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斯大林大道到馬克思大街 -- 柏林的斯大林建築: 城市規劃的典範和樣本

來源: berlinsky 2023-01-15 13:17:1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190 bytes)

 

 

柏林的斯大林大道在德國家喻戶曉,而遠道而來的中國遊客卻少有問津。

作為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東德)規模最大的建設工程,斯大林大道憑借其恢宏氣勢和政治宣示意義,成為冷戰時期東歐城建史上的明星。整條大道及延長線綿延約四公裏,雙向六車道,寬近90米。從東柏林的樞紐亞曆山大廣場至法蘭克福門,道路兩旁配以整齊劃一、相互呼應的高層建築,酷似北京的長安街。但與北京不同的是,斯大林大道兩旁的大樓絕大多數是住宅樓和休閑場所,而非政府駐地。居民樓下是比機動車道還要寬敞的便道,綠樹成蔭,芳草碧綠,走在斯大林大道兩側,行人仿佛漫步公園之中。

 

和柏林許多地方一樣,斯大林大街見證了德國在二戰後作為冷戰前哨和歐洲中心的曆史變遷。這條位於弗裏德裏希斯海因地區的交通幹道在戰前原名法蘭克福大街。1949年10月,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在蘇占區宣告成立,定都東柏林。西柏林則由美英法三國共管。當年12月,東德政府為慶賀斯大林70壽辰,以領袖之名重新命名了法蘭克福大街,豎起斯大林塑像,並決定啟動規模宏大的無產階級住宅區建設計劃,自此揭開了冷戰中東西柏林、東西德國和東西陣營間的城市建設競賽。

此時的斯大林大道和整個柏林一樣,到處是斷壁殘垣和轟炸留下的廢墟。戰後的柏林幾乎找不到一棟保存完好的房子。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人們隻得在老建築的地下儲藏室裏蝸居。1951年隆冬,東德政府以斯大林大道為試點,正式在柏林啟動了縮寫為NAW的國家建設計劃(Nationale Aufbauwerk),號召全民清理廢墟,共建家園。誌願勞動沒有工資,但在每個人的手冊上記錄工時,奉獻越多就能得到相應的分房優惠。成千上萬的人們參與到這場運動中,僅50年代初,東柏林居民就累計參加義務勞動四百萬小時。正如東德國歌《從廢墟中崛起》唱道的那樣——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讓無比美好的陽光照耀祖國的天空——團結和建設成為那個時代的主題。

 

在清理廢墟的同時,東德政府組織國內最知名的建築師到蘇聯考察,為斯大林大道尋找設計靈感。由總設計師Hermann Henselmann帶隊,考察團訪問了莫斯科、基輔、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等城市,並起草了東德城市規劃十六點綱要。綱要對斯大林大道和東柏林重建提出如下要求: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應體現社會主義特色,同時兼顧柏林的曆史布局和建築風貌;市中心要滿足大型集會需要,矗立標誌性建築,並使之成為整個城市的縮影;既要注重市區綠化,又要突出城市區別於鄉村的現代化特征,等等。在政治家和設計師眼中,斯大林大道是社會主義建設在德國的啟動工程。建設一經完工,不僅要向全世界展示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也將成為二戰結束後大城市規劃的典範和樣本。

 

1951至1958年,東德政府和人民憑借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完成了斯大林大道一期建設工程。一期工程覆蓋從斯特斯堡廣場(Strausberger Platz)至法蘭克福門以東的路段,道路兩旁對稱矗立起近十組被稱為“工人宮”(Arbeiterpaläste)的豪華住宅群,建築用料70%是在戰後廢墟上整理收集起來的。工人宮內的近5000套公寓,三分之二優先分配給清理戰後廢墟的婦女、建築工人和誌願者。從地下室搬到現代化公寓的人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些大樓全部采用中央供暖,家家戶戶擁有私人廚房和貼有瓷磚的浴室,電梯、電話、熱水一應俱全。樓後是各小區的獨立花園和兒童活動場,樓前是富麗堂皇的林蔭大道,樓下有餐館、商店和咖啡廳,地下通1930年代建成運營的地鐵。

 

正如十六點綱要所規定的,斯大林大道一期工程實現了社會主義藝術特色和德意誌民族風格的統一。社會主義特色體現在建築高度和立麵的整齊劃一。它們有的方方正正,有的類似蛋糕層層上升,模仿莫斯科的“七姐妹”。住宅樓外牆遍貼梅森瓷磚,浮雕和花紋突出革命主題,雕塑則以工農形象為主。另一方麵,在傳承古典風格上,工人宮的底層普遍采用古希臘的愛奧尼和多立克柱式,以(納粹政府情有獨鍾的)天然洞石(Travertin)為建築材料。陽台和窗框注重雕飾,與普魯士時期柏林建築大師申克爾的古典主義風格一脈相承,意在展現東德比西德更好地繼承了本民族的審美傳統。

 

十六點綱要中所強調的“建造能主導城市天際線的標誌性建築”也在斯大林大道一期工程中得到了極好的體現。法蘭克福門和斯特斯堡廣場是整條道路的兩個節點,也是東柏林50年代的城市新地標。法蘭克福門建於1953至1956年,它的造型模仿了18世紀初柏林市中心禦林廣場(Gendarmenmarkt)的兩座對稱教堂。兩座帶有穹頂的尖塔仿佛東柏林的哨兵,把守著入城的門戶。斯特斯堡廣場被為橢圓形的樓群環繞。兩座層層上升的塔樓取名為兒童之家和柏林之家。兒童之家類似少年宮,大樓內有兒童劇場、兒童用品商店和兒童醫院等設施。柏林之家則為市民提供消費、餐飲等休閑服務。

 

工人宮帶給人們的便捷、舒適、甚至奢華的社會主義生活是戰後絕大多數歐洲人求之不得的,也和西柏林同時期興建的住宅樓形成鮮明反差。戰後,西德政府為了盡快讓更多人居有其所,趕工修建了一批質量較差的簡易公寓(其中大部分如今仍被使用)。為了節省清潔保養成本,政府還動員居民鏟除老建築外牆上殘存的浮雕裝飾,致使光禿禿的板樓遍布全國。不過,為了和東德一爭高下,西方陣營也在50年代推出了西柏林的麵子工程——漢薩住宅區(Hansaviertel)。充滿現代主義氣息的漢薩小區與斯大林大道風格迥異,采用樸實無華的高層、平頂、行列式建築。這些塔樓與宮殿般的社會主義工人住宅相比簡約、低調得多。

 

這是一場有關城市規劃、建設速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競爭,最終歸結為兩種不同製度的比拚。而在50年代初,東西德之間孰優孰劣還並不明朗。然而對速度的追求很快給東德政府帶來一場危機。這個被稱為“六一七”事件的導火索就發生在斯特斯堡廣場的建設工地上。斯大林大道自1951年動工起就不斷創造速度奇跡。1951年,為迎接第三世界青年大會,東柏林在半年多時間裏建成了德意誌體育館。1952年7月,三組高層住宅率先封頂。12月,首批1148套住房交付使用。韋伯草坪(Weberwiese)的高層塔樓更是創下150多天建設完工的記錄。

 

 

 

 

所有跟帖: 

1953: 東柏林的斯大林大街工程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378 bytes) () 01/15/2023 postreply 13:19:14

捍衛自由。。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23 postreply 13:21:19

1961年斯大林大道更名為卡爾馬克思大街。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1524 bytes) () 01/15/2023 postreply 13:24:47

"蛋糕風工人宮殿"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907 bytes) () 01/15/2023 postreply 13:29:23

德國的現代建築是一部批判的曆史,充滿矛盾性與複雜性。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23030 bytes) () 01/15/2023 postreply 13:23:08

柏林的建築物很單調,與歐洲其它大城市完全不一樣。也許是戰爭把舊的都摧毀了。 -beijingconnection- 給 beijingconnection 發送悄悄話 beijingconnecti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23 postreply 16:46: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