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薑炆鴨。
小店門口顯著位置擺放著一盒鴨蛋,$2.46一枚,“鴨蛋嗎”?我問。我想買來自己醃鹹蛋。
“鴨仔蛋”,一個店員答,越南腔的粵語。
哦,這個鴨仔讓我不寒而栗,繞路。
本師奶不忘初心,一門心思找子薑,菜架堆裏沒有,“有子薑嗎”,我又問。
她疑惑不解,於是乎我就解釋,老薑,子薑,未老的薑。。。
哦,“嫩薑,沒有”。那位女士的越南腔粵語流暢,字正腔圓。原來薑崽的稱呼名字不同,溝通問題之一。
“有鴨賣嗎”,來到魚肉攤前,我揚聲又問。仍然是我的粵語,到這個時候我還沒悟出來越南華人的粵語與廣州方言的粵語是天地之差。
兩個男店員,其中一個遲疑的答問我:“鴨麥?沒有鴨麥”,連續兩個來回的一問又一答。。。聽上去他以為我在找一個東東叫“鴨麥”。我準備舉白旗,投降。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男店員挺身而出似的衝過來,“有”!揮手示意跟我來。
我不知道他有什麽,就跟著他來到一排臥式冰櫃前,他用手指了一下,哦,duck, yeah!
我挑了一隻肥鴨,笑盈盈地向他表示感謝。他倆正在用我聽不懂的方言嘀咕什麽,估計一位還在向另一位科普“它是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