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舊文,存放文學城。
緣分?
大家都喜歡說,“緣分“。其實,這個詞分量很重,很有內含,內心所感,並且會溫暖你終身。否則,緣分就是空泛的口頭語,甚至忽悠人的迷魂劑。
我年輕時候,中國是個講人際利害關係,又講政治原則的社會?
我在京念研時,藥物所裏圖書館一位楊素珍老太太對我非常好,那個時候,我分配在檢定所有一次出國當訪問學者的機會,可是,單位以囯家人才為由,講政治道理,怎麽都不放行,無法辦理護照,楊老太就讓他丈夫,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去幫我說話,後來,老太太知道,我這人天生說話詞不達意,教好的曲子不會唱。雖然,事情沒辦成,但是,我內心一直記得她。
後來,我在國家級權力機構檢定所工作,因為業務接觸,與病理室林主仼一見如故,林一點上海人那個“人精”味也沒有。她向我?苦,每個科室都在搞橫向開發,要賺錢,否則的話,主任不好當,頭疼,大家意見很大。 她說,不喜歡與藥廠聯係,搞那些似是而非東西。我也有同感,對開發,低水平的玩意無興趣。
林主任,文化革命以前,協和醫科大學八年製畢業的醫生,分配去了青海,夫妻兩地分居兩地。他們倆同是上海人,青梅竹馬,世家淵源。改革開放後呢,林主任又考回協和的碩士生,荒謬?後來又去美國做訪問學者了,然後回國,家庭得以團聚。
後來,我去了廣東醫學院教書,當地一家製藥廠一定要我去國家藥監局報批新藥,說,你是北京來的,總認識幾個熟人,我們是在北京是瞎子。無論如何,要幫忙,藥廠等著批文開工發工資。
奇妙,太奇妙!真沒想到,在新藥辦公室,我遇見了林主任,她非常熱情,跟我說報批文件的要點,注意事項。我拿出禮物時,她嚇得全身發抖,說,小徐,你我之間,都是念書的人,千萬,千萬,不要這樣子,我想安全退休。另外,還有一位肖先生也拒絕禮物。他過去是北農大的副教授,曾經帶研究生與我一起做過實驗。他對我說,小徐啊,過去TM的,人特背,又受氣,現在呆在這裏,至少有人哈著我,尊敬我。你放心,我看了你的報批資料,有的地方,工作過了頭,沒必要浪費。
這不,什麽都是緣分。有的人話不投機半句多,即使是同學,天天呆在一起也沒有感覺。
我們老會說,同學是緣分,如何如偉大,要如何如何珍惜。的確不錯!但這不是“政治正確”?大學畢業的那年,我是年級考上北京研究生的四人之一,也為後來能來京念研的同學盡可能提供幫助,分析解答有關招生導師可能提出的問題。我曾經幫過一位落選的同學轉來我的研究所,因為她所報考的單位那年上線考生太多。其實,我也熟知該同學的性格,印象很一般吧,其實負麵多?但是,關鍵時刻,還是伸出援手,當你想幫助人,就別想圖回報。那位被幫助的同學,她當然至始至終,隻會覺得自己有能耐?後來我們又成了同一研究所的同事。一次,老婆大人千裏來京,短時間探親,我費了很的大勁借住一間小屋子,那位同學卻去總務處抱怨不公平。這是總務處長對我說的,是誰在嘀嘀咕咕,他說他頭痛了,他要盡快收回住房。當然,我也沒有為此事耿耿於懷,或有一點傷感。
世界已經進入21世紀,時代在變,我心依舊。我總是忘不了祖母說過的一句話,人到一個新地方,總是希望得到點幫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