久的古建築遺跡。這片台形土墩始建於公元前2300年,離海港最近。古人慧眼識珠,選中這塊風水寶地。據文字記載,約公元前三世紀,阿拉伯東部古老的東閃米特文明在此起源。這片土墩是當時迪爾蒙(Dilmun)首都的遺址。
與大海比鄰的古老堡壘,經數千年海風海浪洗禮,隻留下殘存的石頭地基。
沙漠裏哪來石頭?有人問。看看腳下的海灣吧。大塊大塊的岩石突兀於海麵。大海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采石場啊。
葡萄牙人壘建的城堡在離海灣不遠的小山坡上。斷壁殘垣中仍能辨識出昔日的輝煌和繁華。我們在廢墟中走街串巷,看昔日的住宅和商業街,教堂和墓穴,還有衛兵守望城市的堡塔。
堡塔高高聳立,俯視腳下那片富饒的土地,她就是如今的首都麥納麥。
大巴離開巴林堡向市中心行進。窗外高樓林立時尚摩登。若不是親眼所見,無法想象一個海島能擁有如此奢華的城市風景。
“看,她就是巴林世界貿易中心”,導遊馬丹說。
宏偉壯觀的雙子塔建築物儼然於眼前。兩座風帆形巨塔,高240米。其設計靈感來自古老的阿拉伯商船,寓意帆船在大海中頂風破浪勇往直前。
風帆形巨塔具有特殊的節能功效。設計師將風力發動機組與大樓橢圓錐形建築連為一體。巧妙地將自然風引上兩塔間的天橋,以自然風力驅動巨型渦輪機。來自三座渦輪機的自然風,能滿足整個建築物約11% 到 15% 的能源需求。巴林人為摩天大樓利用自然能源探索了新路。
時間關係,無法進樓細細欣賞,隻能打卡拍照留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