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2022.6.19 溫哥華
日本長崎陶瓷研究所主持了一部紀錄片《陶王子》,提出青花瓷其實是古埃及之審美、中國之製造和中亞之商販三種文化合成的,古埃及文化尚藍,因為藍色的河水和天空都是手不可“掌握”的,在可以掌握一切的法老看來這是比他還要法力無邊的未來,所以法老麵具以藍金為飾。法老這個愛好一直影響到歐洲,不僅貴族講究藍血,而且皇家多用“Royal Blue“。而最好的鈷藍來自阿富汗,最好的瓷器來自中國。所以絲綢之路上的商販們把中亞的鈷藍運到景德鎮,叫師傅們塗在白瓷上,燒好的青花瓷再運到歐洲販賣獲利。西班牙控製的荷蘭首先仿製青花瓷,卻因為缺乏中國特有的高嶺土,導致陶胎偏黃,瓷麵慘白,塗青漫漶,成為聚焦不準、糊裏糊塗的青白畫,是為歐製蹩腳青花。後來德國工匠研究出來青花技藝,可以亂真,今天德累斯頓大量保存著當時的物件。而歐風在德式青花瓷發明之後一轉,突然愛上彩繪瓷,僅餘英國辛辛苦苦繼續英式青花,至今歐美中餐館多見此類工業品。
日本這部紀錄片的觀點頗有啟發,卻未涉及一點:中國曆來不尚青(包括綠藍乃至黑),為何青花瓷成為國民愛好?景德鎮承包出口之外,根據沈從文先生考證,在明中葉,青花瓷已經水平高超被皇家使用,到乾隆時期更是普及民間。近來周傑倫一首《青花瓷》更是唱出青花瓷已然融入了中國文化DNA。
中國皇家尚黃,至今故宮裏除了藏傳佛教元素尚黑藍之外,多用明黃裝飾。皇家用品亦以暖色調為主。自隋唐以來,三品以上著紫,六品以下才是青綠。所以白居易被貶,聽了“青“樓出來的女子的琵琶曲,淚水沾濕了他的”青“衫。妓籍著青,看青樓的烏龜(通常是老鴇的男人)的帽子也規定是綠色,以便識別,故而有戴綠帽子和綠帽(毛)烏龜一說。比起花旦來,青衣就低一級了。如此賤色,何以突然被“青“睞了?
個人以為,明代尚簡,家具之簡幾乎達到不可再簡的地步,而畫風亦從簡,青花瓷之簡淡,合適搭配家居。而清中葉繁盛之時,滿人雕梁畫棟,漢民為了反滿,擁立尚簡之青花為文化擔當,故而青花朝堂偏少,鄉野為盛。這也說明了青花鼎盛的明中葉和清中葉,成化時青花是禦用瓷,乾隆是青花是民間瓷的現象。所以,很多文化元素,在審美和受追捧的境遇上忽高忽低,都是有情可原。
最後,推薦這部《陶王子》,全程日式的英語解說顯得“青澀”,中國各種專家的貢獻使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中東、法、德等實地采訪令人“青眼有加”,希望它可以“青雲直上”,更希望有更多類似的作品紛紛“殺青”麵世。至於哪裏去看,我隻能“左青龍、右白虎”顧左右而請您自己網上去找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