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始終位於社會交流與思想碰撞的核心。無論是推動新提案的認可、細化政策決策、辨識是非,還是確立個人立場、支持或反對某一信念,我們都會經曆理性的思辨,這正是辯論的本質所在。
在當前社會,觀點分歧和意見撕裂尤為明顯,比如對待接納非法移民的人道主義與偽善之爭、民族衝突中的立場選擇、大國對抗的多維解讀等問題,促使我重新閱讀《獅城舌戰》和《獅城舌戰啟示錄》。通過擺出事實、講述道理;回顧曆史、吸取經驗;運用邏輯、辨析是非,書中展現了辯論不可或缺的價值。今天,我們專注討論辯論的技巧和藝術,而非特定觀點或結論。
嚴密的邏輯 討論嚴密的邏輯時,我可以看看書中王滬寧對於一個辯題的邏輯準備的介紹。從中可以看出,邏輯思辨的嚴謹。當然,嚴密的邏輯需要條理簡潔的表達。我們常常看到說的很多卻不著邊際的表達。尤其是在麵試中。
人格的魅力 辯論不僅要求邏輯嚴密,還體現了參與者的人格魅力。確實,所有判斷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情感的影響,因此,辯論者的自信與幽默,基於淵博知識和邏輯推理,成為其說服力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中文中的排比句式,成語典故和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往往很有語言衝擊力。
影響力 我們知道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和觀點很難。影響力的形成,雖然挑戰重重,但通過感人的言辭和可接受的論證,我們可以施加正麵影響。但是這個影響必須開始於可以被接受的範圍內。 辯論中,也許對手間針鋒相對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最終我們是在說服評委。 因此,要說服,就要先感動。影響力就是這麽簡單。
辯論促使我們深入探索思辨的方法,“鼓不擂不響,理不辯不明”。它是個人成長的渠道,尤其對青年而言,更是充滿活力和成長的機會。蘇格拉底的每一天都在與人辯論,從而探討人生的真理。健康辯論對於理解人生尤為重要,因此這場1993的辯論至今回顧依然是一場如沐春風的思辨。
查看了一下辯論賽的曆史後發現,大專辯論的熱潮在1993年之後達到高潮,但隨著2013年央視停止舉辦大專辯論賽,這一熱潮逐漸減退。目前,仍在持續舉辦的是南洋大學每年舉辦的亞太大專華語辯論公開賽。許多辯手畢業後都轉而成為了著名的主持人,由此可見,在大眾傳媒中辯論技巧與藝術的應用之廣泛。如何恰當地運用思辨技巧,本身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原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