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懷舊,翻出來一個二十多年前的記事本。
這個記事本一看就有歲月,褐色的牛皮麵非常有滄桑感,打開一看,裏麵雜七雜八地寫著幾十年前的流水賬,其中很多事情都記不起來了。這個記事本裏麵居然有很多頁的通訊錄,記錄著我曾經認識和聯係過的人。通訊錄裏麵基本上就是兩項:姓名和電話號碼 (那個時候中國好像還沒有電子郵箱,沒有WeChat,沒有Messenger, 沒有Facebook, 沒有 LinkedIn 什麽的。)令我驚奇的是,我這個記事本裏麵的聯係人,居然有475人之多,簡直是太瘋狂了。
趕緊看看我現在用的手機,我手機裏麵目前有聯絡人102人,哈哈,我現在的能聯係到的人,隻有不到二十五年前的百分之二十五了。
分一下類:
親人:10 人。
小學同學 1 人。
中學同學 1 人。
大學同學 2 人。
研究生同學:0 人。
前同事:20 人。
狐朋狗友:15 人。
有點兒印象的人:30 人。
沒有印象的人: 33 人。
從我的二十多年的記事本上的475人到現在手機裏的102人,很多人與我漸行漸遠了。我知道有幾十個人是永遠地離開了我被上帝請去喝茶了也有幾十個人是被黨請去喝茶了,有些人是因為再也沒有交集也就不聯係了。(比如說是倫敦奧運會的組委會的那些人,2012年過後,人家就幹人家的老本行了,比如當老師,炒股票,開地鐵,教鋼琴,和我再也沒有交集了,所以,這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了。)
回想起來我認識的這些人,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我希望認識他們:剛到了社會上或者是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需要提升自己,開拓眼界,就希望能夠認識更多的人,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和認可。那個時候,拿到一張名牌就像得了寶似的。當然,我也收到過很牛屄的名牌,比如收到過一張雙開門的名片,裏麵還夾著一張疊起來的100刀的美金,這是陳董事長的名片,一般人拿不到,哈哈。還收到過一張金箔的名片,那是廣東順德的一家企業老總的名片,每一張名片都價值不菲。當然,也收到過很多名人大腕的名片,但是,也有很多人從來都沒有給過我名片比如王指導,大穆,王哥,於哥,李夢華,莊哥,薩翁,塞巴斯蒂安科,我弟弟等等,太熟悉的人就不需要名片了。
第二個階段是別人希望認識我:那是因為那些年我在北京做奧運會,很多朋友,企業,單位,媒體的人都希望認識我。不管是什麽目的吧,那個時候我收到的名片很多,很多時候,一個晚餐就收十幾張名片,一個會議就收幾十張名片,一個講座就收上百張名片。很多時候,我都記不得對方是誰,於是,我很認真地在名片上注釋到:坐在陳劍旁邊的背頭金牙男,大雙眼皮狂笑女,海澱神秘吹牛男,雲來的疑似小蜜,紐約大廚改裝投資商等等。那個時候,我每周都要倒掉一垃圾筒的名片,哈哈。
第三個階段是我不想搭理別人:北京奧運會過後,我回到美國專心培養自己的孩子,帶孩子訓練,帶孩子比賽,全身心地撲在娃的身上,當時還有不少人越洋找我,但是,我的心思已經不在那些地方了,所以,我根本就不想搭理別人。從2009年到2018年的這十年裏,我新認識的人一共也不到十個人,哈哈哈,我基本上就是自閉了 -- 自創型自閉症!
第四個階段是別人不想搭理我:這就是目前我的階段,沒有了第一個階段,過去了第二個階段,飄過了第三個階段,現在這個階段,不隻是我不想搭理別人,我覺得別人也不想搭理我了,哈哈哈。可能是因為我現在的脾氣也大了,我見不得那些虛頭八腦的人說那些虛情假意的話比如:“我畫了幅畫自己特別滿意,準備送給你,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你,就送給別人了。”這話多假多虛偽,這種人我必須刪除。還有那些比屁還沒味道的話:“哪天有空咱們聚!”“改天請你吃飯!”“啥時候閑了咱們約。”等等等等,隻要聽到這些話,我基本上就不再搭理他們了。我現在就喜歡真心實意的人,哪怕敲門給我送一個香蕉呢,我都特別領情,總整那些虛頭巴腦虛無縹緲的事情,我就沒有好臉色給他們,哈哈哈。結果,人家也就不搭理我了。
我一直都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現在,我更耐得住寂寞了。我覺得,我的通訊錄上的聯絡人,在三十個左右就挺好,第一是能記得住,第二是能記得住,第三是能記得住,哈哈哈。
事實上是:很多很多人都與我們漸行漸遠了。
《版權漸行漸遠所有,翻印自在孤獨不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