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你的觀察和問題的提出,都非常有意思

我的猜想還是,曆史上經過很大的動蕩。人口的單一性可以導致方言的類似性。而人口的單一性可能是由於曆史上大動蕩造成的,比如寧夏曾經幾次滅絕,最後一次來寧夏填補的百姓主要來自明朝時期的屯田部隊和他們帶來或跟來的安徽,湖北人。 現在寧夏的方言裏,還與一些與其他西北方言不一樣的詞語,和湖北,安徽方言相似。東北是河北加山東走關東的,所以東北口音涵蓋全東北。張家口方言是山西大同的。

大動蕩還可以造成多民族的混雜,而後者要麽造成方言多而難懂,要麽造成統一語言。根據政治,經濟情況而定。比如印度,語言多如牛毛,就是因為曆史上它的人群來源複雜,在“商業”經濟落後而社會相對和諧和平的狀況下,語言容易出現分化難懂。

但是,大動蕩也可能造就纏身統一語言的動力。又比如印度,在18世紀英國占據殖民主導力量後,商業變得發達,行政更加統一,鐵路建立,等,這些就促使了語言的統一 --- 洋涇浜英語。 中國北方包括西南,曆史上的大動蕩,外族入侵,很多。因此,民族大遷徙,湖廣填四川,吐蕃和唐朝的戰爭與和平,前秦和東晉的征戰,等,舞台就是西南和西北。可以想像,要是前秦勝利,西南都會說 “白馬藏語”了。吐蕃,前秦退去,漢人過來補充,豈不就像英國人替代了說各種語言的印第安人?

類似的還有,北非西亞的阿拉伯化。其實哪兒有那麽大的土地上的人都說阿拉伯語呢?就是公元7世紀以來的(殘酷的)阿拉伯化造成的,差點把古老的波斯都給 “扳過來”了,還好除了字母和大量的借來詞,波斯語好在存活下來了。

拉丁語本來已經成為廣袤的羅馬帝國的同語言,主要是書寫的。如果後來羅馬帝國不破滅,加上商業交流增加,拉丁語就會徹底變成類似印度的英語一樣。

回歸本源, 語言的統一代表著幾種因素,其中的必然因素是 “曆史上的大動蕩”。語言的大差異性,代表著和平,商業交流小。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