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報國:二戰中為美國捐軀的華人青年們

本帖於 2025-05-02 08:04:06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宇中一塵 編輯

忍辱報國:二戰中為美國捐軀的華人青年們

寫這個題目有兩個原因。第一,今年是二戰結束八十周年,人們在談論二戰時,大多關注中國的抗日戰爭、蘇聯衛國戰爭、以及盟國對納粹作戰等,很少談論美軍中的華人戰士。原因是現有的資料很有限,本文希望在此拋磚引玉,引起重視。第二,在談論美國華人曆史時,人們往往忽略二戰從軍這個重要問題,從美國華人史的角度來看,二戰時期是一個轉折點,美國部分修訂了1882年開始執行的排華法案,允許每年可以有少數華人移民美國。這為六十年代全麵修改移民法奠定了社會基礎,此後,華人地位逐漸提升。希望了解這段曆史對大家觀察現在的美國華人狀況有益。

背景: 二戰時華人狀況

根據US Census Bureau 1940年的人口統計數字,當時全美人口1億3千萬,華人總人口隻有十萬六千 人。二戰期間,大約有一千二百萬美國人從軍,其中華人大約一萬三千人到兩萬人,60%在美國出生,40%在中國出生,少年時代來到美國。有大約1300 人犧牲,受傷、失蹤者更多。下麵介紹幾位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我能找到的人物隻有兩位,下麵與大家分享。

文武兼備的Francis Wai

 

 

 

 

 

 

 

1917 年生於夏威夷火奴魯魯,父親是廣東移民,母親是夏威夷土著居民。Wai少年時代起就喜歡體育活動,參加劃船、美式足球、拳擊等項目,並且取得優異成績,為日後從軍奠定了良好的身體素質。

1940年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原本計劃跟隨父親從事房地產業,但當時亞太局勢已經呈現危局,他決定加入夏威夷國民警衛隊。

上級很快發現他出眾的智力以及領導能力,送他到喬治亞預備軍官學校學習。1941年9月,Wai獲得陸軍軍官資格,回到夏威夷國民警衛隊。隨後國民警衛隊被整編為陸軍34 師團,他被分配到師團參謀部,晉升為連長。

1941年12 月,珍珠港事件爆發,34師團第一次參與實戰。1943年,34師團奔赴澳大利亞、新幾內亞等太平洋戰場,參與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蛙跳式奪島戰役,與日軍進行兩棲作戰,Wai表現出冷靜的頭腦,深得官兵喜愛。

1944年,34師團奔赴菲律賓,參加麥克阿瑟指揮的“無畏行動”戰役。10月20日,34師團與19師團共同參戰,任務是奪取一處海灘。日軍事先修築了堅固的防禦體係,美軍發動四輪進攻都未能取勝。

Wai參加了第五輪進攻,日軍密集的火力使美軍傷亡慘重,多數軍官陣亡,士兵群龍無首,陣地一片混亂。Wai作為參謀人員,部署的位置離前線較遠。危急時刻,他挺身而出,給出清晰的命令,並且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麵,用手雷炸毀三座日軍碉堡,協助戰友消滅第四座碉堡。在向第五座碉堡進攻時,中彈身亡,Wai的英勇行為激勵戰友們最終奪取勝利。

Wai殉國後,被授予美軍第二等獎章。2000年,晉級為最高獎章Medal of Honor,成為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亞裔軍人, 克林頓總統親自將這枚獎章交給Wai弟弟。

女英雄Hazel Lee

1912年生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父母都是廣東移民,經營洗衣店為生。Lee高中畢業後,從事電梯操作員工作。19歲時,陪同朋友參加飛行訓練課程,立即對飛行產生興趣,節省工資,交學費、學習駕駛飛機。

1943年,空軍招募女飛行員,從事後勤工作,使更多男飛行員可以到前線參戰。Lee報名參加,在德克薩斯受訓,翌年獲得飛行執照,到多個地區執行任務。同事們稱讚她勇敢、頭腦冷靜。

1944年11月23日,Lee執飛從紐約州Niagara Falls到蒙大拿州Great Falls。著陸後,指揮塔給出的信號不清晰,她駕駛的飛機與另一家飛機相撞起火,Lee嚴重燒傷,兩天後在醫院去世。

當時女性不能參與戰鬥,所以女飛行員們在軍隊中的身份是平民。因此,所有犧牲的女飛行員們都沒有得到犧牲軍人待遇。1977年,國會通過法案,正式承認女飛行員們的軍人地位。2004年,俄勒岡州 飛行榮譽殿堂(Oregon Aviation Hall of Honor)接納Lee為成員,承認她的英勇和貢獻。2010年,國會授予女飛行員們國會金獎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這是美國平民能得到的最高榮譽之一。  

華人在軍隊中的地位

當時美國實行種族隔離政策,軍隊也不例外,黑人和白人被編入不同的連隊。華人人數較少,沒有單獨建製,基本上和白人在一起,華人青年們在種族歧視的大背景下,積極參戰,很多人獻出了生命,他們的愛國熱情被肯定,一些非公民的華人獲得公民身份。

其次,華人在軍隊中地位較低,幾乎沒有指揮權。上文提到的Wai屬於少數特例。

第三,二戰中有些家庭有多人犧牲,華人也不例外。Hazel Lee的弟弟Victor Lee 是一名坦克兵,和納粹作戰,1944年底犧牲在法國戰場。一個平凡的華人家庭為世界反法西斯勝利貢獻了兩個孩子。

最後需要說明一點,軍方招募某些華人士兵時,有意讓他們從事和中國有關的工作,因為他們少年時代來到美國,了解中國、會中文,例如華人熟知的飛虎隊,大多數成員都是華人。

二戰與華人地位提升

從華人曆史的角度來看,參戰改變了華人地位。早在1882年,美國製定排華政策,禁止中國勞工移民美國,並且禁止已經來美的華人加入美籍。排華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華人人口長期徘徊、甚至減少。同時,因為美國允許已經來美的華人把親屬接到美國,也產生了一批paper sons,即製作假文件,讓一些年輕男子冒充兒子,來美國投靠“父親”。1907年,舊金山發生大火,燒毀市政廳,有關華人的檔案毀於火災,這也讓某些華人有機可乘。

另外,早期華人大多生活在唐人街,從事體力工作,或者經營小生意,和主流社會脫離。當時一些陋習,例如抽鴉片、男人留辮子、女人裹小腳,都使白人種族主義者加深了對華人的歧視和排斥。

二戰從軍,華人開始大規模接觸主流社會,主流社會也開始正麵認識華人。受益於戰後的老兵法案,越來越多的華人離開唐人街,到其他地方學習、工作。回顧曆史,有喜有悲。在做出評價之前,了解更多信息,有助於我們全麵理解曆史。

結語:國會承認華人戰士的貢獻

2018年,國會通過法案,授予六名二戰華人老兵國會金獎,這是國會給與平民的最高獎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死不足惜 -Opa- 給 Op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17:27:53

說的是你自己嗎? -費城廢話- 給 費城廢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2/2025 postreply 22:53: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