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H1至32,《中庸》告訴我們一切要由自己內心的“誠實不虛”去修齊治平,故在CH33就以《詩經》中的詩句以總結這個“修齊治平”哲學。
在CH33中,首先、它引用《詩經》內的句子,使得《中庸》的結局章充滿了詩意與美感,可以使得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也應該充滿美麗的憧憬。此章可以分為三部分:1、第一部分強調君子要先注重自己的內含,所以應該以修身為主。2、第二部分論述:因為君子的謹慎於獨處,以慎獨為主的修身,才可以內省無疚。3、第三部分:故君子可以無為而治,最後、以詩經的“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作為結尾詞。由此可見,在印度佛教傳入我國前,《中庸》就已經明白地道出,上天的道理隻是一個“無”字而已。由此可見、它的確是一門所謂的“心地法門”。
因此筆者將CH33分為三部分討論:
(甲)CH33之第一部分
在此部分中,作者告訴我們,儒家的君子首先應該懷才不露。更應該增廣我們的知識,具有充沛的智慧,才可以真正的實行中庸之道。書中說:“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 曆年來、對此三句的解釋爭議甚多。不過、筆者認為應該與《大學》的格物致知有同樣的意思。而下麵一句“可與入德矣”,應該與《大學》的誠意正心有同樣的意思。
先將第一部分的原文和白話譯文登上,再討論:
〖CH33第一部分之原文〗
1、詩曰:“衣錦尚?。” 2、惡其文之著也。3、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4、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5、君子之道,淡而不厭,6、簡而文,溫而理。7、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8、可與入德矣。
〖CH33第一部分之白話譯文〗
1、詩經有說:“穿著錦鏽衣服,而外麵加上素袍。” [注:衣=穿。錦=錦鏽。尚=加上。絅=素袍。
2、這是因為討厭那錦鏽衣服的文采太華麗了。[注:惡=厭惡。文=文采。著=華麗。]
3、所以君子之道,是很暗淡的、但是一天比一天要彰明。[注:闇=暗淡。日章=一天比一天彰明。
4、小人之道,顯著耀目而一天又一天的消亡了。[注:的然=顯明耀眼。日亡=一天又一天的消亡。]
5、君子之道、清淡而不惹人厭惡。
6、簡單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
7、由遠知近。由風知源。由微知顯。[筆者注:這與《大學》所謂之“格物致知”相同,都有所謂的研究自然科學或人文科學的精神。]
8、如此、才可以參與進入德行的修行了。[筆者注:這與《大學》所謂之“誠意正心”相同。]
〖討論〗
1、儒道兩家的哲學都教學子先修養自己,先懷才不露。在老子《道德經》CH70中被褐懷玉的教誨,孔子的《論語》裏仁篇中有“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很顯然的、儒道兩家都是建議弟子一定要先盡力增強自己的知識和修養自己的德行,而別人的稱讚與肯定,並不重要,所以此章的第一句也引《詩經》的“衣錦尚?”以說明君子之道是先著重在內涵的,並且要求弟子們先努力追求知識。
2、中庸之道、說起來簡單,但是執行起來會很困難。因為一定要有足夠的智慧與深入的理解,才能知道事情兩方麵的真實原因,然後才能定斷。歸根到底、還是要有足夠的知識。尤其在古代、知識有限,對自然科學研究並不完整的時候,對於任何一件事情都缺乏足夠的資訊,所以不能作出對人類長期有益的決定。舉例來說,譬如現在所用的汽車,在當時是很有效的交通工具,但是,當全世界的人都用汽車,而所產生的空氣汙染,就足以改變整個地球的氣候與環境,這卻是當時發明汽車的人,所預料不到的。
3、所以CH25中、作者告訴我們:有足夠能力去治國平天下的聖人,一定要具備充分的智慧與仁心,才能成己成物,才能合“內外之道”與是”時捨之宜”。並且在CH16中、作者也引孔子的話告訴我們:“舜其大知也與!……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由此可見,在古代,篤行中庸之道者、一定要有很大的智慧,即使如舜一樣有高尚德行的人,也要有大智慧。而在現代實行中庸之道的領導人也是一定要有充分與足夠的知識與智慧才能行中庸之道。尤其在現代的交通發達的地區,各種文化宗教背景的人士聚集一堂,他們的見知都有天圵之別,找到中間一點而適合各類背景的人群,確實大費周張。以這樣的思維方式去了解此章的“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就會有深入的了解。因為“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就是智慧與知識的學習的過程。有足夠的智慧與充分的仁心才能成己成物。
4、《中庸》CH27說:“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君子要一麵進修自己的德行,另一方麵也要努力增廣自己的學問,如此才可以達到高明的境界去行中庸之道。在《大學》也是告訴我們要先格物致知再誠意正心,然後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智慧是行中庸之道的必要條件。
5、易經的最大的兩個卦就是乾卦和坤卦,據係辭傳的解釋,乾卦就是自強不息,而坤卦就是厚德載物。同時、在自強不息與修養德行的同時,要有地山謙的心態以待人處事,也就是要“衣錦尚?”。而《中庸》的仁就是《易經》的坤卦的厚德載物,相似的、《中庸》的知就是《易經》乾卦的自強不息。最後、在《易經》的共濟卦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要作到剛柔共劑才能成功,其實、達到剛柔共濟的程度的時候,也可以說是完成中庸之道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