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引用的知乎不是已經很好地回答你的問題了嗎? 是通過海路運到山東的中共部隊,再擴散到華北部隊

國共內戰蘇聯援助中共武器裝備史記 - 知乎

1946年5月20日東北局曾致電中央:蘇軍堅決支持東北野戰軍死守四平,並已經指示駐朝蘇軍立即提供彈藥應急,並勸中共在關內另辟戰場以減輕東北壓力。5月28日,駐朝蘇軍第一批82挺輕機槍、32挺重機槍、43萬發子彈和1萬箱炸藥及大量電器材料等即由海路運往山東。至6月下旬初即已運送三批。以後運送則更為頻繁,數量也更大。到8月間,步槍已達數萬支,機槍達上千挺,最多一次朝鮮蘇軍即提供了上百車皮武器彈藥。

四平一役打響前,中共東北軍隊就已編成34萬人,裝備充足,光步槍就近20萬支,有輕重機槍近7000挺,各種炮700餘門。而且,照林彪等報告,當時所得武器數量因為太多,部分武器剩餘,隻能暫存於倉庫中。3月中旬蘇軍又從朝鮮“給槍三萬(餘)支”。

1946年5月下旬遼東軍區司令員肖華電告,駐朝蘇軍已按約定開始經過南滿遼東軍區向山東的中共軍隊發送武器彈藥。第一批運送去東北的,有重機槍83挺,輕機槍32挺,子彈43萬發,炸藥1萬箱,還包括一批電氣材料、廣播電台、印刷材料和攝影機等。這批物資均已秘密經由安東通過海路運去山東煙台,送交給了陳毅的部隊。蕭勁光也於5月前後代表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民主聯軍司令部,向駐旅順蘇軍提出,希望將駐旅順的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轉交給中共方麵。蘇軍經過一周準備,將存放在大孤山的15車皮武器交由蕭勁光接收。一個月後,又向蕭轉交了一批新的武器,包括兩軍列彈藥。史料來源博伊科:《解放使命》;伊柳德尼科夫:《穿越大興安嶺》,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編:《在中國道路上(1937—1945)——回憶錄》,莫斯科,1989年,第302—303、336—337頁,轉見薛銜天等:《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

6月,駐朝蘇軍又進一步接連經過山東向華北中共部隊發送了兩批武器彈藥,其中第三批就有步槍5000支,子彈300萬發,高射機槍20挺,重機槍30挺,並有其他資材一批。這種大批量的武器彈藥輸送一直分期分批進行到8月份。史料來源:唐洪森:《國共爭戰大東北》,第385頁。

僅7月15日到8月7日,就運送了12145支步槍,182挺重機槍,506挺輕機槍,167個擲彈筒,7門炮,11164把刺刀,1000餘萬發子彈,43588發炮彈,6700發擲彈筒彈,22萬斤炸藥,以及500箱填裝炮彈的火藥等武器彈藥到山東。8月下旬還進一步運送了2000發山炮炮彈和50萬發七九子彈,包括100多車皮的各種彈藥。到9月,朝鮮北部所存日軍各種子彈、炮彈、炸藥和槍炮,2000多車皮(一車皮載重約40—50噸)的物資已全部運抵安東,數量之大,已非過去海船運量所能解決。故根據遼東軍區要求,中共中央明令山東膠東軍區全力組織機輪船前往安東“運輸物資,愈快愈好”。史料來源《肖華致陳、黎、舒並報東北局、中央電》,1946年5月28日、6月15日、6月23日、8月9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