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那些故事”第二季“此心安處是吾鄉”(十二)

來源: 南山無言 2022-11-21 21:10: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952 bytes)

我們的那些故事 (小說連載)

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前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第二季

  • 此心安處是吾鄉

(十二)

長夜漫漫。

可是對於值夜班的李建來說,長夜甚是短暫,布置的事情沒完成幾件,時間已經到了淩晨12點。

三個新收病人的大病曆還沒有寫好,白班交代的幾個血液檢查和心肌酶譜隨訪報告還沒有出來,一個休克病人轉ICU等床位還需要時不時去關注一下。

高年住院醫生潘泰亞說過,布魯克林總院的內科夜班是沒有時間去休息的,第一個夜班,李建就感受到了什麽是真正的忙。有時忙的像一個無頭的蒼蠅,為瑣事來回奔忙,為係統問題有力使不上勁。

病房三樓的護士站又來傳呼,上半夜輸血的病人出現皮疹反應,李建馬上趕過去處理。

護士是張亞洲麵孔,之前李建去血庫拿血袋回來和護士核對病人信息時,留意到護士胸牌上的名字是海倫。

李建查看了輸血病人的情況後找到海倫。

“看來是一般的過敏反應,” 李建一邊趴在護士站的桌麵上寫著醫囑,一邊對護士海倫交代道:“給病人苯海拉明25毫克靜脈推注一次,減緩輸血滴速,繼續觀察。”

海倫做事很麻利,在藥物車上取出藥物馬上到病房給病人去打針。

李建趁著這個短暫的空隙時間,坐下來書寫剛收入三樓病房新病人的大病曆。

2004年的布魯克林總院,書麵手寫入院大病曆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工作。

李建右手握持圓珠筆迅速的在病曆紙麵上下翻飛。病曆書寫不規範會被主治罵,鑒別診斷思路不清會被主治罵,書寫太潦草也會被主治罵。

Intern的成長史是一段不斷被否定被鞭策被肯定再被否定再被肯定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任何人沒有強大的意誌和心理承受能力走不完這條培訓之路,而會被淘汰。史密斯主治曾經對李建和葉蓮娜說過,別看主治醫生們現在是多高大上多光鮮,他們曾經所經曆的苦難一點都不比你們現在的少,越出色的醫生背後的經曆越多。No pain, no gain。

李建花了15分鍾時間完成了這份大病曆的書寫,他甩了甩略顯緊繃的右臂,很自豪自己又完成了一項既定任務。

護士海倫過來報告,皮疹病人的症狀在藥物使用後已經明顯好轉。

李建看到護士海倫這時比較休閑,隨口問道:“海倫,你是中國人嗎?

海倫馬上點點頭,微笑的回答道:“我是中國人啊,我來自天津。”

李建也自我介紹道:“我是X城市的,很高興在醫院看到華人麵孔。”

李建然後打開話題問道:“在美國,華人做護士難嗎?”

海倫告訴李建,華人在美國做護士的最大障礙還是語言和身份,這兩項都順利的話,做上美國護士並不難。她以前在國內醫院做過很長時間的護士,丈夫先來的美國,做電腦程序員,兩年前接了海倫和孩子到美國。海倫來美國前已經開始做考美國護士的準備,努力學習英語,把國內護士執照做了認證,來美國後,注冊CGFNS考Nclex-RN,這個過程就和外國醫學生來美國做醫生需要注冊ECFMG然後考USMLE一樣。在紐約有一個便利,外國人申請護士考試不需要考托福。從複習到考試,海倫用了七個月的時間,最後順利成為一名在美國的注冊護士(RN)。

海倫選擇專做夜班,12 小時一個班,一周工作3天,這樣做不僅平時有更多時間可以照顧到家人,而且夜班工資付的更高些。

李建看到海倫很有興致的講述著自己在美國的奮鬥曆程,暗暗豎起大拇指,感歎道,每一個在美國成功紮根並且進入自己喜歡的職業,他們所付出的努力都是相同的。

李建注意到海倫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打開的記事本,上麵寫著中文,很有興趣的問道:“不好意思,留意到你桌上的記事本,你在做中文創作?”

海倫不隱瞞的告訴李建:“是這樣,我平時喜歡寫寫文字,一有靈感的時候就馬上記下來。哦,對了,我們有一幫喜愛文學的朋友經常聚集在網上交流,你是不是也有興趣參加?”

李建略顯興奮的說:“好啊,我以前在國內大學做過校刊編輯,平時也寫一些文章,很願意有機會加入你們的文學網站。”

李建還想繼續詢問海倫關於美國注冊護士RN,執照實踐護士LPN和護士助理UAP之間的區別,這時急診室來了傳呼,李建無奈的向海倫指指呼叫機,隨後直奔急診室。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