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家庭在美國應屬哪一類?
本文轉載自 06-07-1992世界日報........
陳乃健
參考1992年的Consumer Behavior所提供的資料,美國的家庭,大致可分為六大類
第一類:上上家庭(Upper Uppers)在比例上約占百分之一弱,此種階層可謂美國的精英級家庭,也是最受崇敬的家庭。一般而言,他們繼承了大批產業,並具有一個頗負盛名的家世。終其一生,這些人將大量的錢財不斷的作為慈善樂捐,熱中「及笄禮」(Run Debutante Ball),擁有豪屋,送子女入名校,同時也是珠寶、骨董的「收藏」家及巨宅、旅遊的最大消市場。衣著穿戴方麵則越趨於保守,不願誇張,對虛飾毫無興趣。華人朋友,你在美是否已經高居此流?或尚差一點點? 莫忘了除擁有財富、地位外,「施」與「舍」更是被認同的基礎及晉升之階。
第二類:上下家庭(Lower Uppers),比率上約占百分之二,屬高收入人群,其錢財之滾滾而來,均賴以在商業或專業的獨道經營及打拚。這些家庭有白手起家,也有來自中產階級。在社交場合中算活躍型,他們購買華屋,遊艇、名表名車,其中若是「爆發型」(Nouveaux Riches)者,更是穿金戴銀,竭盡所能地為自己及子女塑造「富貴」形象,以傲視不如自己者。能被「上上家庭」接受則常是新貴們的終身己任,然其努力之目標大多延至第二代才被實現。筆者有一友人(德國後裔)既屬此類,然為了走捷徑而擠身上上之流,毅然捐出二十萬美金給好萊塢商會,可惜後續無力(一次便傷了元氣),隻好將捐款支票放大成匾額狀,高懸於辦公室以昭諸朋「此地無銀三百兩」。此公雖猴急了一點,但比上不足(為善不欲人知),比下有餘(一毛不拔)。中國人說:「烏龜爬門檻,就看這一翻」,吾友既有此心,在此預祝其早日「鯉躍龍門」,免受歲月蹉跎之苦。
第三類:中上家庭(Upper Middles),約占百分之十二,這些人沒有顯赫的家世,也不相信橫財在短期內會光臨自己,他們一生中最關心的便是自己的「前途」。此型者大多身懷良技,不是學者、專家便是大公司主管,他們篤信教育帶來的結果,也希望下一代能有專業知識或管理技能,而不至被淘汰出此階層。諸君們理想甚高,文化氣息和文明性格皆重,並喜交朋友,廣結良緣。對於消費方麵,無論在家電、家具、衣著等皆極注重品質。華人留學生步入中年後,在此階層者不少,均屬「自視甚高」之族,對於海外夾重資來美,舉止闊綽或行徑怪異(不知入境隨俗)之商人、寓公,經常嗤之以鼻。
第四類:中下家庭(Lower Middles),約占百分之三十,這個階層的組成大多是白領階級,包括公司、機構職員,商店店東……等及少數的特殊藍領如水電行老板、建築包工等,他們平時工作努力,守法務實並善作模範,「家」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歸巢,故經常親自動手而保持清新。衣著則注重整潔而非時尚。您是否雀屏此層?寄居異國有此成就,是屬不易,千萬人所景仰也!何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明日會更好。
第五類:下上家庭(Upper Lowers),約占百分之三十五,也是屬於家庭分配中的最大部分,這些所謂的藍領階級,包括了技術及半技術性的工廠操作員,他們所尋求的「被尊重」也就是職業上的安全感,男主人「一家之主」的使命感強烈,酷愛戶外運動,也是運動迷。抽煙,喝酒均超過一般程度。女主人則大部份在家料理家務及照顧小孩,也鮮有社交活動;中國人以前所謂的「娶妻取妻,燒飯洗衣;嫁漢嫁漢,穿衣吃飯」與其有相互輝映之處。
第六類:下下家庭(Lower Lowers),約占百分之二十,在這個階層內的人,大部份都未受良好教育,又無一技之長,所以經常性的失業造成社會福利的負擔,很多人居住於低於標準的貧民區內,他們在行為及想法上,經常抗拒中產階級而格格不入。購買傾向是屬於不注重品質型,衝動的購買欲也使他們時常舉債度日,同時這批人也是食物、電視及二手車等...的重要消費者。華人在此階層應不算多,萬一委屈此層,也勿頹喪,隻要保持心態健康,學習技能,無需掩飾吹噓,自然必有援手。西諺「當這扇門關時,必有另一扇門為你打開。」正是此意。
本文僅依據數年之統計資料而淺談一番,當然無法將各行各業一一言中,如果你的家庭在上述中是「以上皆非」或難於圈選,那則能勞駕閣下自命一格,無論是「鶴立雞群」或「雞立鶴群」,都將皆大歡喜;終究金錢不代表一切,人生是看自己如何去管理而能讓它過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