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烙春餅的祖傳秘籍

來源: 世界在我心中 2022-02-04 06:57:4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30 bytes)

   立春吃春餅的習俗在我國已有近 1700 年的曆史了,不過我家用春餅招待客人的曆史也不短了。我小的時候和姥姥住在一起,那時家中來客人,姥姥就經常烙春餅招待客人。我媽媽不僅經常烙春餅招待客人,還把自己烙的春餅作為禮物送給別人。我來到美國以後在家裏宴客,一般都少不了春餅。
  我家做的春餅和別人做的春餅做法是不一樣的。無論在百度還是維基百科裏,春餅的定義都是: 春餅是用燙麵烙的一種雙層薄餅。雙層薄餅由於要兩麵烙,這樣每一層薄餅要有一麵接觸大勺底部,接觸大勺底部的那麵就會變硬。
  在我姥姥的那一代,她烙的是四層薄餅,中間的兩層不接觸大勺底部,這兩層比外麵的兩層又薄又軟,比外麵的兩層好吃多了。姥姥把裏麵的兩層給客人吃,自己吃外麵的兩層,她說烙四層的做法是她向家裏老人學的。
 我媽媽開始也烙四層,後來她想既然裏麵的兩層好吃,是不是可以增加裏麵的層數呢?起初她烙六七層,然後又增加到十層。經過幾年的不斷實踐和發展,媽媽從每次十層到二十層,幾年前達到了三十層,即烙一張餅可以揭出三十層春餅,每一層的餅薄如紙,透明又有韌性。吃過她烙的春餅的人無不為之稱讚,在媽媽現在烙的春餅裏,每一張春餅可以說充滿了她的創新和智慧。更有趣的是,我的表哥家住北京,有一年去看望我媽媽,我媽給他烙了春餅。他回北京後有一天去全聚德烤鴨店吃烤鴨,席間他發現全聚德的餅不如我媽做的,他把服務員叫來說把你們的經理找來,經理來後,他說你們全聚德的餅還不如我姑姑烙的,實在太差了,這就算作一個花絮吧。
  我在烙春餅上沒能在我媽媽的基礎上繼續創新,不過在春餅的吃法上有些創意。我把春餅由主食變成了主食和甜點,飯後可以吃冰激淩春餅,水果春餅。
下麵我就把我們家烙春餅的秘訣告訴大家,希望各位也能烙出高水平的春餅來,也許還有比我的水平高的。

  第一步:合麵
用普通的麵粉,水溫在 60 度左右時再合麵。麵的硬度要適中,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麵合好後,每隔十五分鍾左右揉一次,一小時後可以開始做餅。如不能馬上做可以放到冰箱保溫層裏。
   第二步:做餅
如做 30 層為一張餅的話,先像擀餃子皮那樣,切或揪 30 個劑子(小麵塊),但不能一樣大,要 28 個小的,兩個大的。小的和餃子皮的用麵量差不多,大的可以比小的大一倍左右。把 28 個小的擀成像餃子皮大小,把兩個大的擀得大一些和厚意點。把一張大的放在手上,抹上一層油,油要抹勻,但不能多,然後放一張小的,再在小的上麵抹油,再放一張小的,這樣把 28 張小的都放上以後,最後 再放一張大的。這樣第一張和最後一張都大,就把 28 張都包在裏麵了。烙的時候隻有這兩張大的接觸 大勺的底部,28 張小的都接觸不到大勺。這就是秘訣的關鍵所在。建議初學者可以先從每次十層左右開始試做,逐步增加層數。
   第三步 擀餅
接下來要把抹上油的 30 層像餃子皮大小的餅擀成大餅,這也是很難的工序呀。如用擀麵杖直接擀的 話,就會出現有大有小,有薄有厚,這是由於層數太多裏麵有油很滑的緣故。那麽,開始不能用擀麵杖擀,隻能用手來按,要按了一麵翻過來再按另一麵,要這樣翻幾次才能按好。按到差不多大小,最後用擀麵杖兩麵再擀兩下。
   第四步 烙餅
大勺裏放油少許,把擀好的餅放在帶蓋的大勺裏,用微火烙,兩麵不斷地來回翻,10 分鍾左右才能烙 好。如火大 3 到 5 分鍾就能烙好,但兩麵會出現兩三層粘在一起的現象。餅烙好後要一層一層的揭 開,如能馬上吃,可以把揭開的餅放在保溫的地方。如不能馬上吃,吃的時候用蒸鍋熱了以後再吃為 好。
可以一邊烙一邊做,我是烙好一張也又做好一張了。
 吃春餅時包什麽好?可以說好卷的都可以,下麵我介紹一些我經常做的: 第一類:以絲為主的炒菜
1, 炒土豆絲
2, 炒豆芽
3, 炒酸菜
4, 炒韭菜雞蛋 5, 炒木耳黃花菜 6, 炒芹菜粉條
第二類:肉類 1, 烤鴨
 2, 醬豬肉牛肉等 3, 鹵鴨,鹵豬肉等 4, 熏雞,熏豬肉等
第三類:炸的東西
1, 炸蝦片
2, 炸脆麵 放上炸的東西,春餅吃起來又香又脆。
 另外,吃上述這些菜要配上甜麵醬,蔥絲會更好吃。
第四類:水果和冰激淩
 由於在美國飯後經常吃甜點,春餅皮和水果冰激淩一起吃,也非常有特點,這是我的創新了。 用春餅皮包:
 1, 水果和果醬,水果要軟的,如草莓,香蕉。

  2, 水果和冰激淩
  3, 隻有冰激淩
  4, 水果和果醬加杏仁片(很脆)

   吃完了春餅,了解一下春餅的曆史,吃春餅才能更加回味無窮。
   以吃春餅來迎春的習俗始於東晉,即公元 316-420 年間,那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 烙成的薄餅攤在盤中,放上蔬菜,因此稱之為“春盤”。後來不僅立春這一天食用,春遊時人們也帶 上“春盤”。到了唐宋時,這種風氣更為盛行。有著名詩人杜甫的和陸遊的詩句為證,這些都真實地反映了唐宋時期人們這一生活習俗。在唐代,春盤又叫五辛盤。明代李時珍說:“以蔥、蒜、韭、 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到了宋代春盤、五辛盤才稱為春餅。宋朝吳自牧在 《夢梁錄》中這樣描述:“常熟糍糕,餛飩瓦鈴兒,春餅、菜餅、圓子湯。”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 之家,也多食春餅。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打春》中記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 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鬧也。”這樣,吃春餅逐漸成了一種傳統習俗,傳說吃了春餅和 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認為吃了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 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後來,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春餅”經炸製,又派生 出春卷了。春餅是春卷的祖先了。
     下麵引用曆史上著名詩人的名句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注:春盤即現在的春餅
   唐代杜甫的《立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宋代陸遊的《立春日》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盤放手空。
天地無私生萬物,山林有處著衰翁。
牛趨死地身無罪,梅發京華信不通。
數片飛飛猶臘雪,村鄰相喚賀年豐。
 元初耶律楚材的《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
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嚐!
木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藉絲長!
 勻和豌豆搡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
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一看見春餅,我這個吃貨就進來了,最愛春餅。 -南瓜蘇- 給 南瓜蘇 發送悄悄話 南瓜蘇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4/2022 postreply 07:40:36

多謝分享你媽媽的秘籍,有機會試試。有個問題,為什麽不蒸呢?蒸不是省事多了嗎? -GoGym- 給 GoGym 發送悄悄話 GoGy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4/2022 postreply 08:18:58

GG好,越俎代庖一下,蒸餅沒有烙餅香。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4/2022 postreply 12:39:17

謝多多! -GoGym- 給 GoGym 發送悄悄話 GoGy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4/2022 postreply 13:35:14

讚!趕麵考功夫。不知到樓主用過春芽混合來烙春餅沒有? -nearby- 給 nearby 發送悄悄話 nearb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4/2022 postreply 13:51: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