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出頭天仍遙遠嗎?
作者陳乃健
本文原載於2001年5月29日 《世界日報論壇》
五月四日華裔鄺傑靈被內定為陸軍次長,除鄺氏外,被布希總統任命的華裔官員尚有部長趙小蘭、次長任築山、朱思久,有望被任命的為丁越、丁景安等數人。 日裔峰田更在去年六月被任命為商業部長,是亞裔入閣之第一位。 由此眾多喜訊看來,亞裔或華裔可謂捷報連連。 當然,同時間內,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令人無奈的消息:如印尼富商李白,白宮不當政治獻金案被判二年緩刑,罰款八百六十萬元,打破紀錄;聖塔芭芭拉華人餐館東主,因雇非法勞工而入獄三百六十天,諸多華文媒體皆聲稱這些重判案件實屬罕見。 其實,此種比率的兩極性捷報或重判,若以統計學上的常態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s)而言,都屬於正常。 因為亞裔或華裔人口成長到了某個程度;各種樣本自然增大,分配中的臨界區(critical region/area),數量也會增加。 多幾名官派部長、次長,或民選官員,是理所當然;而多幾件重判「刑事案」,若與主流報紙中的殺人放火新聞比起來,算是小巫見大巫。 看看近幾年因DNA檢測而被放出來的冤獄重刑犯,沒一個華人。 就此而言,敝人不得抱歉的說,有些華文媒體不無「危言聳聽」之嫌。 捷報連連,是亞裔個人努力的正常結果,值得欣喜,但要避免過分的「自我陶醉」。 破紀錄的糗、壞事會發生,也是自然無比,隻要理性「在意」即可,不必朝種族歧視的方向去胡思亂想或顧影自憐。 敝人常說,在美國若將種族歧視「長存我心」,那便從早到晚處處皆是。 所以光靠多幾個華人部、次長;如同非裔想靠個國務卿鮑威爾將軍、大城市黑人市長、軍中將領,明星球員等,是提高不了我亞非兩裔「個人」行情的。 越出沒有代表性的,「臨界區」而進入「常態區(Acceptance Region)」是我們終極的目標。隨機取一例, 此刻兩岸三地新移民正前赴後繼,能接受舊移民(有時也抱括第二代)的正確輔導甚至糾正是可行的方式之一,生活習慣更無需與之對抗而顯得格格不入。 正視「群體性」的努力與貢獻可由較簡單的做起,進而擴大並示範到不同領域,相信華人出頭天不會太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