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http://千萬不要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作者 | 武誌紅 編輯 | 張罐子 責編 | 陳沉沉

 

作者 | 武誌紅
編輯 | 張罐子
責編 | 陳沉沉
先問大家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對於“啃老”這件事,大家怎麽看待?
相信很多人基本講的,都是年輕人不自我負責,而去依附父母,啃食父母的利益。
這種事確實不在少數。
但在我們社會中,同樣常見的,是父母在啃食孩子,離不開他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人帶孩子這件事。
的確,很多年輕人需要父母過來給自己帶孩子。
但我見過一些個案和現實故事是,老人非要住過來帶孩子,或者非要把孩子帶走,年輕人不接受就大鬧。
還有一個非常典型的說法是,孩子翅膀硬了。
父母養育孩子,覺得孩子翅膀硬了,能夠在天空中翱翔,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這種想法很匪夷所思,背後往往意味著:
他們不接受孩子長大後與自己分離,從而發展自我。
 
當然,今天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指責父母,而是想和大家了解一下“分離”這件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麽有的父母,反而離不開孩子。
其一、他們不知道活出自己是什麽感覺。
當一個人不能聚焦在自身,無法過好自己的人生,自我便出現了停滯。
而孩子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和他們在一起,能感受到被活力滋養了。
並且,參與孩子的人生,更容易填補自己的空虛和虛弱。
其二、麵對孩子,他們舍不得放棄權力。
很多人在社會上,很難有自己說了算的權力,難以再贏得別人的尊重。
而麵對孩子,有太大的權力。
所以,一些父母離不開孩子,隻不過是“離不開別人服從自己”的感覺。
但,一個人的正常成長,都需要經曆這樣一個曆程:
每個人最初都是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嗬護,在父母製造的空間中長大;
但同時,也要不斷完成各種分離,最終成為獨立的自我。
而父母如果無法和孩子分離,就會影響孩子的主體性。
 
 
所謂健康的分離,是指從出生後到成年,我們需要完成的三次分離。
第一次分離,出生時,完成與母親肉體上的分離。
這時嬰兒會覺得,依舊和媽媽共生一體。
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將6個月前的嬰兒期稱為“正常共生期”。
意思是,隻有這個階段的共生,才是正常共生,以後的共生,都是病態共生。
第二次分離,6個月到3歲,孩子逐步有自己的個性。
比如穿衣服這件事,有時大人三兩下幫孩子穿好,但孩子會大哭大鬧。
因為他們想按自己的意願來,大人的幹涉,會破壞他們的意願。
1歲到3歲的孩子,有大量這樣的行為。
大人要有耐心去陪伴他們,讓他們嚐試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形成一個鮮明的個性:
我要按照自己的來,我能夠對大人,尤其是媽媽說“不”。
第三次分離,從3歲一直持續到18歲,與原生家庭的明確分離。 
這裏麵主要包含著兩重分離:
一是空間上的分離。
指孩子長大後,需要離開自己的家。
比如要去求學、出外工作等,不再和父母住一起。
二是心理上的分離。
孩子不再聽從父母的意誌,而是由自己說了算。
完成這個分離後,一個人才能更好地去建設自己的世界,有一種“我的人生我說了算”的主體感。
否則,這份主體感就很難出來。
因此,完成與原生家庭的分離,於父母和孩子而言,都非常重要。
當孩子的,要盡早去完成這件事;
當父母的,要盡量幫助孩子完成這件事。
如果分離沒有完成,會引發很多問題。
 
 
有這麽一句話:
所有的愛都指向親密,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指向分離。
我特別讚同。
我剛到廣州日報工作時,認識了一個很有魅力的女孩,智商、情商都不錯,工作能力又強,非常有男生緣。
但她談了幾次戀愛,都走不到談婚論嫁的地步。
和她細聊後,我才知道問題所在,原來她從出生到成年後,都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因為她媽媽太喜歡、太需要她了,實在不想讓她離開,甚至她以後結婚了,媽媽也想讓她夫妻倆和自己一起住。
而她又怕媽媽會不高興,所以哪怕相處得再不舒服,也沒有搬出去住。
結果在三十五歲那年,她得了一場罕見的皮膚病,先是從嘴唇開始,接著蔓延到全身,脫了一次又一次皮。
我得知後,既擔心又難過,在我看來,她這樣脫皮有一個隱喻:
就是渴望像蛇一樣蛻變。這樣就可以從原生家庭中逃離了。
但事實是,那時她仍顧慮媽媽的感受,和父母住在一起。
直到現在,她媽媽已經80多歲了,隻要女兒不在身邊,就變得癡癡呆呆的。
因此,為了媽媽的健康,她更加做不到離開,那會讓她非常內疚,所以她隻能繼續和媽媽住在一起。
或許,她這一生,都被困在這個家,困在母親身邊了。
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說,“分離”真的非常重要。
當父母的,不要以愛之名,把孩子困在家裏;
當孩子的,也要學會對自己的父母說“不”,趁父母還能承受的時候,盡早完成分離這件事。
否則,一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被悶在原生家庭裏,難以伸展到外部世界,更難以去建設自己的世界。
 
 
當然,和原生家庭分離,並不是一件幹脆利落的事。
這需要孩子、父母共同的努力
對於孩子來說,可以嚐試以下2個方法。
① 從小事開始說“不”,不含敵意的堅決,逐漸找到自己的話語權。
我一位來訪者,她的媽媽控製欲極強,甚至在如何用垃圾桶上,也要堅決按她說的來。
在四十多歲時,這位來訪者接媽媽到自己所在城市住後,開始反過來教對方如何使用垃圾桶。
媽媽一開始鬧得非常厲害,但她不為所動,繼續堅持教媽媽。
結果三個月後,這位媽媽不再鬧了,她可以用開玩笑的方式應對女兒的壓力了。
因為女兒堅定花三個月,不按她以前的方法丟垃圾這件小事,讓她明白了:
女兒是女兒,自己是自己,這就是分離。
所以,如果我們想和控製欲強的父母或伴侶劃清邊界,可以從吃喝拉撒這些小事開始。
而且不要全麵開火,持續地戰鬥三個月,一件小事不行,就再來一件。
通常這樣,邊界就劃開了。
② 盡早做選擇,不要以為順著對方的心意,讓對方開心就是對的。
比如前麵講的那位女孩。
後來我又和她談了一次,她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她在年輕時離開,媽媽會學會沒有女兒在身邊的情況下如何生活。
但那時為了顧及媽媽的感受,她掐滅了自己的意願。
這卻讓她的生命,被悶在了原生家庭裏。
而現在,媽媽已經沒有時間和空間這樣去學習了,看到女兒現在這樣,她也不一定是真的開心。
所以,就算會讓父母難受,我們得做自己認為對的選擇。
這樣一來,我們能盡早獲得自我空間,而父母也還有精力去承受分離。
 
除自身的努力外,孩子能否與原生家庭分離,父親也需要承擔2個功能。
① 父親要有意識地把孩子帶向外部世界。
父親,對孩子來說,象征著外部世界。
而父親和孩子的關係,是孩子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的雛形。
因此,父親要幫助孩子與外部世界建立關係,同時又敢於在外部世界中競爭。
比如,不同於母親把孩子抱在懷裏,父親會把孩子扛起來,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又或者,父親會帶孩子去大自然,探索冒險;和孩子玩遊戲;帶孩子去認識新朋友等。
這些互動,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認識外部世界。
② 給整個家庭提供支持和保護。
如果媽媽的自我太弱,父母關係又差時,孩子會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媽媽身上。
他們甚至沒法安心在外,從而選擇留在媽媽身邊。
這時,孩子走向外部世界就很困難。
而因為有父親在,並且父母關係好的話,孩子就可以放心地走向外部世界,而不必太擔心媽媽。
 
對於母親來說,和孩子分離,的確是件痛苦的事,但可以去思考2個問題。
① 我們和自己的伴侶,是否有越來越好的情感? 
有些媽媽,一門心思都撲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照顧得很好。
但當孩子離開後,她們發現這麽多年來,自己並沒有好好和伴侶構建情感。
這時,孩子的離開,會讓她們更加痛苦。
對於一個人來說,較好的排序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因為比起孩子和自己的父母,伴侶陪伴我們的時間更長。
所以,有了孩子之後,我們不能太過於忽略和伴侶構建情感。
② 孩子長大後,我們是否還有其他聚焦點,還可以過好自己的生活? 
孩子終會有他們自己的人生,這是為人父母必然會麵臨的一個變化。
和孩子分離,意味著我們可以把關注點放回自己身上,去發展自己的自我。
經常能看到一些年輕人在網上吐槽:
太慘了,過年回家,但爸媽說他們夫妻倆要去旅遊,把我一個單身狗留在家裏;
媽又跟姐妹去自駕遊了,把我和我爸留在家裏吃泡麵,她是不是不要這個家了……
雖然這些年輕人,嘴上說著爸媽無情,但實際上,他們內心卻會為爸媽感到無比自豪:
看,我爸媽沒有圍著我的生活轉,他們有著自己的精彩,多酷啊!
甚至,爸媽這種過好自己生活的舉動,也會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孩子也更有動力去經營自己的人生。
寫在最後
雖然我們崇尚親密,懼怕別離,但太多覺醒,是從分離開始的。
與原生家庭分離,成為獨立自我——
於孩子而言,這是擁有開闊人生的開始;
於父母而言,這是開啟二次人生的契機。
也許養育自己、或者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滋養出這種感覺:
我可以活出自己,成為自己。
由此,去見識更加全然、飽滿的世界。
最後,祝你我都能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作者 | 武誌紅,資深心理谘詢師,得到熱門專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等,微博:@武誌紅。現於北上廣深杭廈門成都蘇州南京青島10個城市開辦了武誌紅心理谘詢中心。
B站:@武誌紅講心理
視頻號:@武誌紅
抖音:@武誌紅
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誌紅】
推薦你看
孩子擁有自己的生活,
能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是走向獨立自我的標誌。
作為父母,我們自己也要和孩子
完成心理上的分離。
如果分離沒有完成,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所有跟帖: 

理解並同意你說的。但你對我伯父(95歲)和奶奶一起住的評論,顯示了你完全和中國人脫節,而且不考慮時代。我的奶奶,文盲,那一代,養 -三豐子- 給 三豐子 發送悄悄話 三豐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09:50:24

老是一定和子女住一起啊。我的奶奶是在我家終老的 -三豐子- 給 三豐子 發送悄悄話 三豐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09:50:58

你奶奶是特殊情況。但你剛才表揚你伯父時,這些具體情況不談,隻表揚了他隨時攜帶奶奶外出的具體行為 -- 這是要弘揚這種具體的孝子行 -不聊天- 給 不聊天 發送悄悄話 不聊天 的博客首頁 (104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07:12

你想多了。沒有弘揚,老一輩有老一輩的曆史情況。那時候家家如此,不需明言,哪個家的奶奶爺爺輩不是和一個子女住一起養老的? -三豐子- 給 三豐子 發送悄悄話 三豐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10:43

你是少年時候就出國了?如果是,我理解。如果不是,我真很難理解。你的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如何養老的? -三豐子- 給 三豐子 發送悄悄話 三豐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12:26

我沒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 我家父母都是孤兒。 但我知道我外婆的故事 -不聊天- 給 不聊天 發送悄悄話 不聊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13:36

啊,原來這樣啊。 -三豐子- 給 三豐子 發送悄悄話 三豐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14:21

您不理解什麽? -smeagolrocks- 給 smeagolrocks 發送悄悄話 smeagolrock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59:43

我隻是轉發。 你說的有道理, 中國的文化需要你這樣的體諒這樣家庭的女性 -- 但很多女性很難承擔不起這樣的家庭擔子 -不聊天- 給 不聊天 發送悄悄話 不聊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09:54:30

那就給你說說小市民和真正大家庭出來的區別,我的奶奶是70年代自己執意要回來,不是因為大兒子兒媳不孝順,而是大城市人死了要火化 -三豐子- 給 三豐子 發送悄悄話 三豐子 的博客首頁 (827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03:59

真好。你奶奶一定性格很好,也識大局:) -不聊天- 給 不聊天 發送悄悄話 不聊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09:04

不知道,我和她沒感情,不了解。她基本不說話,又比我大70歲。 -三豐子- 給 三豐子 發送悄悄話 三豐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13:57

中國的養老體係還不是很健全,不普遍。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定的。不能違法。哈哈 -seattleWA- 給 seattleW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09:58:56

+1. 在美國應該沒人啃孩子的,養老體係很好。想啃也啃不到。 -長生有容- 給 長生有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03:41

不喜歡這類文章,被洗腦後會成為很自私且不負責任的人 -古安- 給 古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05:07

挺好的文章, 給一部分人活下去的勇氣和支持。 事實上, 他的這本書賣得非常好。 -不聊天- 給 不聊天 發送悄悄話 不聊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10:38

賣得好不一定就是好,高明的洗腦書一般都賣得好 -古安- 給 古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22:19

因為買的人有需求 -- 就這麽簡單:) -不聊天- 給 不聊天 發送悄悄話 不聊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23:33

肯定的,就如那些信了FLG的人 -古安- 給 古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0:52:10

如果父母非要一起住,難道把他們趕走不成 -Magon- 給 Mag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1:43:33

非要一起住那就要按照你家的規矩行事,父母隻能提供參考意見但是最後決定權在你和你配偶。 -靈動的雙子- 給 靈動的雙子 發送悄悄話 靈動的雙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4:08:43

感覺是一群走極端的人,極端父母,極端子女。不是普通人,也不想做普通人的人。 -不吃胡蘿卜- 給 不吃胡蘿卜 發送悄悄話 不吃胡蘿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6:34:23

現在更多的父母是對子女用西式那一套,但要求子女用中國那套孝順父母 -潛水員2001- 給 潛水員2001 發送悄悄話 (521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9:12:14

有人談養老隻是管吃管住。 經濟獨立的父母要的是子女成年後仍然對父母有親情。傷害父母的是兒女沒有這份親情。 -kankanwo- 給 kankanwo 發送悄悄話 kankanw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9:31:37

美國人的senior home挺好的,老人獨立生活但又有可以得到相應的照顧,住附近的家人隨時可以探望. -limetree- 給 limetre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5/2022 postreply 04:36:16

過於極端了,父母年邁如同孩子也需要子女照顧。 -土撥鼠撥土- 給 土撥鼠撥土 發送悄悄話 土撥鼠撥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22 postreply 07:28:1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