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視頻分析認為司機是故意製造車禍撒氣。後來證明是因為與那位攻擊他的乘客對攻,產生了錯覺,致使他以為車在向右行走。將方向盤左打。下麵更進一步的分析,說明司機為什麽會撞橋。
[原創]重慶墜橋大巴很可能入選哈佛大學經典案例!
黃帝戰蚩尤 於 2018/11/6 9:55:06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哈佛大學的道德課中,有一個非常非常經典的案例討論:
兩組孩子在列車軌道上玩耍,其中一組有七個孩子,它們在標識了危險的軌道上玩耍。另外一組隻有兩個孩子,他們在標識了安全的軌道上玩耍。這個時候,一輛列車開過來了,孩子們都沒有注意到。在這個千鈞一發的時刻,鐵路維護工要在瞬間做出選擇:一,不做任何動作,於是七個在危險軌道上的孩子死亡。二,改變軌道,於是兩個在安全軌道上玩耍的孩子死亡。討論的焦點是:哪種選擇更符合道德?
改變軌道,死的孩子少,但是遵守規則的少數人死了,不遵守規則的大多數人活了。不改變軌道,死的孩子多,但是死的是不遵守規則的人,遵守規則的人活了。
這個案例非常深刻,涉及到哲學倫理學的核心。但是這個案例也過於殘酷,因此隻能是一個假設。但想不到的是,這麽一個看似絕不可能真實發生的案例,在中國重慶出現了!
在重慶大巴墜橋案例中,與哈佛大學案例的三組假設人物一一對應:
1,手握方向盤的司機,對應鐵路維護工;
2,攻擊司機的悍婦和麻木的乘客,對應違規的多數孩子;
3,小紅車司機,對應無辜的少數孩子。
通過視頻技術分析,把小紅車與大巴相撞的時間計算進去,就會發現,司機“連續三秒壓住方向盤向左”其實是兩個動作組合構成的,即兩個“1.5秒”的無縫連接!
第一個1.5秒,司機是由於與女乘客扭打,身體與頭部大幅度右轉,在身體回位的過程中出現了誤判。這個過程是一點五秒,它是符合邏輯的,人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難以做出一個正確判斷。
第二個1.5秒就是司機發現自己判斷錯誤了,汽車大幅度左轉了,出現了危險。正常的反應是司機馬上向右方回正。但是恰恰是在這個瞬間,他的右方出現了那輛小紅車。如果他此時向右方打輪,就必然正麵的壓向小紅車,將小紅車碾壓粉碎。
在這個瞬間,司機就麵臨了哈佛大學經典案例的“鐵路工選擇”,是讓無辜的少數人(小紅車司機)死,還是讓多數人(有過錯的悍婦和麻木的乘客)死?
如果司機右轉回輪,就是小紅車司機死,有過錯的“多數人”活下來。如果司機繼續左轉,那就是紅車司機活,車上大多數人死。
而且,重慶大巴的案例比哈佛的案例更為深刻,因為“鐵路工(司機)”本人也參與其中,自己也是死者之一,這比置之度外的哈佛鐵路工更震撼人心。
在此案中,冉司機做了一個本能的反應,就是繼續壓著方向盤的向左,以錯過小紅車。但這一錯車,就導致了大巴墜橋!而從視頻上看,就顯現出一個連續的左向動作,產生司機故意尋死的錯覺。
由於墜橋大巴的視頻隻有一個角度,導致人們沒有看到案件的全貌,以為司機是要與乘客同歸於盡,沒有看到這個案件背後複雜的人性衝突。人們產生誤解的原因來自於視頻呈現了一個非邏輯的動作:司機連續三秒壓住方向盤向左!因為根據人的意識反應能力,兩秒鍾就可以完成一個判斷和糾錯!如果連續三秒保持動作不變,那必然就是故意的!但實際上,這個“連續三秒”其實是兩個“1.5”秒組合而成的。
當我們對視頻進行還原,司機的視角也重現出來,就發現冉司機其實是做出了兩個反應動作,且都是符合邏輯的,它同時也證明司機是一個有良知和惻隱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