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戰爭談音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一)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對俄羅斯音樂的一大貢獻是培養了斯特拉文斯基。斯特拉文斯和柴可夫斯基、穆索爾斯基的父親都很像,他們的兒子都是偉大的作曲家,但他們都反對自己的兒子成為音樂家。然而,你自己能不能成為偉大的音樂家絕大部分情況是不由得你的,而你的兒子能不能成為偉大的音樂家也不由得你。比如當斯特拉文斯基執意要學音樂時,他的父親就在1901年把兒子強迫送進彼得堡大學學習法律。表麵上看,這改變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命運。而實際上,這的確改變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命運。在這裏,斯特拉文斯基遇到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小兒子。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生了七個孩子,或許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在街上遇到斯特拉文斯基。於是,由此他在1902年的夏天見到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而就在這一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之後,斯特拉文斯基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學習音樂上。四年後,他畢業時隻拿了一個肄業文憑。但後來他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跟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學習了六年,一直到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去世。後來,他稱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是自己的第二個父親。

1871年,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成為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教授,第二年,他和鋼琴家兼作曲家娜傑日達結婚,然後從與穆索爾斯基合住的公寓裏搬走了。這也預示著他與五人團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分離。對於五人團則意味著背叛。五人團的音樂創作主張是完全排斥西方的創作方式,拒絕學習西方理論。但是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在進入音樂學院後開始接受西方音樂理論,為彌補自己的不足,他在教學期間用了三年時間,停止創作,潛心自學西方理論。在之後的35年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他在彼得堡音樂學院教授了250名學生,這還不包括他私下的學生、在另外兩所學校兼職時教過的學生。他的學生中有太多著名的作曲家:格拉祖諾夫、斯特拉文斯基、阿納托利·利亞多夫、米哈伊爾·伊波利托夫-伊萬諾夫、亞曆山大·斯潘迪亞揚、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奧托裏諾·雷斯皮吉、維托爾德·馬利舍夫斯基、米科拉·李森科、阿圖爾·卡普和康斯坦蒂·戈爾斯基。可以說,從裏姆斯基-科薩科夫開始俄羅斯自學主義的作曲家時代就結束了。後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曾在信中批評過去五人團的創作:

“關於作曲天賦……我還不能說什麽。你嚐試的力量太少了……是的,一個人可以自學。有時需要建議,但必須學習……我們所有人,即我本人和鮑羅丁、巴拉基列夫,尤其是居伊和穆索爾斯基,都對這些事情不屑一顧。我認為自己很幸運,我及時思考並強迫自己工作。至於巴拉基列夫,由於技術不夠,他很少寫;鮑羅廷,困難重重;居伊,漫不經心;穆索爾斯基,草率且經常語無倫次。”

所以,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在音樂探索的經曆是五人中最複雜的。在成為聲名卓著的音樂學院教授後,他還積極保護反對政府的運動中的學生,為此曾一度被學校辭退。而他的身世更是離奇。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出生在聖彼得堡以東200公裏季赫溫的一個俄羅斯貴族家庭。伊凡·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是著名的凱瑟琳大帝,也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大帝的情人。在俄國曆史上,凱瑟琳大帝與彼得大帝齊名,她建立了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她的情欲無比旺盛,她和眾多的情人的緋聞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她的正史。更早1390年,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家族的另一個先祖瓦茨拉夫·科薩克從立陶宛公國移居莫斯科大公瓦西裏一世的領地。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全名是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裏姆斯基-柯薩科夫。他的父親是一位東正教牧師的女兒和一位貴族中將彼得·沃伊諾維奇·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六個私生子之一。彼得·沃伊諾維奇·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生下六個私生子,然後又把自己的孩子領養,成為自己親生孩子的養父。因為他們的母親社會地位低,他不能娶她。不過,後來他設法授予了他的孩子們貴族家庭的所有特權。而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母親也是一個私生女。她是一位富有的地主和農女生下的孩子。非常幸運的是,她的父親十分疼愛這個私生女,把她在舒適優渥的環境中撫養長大。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私生子父親遇見他的私生子母親時,已經是個鰥夫,他的第一任妻子結婚九個月後就去世了,但這並不妨礙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父親一下子狂熱的愛上了他的母親。狂熱的表現之一就是,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母親的父親不喜歡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父親,為了阻止兩人的愛情,他把他的私生女給關了起來,但是,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父親把他的母親“偷走”,並帶到了彼得堡,在那裏他們結婚了。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家族有海軍服役的傳統。後來,他曾回憶他的父母都能彈一點鋼琴,他從六歲起在當地老師那裏學習鋼琴,雖然表現出相當的天賦,10歲已經開始作曲,但當時他並不喜歡彈琴而更喜歡文學和海洋。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哥哥比他大22歲,是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家,他對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哥哥的鼓勵下,裏姆斯基-科薩科夫12歲時進入彼得堡海軍士官學校,學習數學和航海科學。然而,命運開了他一個玩笑。在軍校裏他遇到一些喜歡音樂的人。每次遇到一個人的時候,你的命運都會發生改變。於是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又開始向一個名叫烏利赫的人學習鋼琴。他的哥哥當時是校長,同意了他的選擇。因為認為這有利於以後弟弟的社交生活。而烏利赫很快發現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天賦,於是把他介紹給一個叫卡尼爾的真正的音樂家。向卡尼爾學習對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畢生的音樂創作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樣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對音樂的興趣有增無減,後來他的哥哥認為弟弟已經長大了,不應該再學這些沒有用的東西,於是,在裏姆斯基-科薩科夫17歲時他禁止弟弟再學習音樂,可是這時他的弟弟又遇到了巴拉基列夫,是卡尼爾還把他介紹給了巴拉基列夫,而連鎖反應還在繼續,通過巴拉基列夫的引薦,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又遇到了居伊,遇到了穆索爾斯基。當時三人都隻有20多歲,而且都是軍校生。居伊的專業是軍事工程後來成為陸軍大將,穆索爾斯基是禦前近衛軍少尉,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是海軍準尉。後來,他又遇到了鮑羅丁。然後,他們成立了著名的五人團,也叫強力集團。

1862年底,裏姆斯基-科薩科夫乘坐快船阿爾馬茲號進行為期兩年零八個月的航行。這次航行中他一直進行著音樂創作,後來海洋成為他的音樂中的一個重要的意象。在每個港口停靠時他都要購買樂譜,他還買了一架鋼琴在船上用於創作。那年他才18歲。空閑時間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學習柏遼茲的《樂器論》,還要抽出時間閱讀荷馬、莎士比亞、席勒和歌德的作品。盡管如此充實,長期的航海還是引起了敏感的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抑鬱,他在寫給巴拉基列夫的信中說,在海上呆了兩年後,他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上音樂課了。他開始渴望成為一個專職的作曲家。後來他回憶道。“不知何故,遙遠的土地開始吸引我,雖然,正確地說,海軍服務從來沒有讓我很高興,而且根本不適合我的性格。”

盡管後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背離了五人團的創作理念,但他仍然其投入了極大心血,編輯他的朋友們的遺稿並組織演出推廣。這些證明了五人間的最珍貴的友情。也使得我們今天能夠了解到五人團的創作,聽到那些未完成的手稿中的美妙的音樂。像鮑羅丁的傑作《伊戈爾王子》手稿極為淩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和他的學生格拉祖諾夫進行了大量修改和創作,實際上這是鮑羅丁、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和格拉祖諾夫三人合作的產物。而對穆索爾斯基的音樂的修改則更為複雜。當初穆索爾斯基的音樂被認為粗製濫造,現在因其獨創性而備受推崇,除了《荒山之夜》,其他由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和其他人修訂的版本如今都已恢複為原作,而對這一點似乎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在好友去世後編輯他的那些音樂時就已經意識到了。他曾寫下過:

“如果穆索爾斯基的作品注定要在作者死後五十年不褪色(屆時他的所有作品都將成為任何一個出版商的財產),那麽這樣一個考古學上準確的版本總是可能的,因為他的手稿已經離開我進入的公共圖書館收藏。然而,就目前而言,需要一個用於表演的版本,為了實際的藝術目的,為了讓人們知道他的巨大才能,而不是僅僅為了研究他的個性和藝術罪過。”

後來,發生的事情正是這樣的。

 

(二)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是一位管弦樂大師,他的管弦樂作品具有絢麗迷人的東方色彩。不過,今天被演奏最多的隻有《天方夜譚》。另一個被較多演奏的是一支很有特色的小曲《野蜂飛舞》,此曲出自他的歌劇《薩旦王》,故事取自普希金的《沙皇薩爾塔的故事》,講被陷害的王子化為也野蜂複仇的故事。這段管弦樂作品曾被改寫過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的曲目。我這裏隻有鋼琴和小提琴的版本,以前聽過大提琴的版本也非常精彩。不過,這裏可以對比聽一下海菲茲和米爾斯坦的不同的小提琴版本。兩個人都是俄羅斯的小提琴大師,但風格非常不同。這裏我還放一個馬友友演奏的大提琴版本,馬友友拉的飛快,好像比小提琴更快,當然它們的改編不同,不好比較。今天年輕一代的小提琴家有人會演奏的更快是一定的。

 

 

1. 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by Milstein

2. 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by Heifetz

3.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by Youyou Ma

4. Rimsky-Korsakov_ 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by John O'Connor

5 Rimsky-Korsakov- Scherherazade, op. 35 - The Story of the Kalender Prince

6. Rimsky-Korsakov 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2

7. Rimsky-Korsakov_ Sadko - Lullaby

8. Rimsky-Korsakov_ The Tsar's Bride

 

(三)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創作的許多歌曲也非常優美。201年,DG公司出版了一盤安娜·涅特萊科演唱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專場音樂會的現場錄音專輯:《寂靜的夜晚》。安娜是現在俄羅斯最出色的女高音,近年來她一直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演出,是大都會歌劇院的首席女高音。不過,這場戰爭因為她堅持不肯公開反對俄羅斯而被解雇了。和她經曆相似的,還有瓦列裏·捷傑耶夫。兩人過去都支持過普京,現在又不肯公開反對俄羅斯。捷傑耶夫是世界級的指揮大師,過去是德國慕尼黑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現在也被解雇了。我們後麵聽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樂時會聽到他的版本。令人感慨的是,安娜被譽為是維什涅夫斯卡婭的繼承人,維什涅夫斯卡婭在冷戰時不能去英國參加為她寫的作品的首演,最終甚至不能在蘇聯生活而流亡西方。今天在西方的俄羅斯音樂家又受到排斥。時光變幻。

對比安娜和維什涅夫斯卡婭兩代俄羅斯的最偉大的女高音的演唱很有意思。安娜的聲音似乎比維什涅夫斯卡婭更輕盈。兩人都演唱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夜鶯與玫瑰》,安娜的演唱比維什涅夫斯卡婭慢了不少。現在的音樂家的演繹通常比過去慢很多。至於誰唱的更好,就因聽者而異了。最後,為了向安娜致敬,我在這裏特地放她在DG2008年出的安娜·涅特萊科紀念專輯中的幾支非俄羅斯作曲家的歌曲。音樂應該超越國界和政治。音樂是上帝給人類的禮物。

其中,挪威作曲家格裏格的Solveig's Sang,《索爾維格之歌》:

《索爾維格之歌》,非常有名,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它是格裏格為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詩劇《培爾·金特》所作的配樂,是《培爾·金特》組曲中的最後一支曲子。《索爾維格之歌》也是格裏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的曲調美麗憂傷,婉轉悠揚,十分動聽,甚至被譽為“挪威第二國歌”

雷納爾多·哈恩,《L'Enamourée》:

哈恩是委內瑞拉裔法國作曲家。10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1909年成為法國公民。一戰爆時,他誌願加入軍隊作戰。戰後曾在戛納和巴黎的歌劇院任指揮,並撰寫音樂評論。他寫的一些歌曲旋律優美動人,同時讓他出名的還有他是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同性戀伴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中有一個人物就是以哈恩為原型而創作。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Requiem-PieJesu》: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是1948年出生於英國的現代音樂劇作曲家。此人獲獎無數,他創作了一些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百老匯音樂作品,比如,《貓》,《埃維塔》,《歌劇魅影》。1988年榮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士頭銜,1992年被英國女皇冊封為騎士,1996年歲末再次被授予終生勳爵,成為貴族院成員。

1972年,韋伯與第一任妻子莎拉·秀吉兒結婚,育有兩個孩子,這段婚姻維持了11年,兩人於1983年離婚。1984年,韋伯與“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結婚。1990年離婚。韋伯的第三任妻子是瑪德琳·古登,兩人於1991年結婚,生了三個孩子。韋伯與“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的婚姻曾被評論感情十分浪漫卻短命。6年的婚姻已經不能算太短了。不過,浪漫是肯定的。因為這支深情的“PieJesu”就是韋伯為他當時的愛妻“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量身訂做的。它是的音樂劇《安魂曲》中最著名的曲目。PieJesu一般譯為:仁慈的耶穌、求主垂憐、願主庇佑等意,是為了紀念一些因戰火而失去家庭的孩子們的。

這裏用來紀念烏克蘭的那些死者吧。他們死時不知道如今烏克蘭已經成為世界軍力第二的丐幫大國了。不過,他們不能複活了。同情和哀悼對於那些死者毫無意義。但這裏暫時不包括布恰市“屠殺”的死者,據說經堅定那裏的所謂埋葬了數千平民的“萬人坑”裏都是普通墓地的正常的死者,可能隻是被這場戰爭利用成了輿論戰的武器了。

 

 

1. Anna Netrebko_Rimsky-Korsakov Ne Veter, Veya S Visoti, Op. 432

2. Anna Netrebko_Rimsky-Korsakov The Line Of Flying Clouds Grows Thin

3. Anna Netrebko_Rimsky-Korsakov Plenivsis' Rozoy, Solovey, Op. 22

4. Galina Vishnevskaya_Rimsky-Korsakov _ The Rose & The Nightingale

5. Anna Netrebko_Grieg_ Peer Gynt - Solveig's Sang

6. Hahn_ L'Enamourée

7. Lloyd Webber_ Requiem - Pie Jesu

 

 

不談戰爭談音樂 — 俄羅斯的音樂家隨筆
不談戰爭談音樂 —《基輔大門》
不談戰爭談音樂 — 前蘇聯的大美女
不談戰爭談音樂 — 鮑羅丁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貝多芬的男情人們-Op.109(2)
靜夜鋼琴聲
那些讓人生顯得太短的聲音
從貝多芬的“晚期風格”到崔健上“中國好聲音”
Vocalise:練聲曲
阿根廷探戈: 那幾乎就是愛情了
歲末漫談貝多芬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悲傷 -zaocha2002- 給 zaocha200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02/2022 postreply 00:54:5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