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夫子訓導章
(出-此指為仕;公卿—泛指上司;困-沉溺之意;何有於我-我是否做到?)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9.17 子在川上章
(川上-河岸邊;斯夫-此指流水;不舍-不停;漫長曆史中,天地之變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此乃道體之本然也。然可指而易見者,莫如流水。夫子在此發以示人,欲學者時時省察,君子自強不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4)
9.18 夫子論德、色章
(好德-追求道德提升;好色-追逐美色;;史有記:夫子居住在衛國,見衛國國君衛靈公與夫人同車,招搖過市,故有此感歎;)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9.19 吾往也章
(為山-堆土之意;簣-音KUI潰,盛土的籮筐;‘未成一簣,止’-語出《書》:‘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意指中道而止、前功盡棄;平地-填平溝壑之意;‘雖覆一簣,進’-此指自強不息,積少成多;吾止、吾往-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他人也。)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9.20 夫子讚顏回不惰章
(顏回-孔子的學生;語之-受教後;不惰-不懈怠之意,顏回聞夫子之大道而心解力行,造次、顛沛未嚐違之,故夫子有此讚;)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9.21 進而不止章
(顏回孔子的學生;惜乎-惋惜之情,時顏回已歿,夫子感其生前好學不倦故有此歎;)
子謂顏回,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9.22 苗而不秀章
(‘苗、秀、實’-穀之初生曰苗,吐華曰秀,成穀曰實,在農耕中時見‘苗而不秀、秀而不實者’,蓋學而不至於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貴自勉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9.23 後生可畏章
(後生可畏-自少而求進者,安知其不至於極乎?是可畏也。夫子在此教導學生及時勤學,少而不勉,老而無聞,無人敬畏,那是當然的了;)
子曰:“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24 改之為貴章
(法語之言-此指正直、合理的規勸、建議之言;從-接受之意;巽-音XUN旬,附和之意;巽與之言-毫無違逆、隻是附和之言;繹-分析之意;莫如之何-不知怎麽辦;)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不悅乎?繹之為貴。從而不改,悅而不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
(35)
9.25 匹夫不可奪誌章
(三軍-此指軍隊;奪帥-軍隊之勇在兵,主帥換,兵勇在,故帥可換也;匹夫-此指個人;奪誌-匹夫之誌在己立,可奪非為誌,故是誌,不可奪也;)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9.26 何足以臧章
(緼-音YUN韻;衣敝緼袍-此指身穿半新舊的棉衣;衣狐貉-此指身穿名貴皮袍;立-站在一起;由-仲由,孔子的學生;夫子舉此例並引《詩》中章節,表揚仲由誌趣高尚,貧富不能動其心之德;忮-音ZHI支,害之意;求-貪欲之意;臧-音ZANG 奘,好、善之意;‘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語出《詩經-邶風-雄雉》,此指無害人之心、無貪欲之念者怎麽會不好呢? 終身誦之-受了夫子的表揚,仲由揚言要終身記誦‘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如此為,有自喜其能、不複求進之嫌,故夫子有‘何足以臧’之說;是道也-此指仲由的優點是合道的;何足以臧-怎麽能滿足在這一層次上呢?夫子期望仲由進於日新,故激之。)
子曰:“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仲由終身誦之。子聞之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9.27 夫子讚鬆柏之後凋章
(後凋-不謝、守節之意;小人之在治世,或與君子無異,惟臨利害、遇事變,然後君子之所守可見也;)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9.28 夫子論智、仁、勇章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9.29 未可與權章
(未可-未知可否;適道-誌同道合之意;立-此指能確立共同目標而意誌堅定;與權-權,秤錘也,所以稱物而知輕重者,此指能一起權衡輕重使之合義之意;)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9.30何遠之有章
(棣-音DI 帝,唐棣-一種灌木;翩其反而-迎風搖曳之意;豈不爾思,室是遠而-‘美景當前,怎麽會不思念你,隻可惜你家太遠’之意;前四句是一首逸詩,但有語病:心中有你,思念之時,怎麽會感覺遙遠呢?故夫子糾正之;)
謂:“唐棣之花,翩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知思也。夫何遠之有?” (待續)
三,必讀古代曆史文獻:禮運篇(附現代文)
**禮運篇-‘大同’第一章:(107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運篇-既隱第二章(九個字):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禮運篇小康第三章(136 字):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現代語翻譯:(參考)
**禮運篇-‘大同’第一章:(107字)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公’,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為領導,彼此之間講究信譽,相處和睦。所以人們不隻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不隻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壯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矜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男子都有職業,女子都適時而嫁。對於財物,人們隻是不願讓它白白地扔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裏不可;對於氣力,人們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為了自己。所以勾心鬥角的事沒有市場,明搶暗偷作亂害人的現象絕跡。所以,門戶隻須從外麵帶上而不須用門上鎖。這就叫大同。
**禮運篇-既隱第二章(九個字)
現在,大同社會的準則已經被‘隱’,天下為家‘,
**禮運篇小康第三章(136 字):
人們各自親其親,各自愛其子女,出力為己,貨物歸己。天子、諸侯的寶座,時興父傳於子,兄傳於弟。內城外城加上護城河,這被當作防禦設施。把禮義作為根本大法,用來規範君臣關係,用來使父子關係親密,用來使兄弟和睦,用來使夫婦和諧,用來設立製度,用來確立田地和住宅,用來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來把功勞寫到自己的賬本上。因此,勾心鬥角的事就隨之而生卜,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起。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佼佼者。這六位君子,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如有不按禮辦事的,當官的要被撤職,民眾都把他看作禍害。這就是小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